《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开棺打旱魃”,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民间求雨习俗。

自古劳动人民耕耘锄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肚中能否温饱,全靠这一亩三分地,而农作物能否适时收获,就要靠老天爷能否赏饭吃了,特别是在北方干旱之地,雨水尤其重要,所以每逢遇到风云突变,久旱之时,便会出现有一些求雨的习俗,比如建龙王庙,请法师求雨,等等之类的。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开篇就演到了这么一幕:在陕西高原古兰县的一村庒,由于久旱,耽误了耕种,村中壮丁们,便在老村长的指挥之下,在月黑风高之夜,一荒野山中,挖坟开墓,掘出了一口棺材,并且老村长急不可待的吆喝着:开棺,必须打了旱魃才能见雨。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于是,在村民战战兢兢的犹豫不决之时,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声:一群怂货。此人叫马大胆,心狠手辣,见钱眼开,但胆大如斗。于是在他的带头下,开棺了。后来,众人发现棺中有异,猛然间,从棺中跳出一团状物的怪物,外形丑恶,能变大变小,快如闪电,能飞能跳,见人就钻。在众人手慌脚乱,乱成一团之时,正是马大胆沉着冷静的用匕首将之钉在木头上,然后,拿起皮鞭,打起了这个怪物。这个,就是剧中所说的“打旱魃”。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那么,这“旱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习俗又是怎么个回事?

据古人相传:“旱魃”,是一种能引起旱灾的怪物。在远古时期,偏远村落的人认为这些是人在死后100天之内而所变的,而变为旱魃的死人,在死后尸体不会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而旱魃鬼会在夜间往家里挑水,所以,只有开棺打了这个旱魃,天才会下雨。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而据《山海经》有载,原文:“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这里边的传说,是指:上古时期,蚩尤与黄帝之战,当时蚩尤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制作兵器,纠集众人,向黄帝发起了攻击。黄帝便派了应龙前去冀州之野去对抗,应龙是长着一对巨大翅膀的飞龙,它发动了滔滔洪水把蚩尤给围困了。于是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了法术,使应龙迷失了方向,在此之际,黄帝听闻在雷泽之地有一雷神,长着人头龙神,他有一头坐骑,叫夔牛。此夔牛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于是,黄帝便杀了夔牛,用它的皮做成了大鼓敲打起来,破了蚩尤的风雨之术。然后又派了天女魃参战,天女魃衣着青衣,能发出极光极热,她施展了法力助黄帝擒杀蚩尤。此役之后,应龙与天女魃虽建功,但是失去了神力,所以只能留在人间。最后,应龙去了南方,所以南方多雨,而天女魃去了北方,从此北方就干旱。正因她所带来的干旱,所以总被人驱逐与诅咒,被世人称之为“旱魃”。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从先秦到汉代时期,旱魃的形象一直都是以青衣的天女魃为代表,因助黄帝擒蚩尤,但带来干旱,所以有神怪的两重身份,被人视为旱神,而后来,为止干旱,被人用“日晒,水淹,虎食”之法对其驱逐,来达到驱旱求雨的目的。

到了汉代后期至明初,逐渐过渡到一种小鬼的形象,之所以这样转变,是由于先秦时期对于自然神的崇拜祭祀到汉代时期,逐渐的衰退,然后对于旱魃神这一方面的定义,被直接否定了,而以女旱魃神的形象的旱神,遭到质疑,逐渐过渡到另一个邪恶的形象上。

一直到了明代中时期,这种邪恶小鬼的旱魃形象,慢慢向僵尸形象转变,逐渐以僵尸旱魃的形象为之定型,然后到了清末,就有了旱魃化犼的说法了。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过去在山东鲁中一带,每逢遇到干旱之际,都会把新埋的尸体当作旱魃来打的风俗。在明代时虽下令禁止此风,但到清代时期,依然盛行,继而从“打旱骨桩”变成了“焚烧尸骨”,来达到求雨的目的。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村民开棺打“旱魃”,那旱魃到底是什么

回到《龙岭迷窟》这剧中而来看,当时身处于陕西这个高原之地,偶有风沙,属黄土之地,遇到干旱难以开耕,所以开棺打旱魃,也是常有的。所以,正是由于此次的开棺之事,从棺中捡到的一只绣花鞋,从而带出了胡八一等人来到古兰县一探究竟的曲折离奇之事。

注:(剧中的地名:陕西古兰县,应为作者虚构之名,我查阅了许多记录,也没找到确切的地点,只有真实的“蓝田县”,但“蓝田县”为产玉之地,故有【蓝田日暖玉生烟】之说,所以,也不是剧中的古兰县。而另一地名相似的,却在四川蜀地,与剧中黄沙高原的地型面貌完全不同。因此,应该是作者取“蓝田县”之“蓝”字,而虚构了这个“古兰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