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今年的4月8日是個不平凡的日子,當擺鐘定時在0:00時,因為疫情“封城”76天的武漢,終於開啟了離漢離鄂通道。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武漢長江二橋,車輛有序通過


有人說,我們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一方面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需要動用全民之力復產復工。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湖北公益直播宣傳海報


為了幫助湖北復工復產,4月6日晚8:15,“帶貨一哥”李佳琦連線“央視段子手”朱廣權,為湖北做了場專場公益直播,直播主題為“謝謝你為湖北下單”。央視新聞官微給兩人的組合起了個童趣的名字“小朱佩琦”,引來1.2億網友觀看,直播點贊數1.6億,2個小時,累計賣出湖北商品總價值4014萬元!

這場直播之所以引來數億網友圍觀,其實跟網友對於人文、對生命的思考有關,這些思考中暴露了網友的3點期待:


01被疫情推高的全民公益,是廣大網友對災後成長的期待


自2008年汶川地震起,公益不再是少數企業家和明星的事情,而變成了全體民眾的事情,特別是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官方對民間慈善的放開,慈善和公益門檻變低,很多人有機會參與其中,也樂於參與其中。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汶川地震場景


過去的3個月,為了抗擊這次疫情,有人舍家奔赴前線,有人免費提供餐食,有人默默做著志願工作,還有更多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耐住寂寞堅決不出門。這是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的第一季度必然會被記入史冊,14億中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書寫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認識到:從沒有哪個時刻,會比現在更需要凡人的善舉。當我們看到倒下的醫護人員、志願者、離開的新冠肺炎患者,我們內心滿是悲憫。就像08年的汶川地震一樣,這次災難又一次引領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也激發了很多人的社會情感,愛心、善心、同情心、同理心都被激發出來,人們期待英雄的武漢,英雄的湖北能夠像汶川一樣,重新站起來,實現災難後的成長。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於是,當刷微博、刷淘寶的人們看到了這次直播,聽到“押韻狂魔”朱廣權說:終於到了我們擅長的領域——買買買。為湖北拼單,不僅有美食,更是一次善舉,很多人表示,為了湖北,胖三斤十斤,我都願意。這溫暖的善舉背後其實是廣大網友對湖北災後成長的期待。


02被短平快充斥的視頻時代,是廣大網友對文化提升的期待

視頻早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你隨處可見刷視頻的人們,有孩子、有青少年、有中年人、有老人。這本身就顯示了人們對文化娛樂生活的渴望,這種渴望在疫情下顯得更加突出。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4月9日,58同鎮通過對6315份有效樣本的統計調查,發佈《疫情影響下的中國下沉市場休閒娛樂洞察報告》,統計顯示,疫情期間,98.62%的用戶有看短視頻的習慣,89.79%的用戶有看直播的習慣,而購物直播更是擠進直播偏好的前三甲。

但是,無論是直播還是視頻,由於平臺的進入門檻低,題材娛樂化、同質化嚴重,短平快時代早已透露出文化的失落。人們對文化底蘊的提升顯示出更多的追求。當網友聽說,老羅羅永浩要直播帶貨的時候,一度引發熱議,直播當天更是引來4800萬網友圍觀,其中不乏有一部分人是帶著看笑話的心態,但更大一部分人期待能夠在老羅的直播間,聽到文化水平更高的段子。然而,直播後,網友很失望,因為沒有段子,只有不熟悉的產品介紹和叫賣。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而老羅直播5天后,押韻狂魔朱廣權的這場公益直播滿足了人們的期待。很多網友表示,原來看直播還能學到這麼多知識!這簡直是一場大型文化網課直播,滿屏的知識點,那句“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彷彿把我們帶到高中的數學課堂。網友高呼“文化帶貨”的逼格真是太高了。期待央視能夠有第二場、第三場……更多的“文化帶貨”直播。

網友釋義“文化帶貨”,一種清新的新型直播帶貨風格,讓網友在買買買的同時情不自禁地發出靈魂感嘆:“我也好想這麼有文化”。

其實,這場直播引發的叫好聲,背後顯示出來的是人們對同質化內容的審美疲勞,對過度娛樂化的擔憂焦慮,更是對短視頻和內容直播的文化提升的期待。


03被互聯網推動的融媒體時代,是廣大網友對官媒平民化的期待


楊瀾在《正大綜藝》開播的第一集裡說過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初出茅廬的楊瀾被部主任領導開會點名批評,這句話是“希望我們的節目能夠為大家在茶餘飯後增添一些生活情趣”。今天看來稀鬆平常,當時確是禁語。這就是90年代的媒體環境。官媒的作用主要是:教育人民、團結人民,而不能為生活添加情趣。當然,那時候的人們也沒有別的選擇,你給我什麼,我只能看什麼。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接近9億國人在網絡的世界裡接受訊息,人們的世界更大了,廣播、電視、媒體不再是唯一選擇,甚至沒有他們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沒什麼影響。網友們每天沉浸在信息的洪流中,可供選項太多,眼光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廣播、電視、報紙等以官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如果想要繼續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必須融合,必須創新,必須走下神壇,必須走平民化路線。

這次公益直播中,朱廣權的背後是央視,是官方媒體,而李佳琦代表的是手機屏幕前的你我,很多人說,李佳琦看到廣權叔的樣子像極了屏幕前的我。另外,有些人的圍觀是為了看看這對打破二次元的組合能撞擊出怎樣的火花,多數網友非常寬容:瑕不掩瑜。雖有掉線,雖有尬聊,但是為了湖北,我們看到了真誠,我們期待更多元的組合。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其實,在此之前,官方媒體也作出過很多嘗試:朱廣權入駐B站,康輝拍Volg,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說著中國人的心聲,連嚴肅的新聞聯播的主播們都開始在網絡上展示下播後的生活。昔日那些高高在上的嚴肅角色,突然有了普通人的溫暖和可愛,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就拿B站排名前三紀錄片來說,有兩個都有官方背景: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康輝去哪了上熱搜


《派出所的故事2019》上海市公安局聯合上海廣電、東方衛視、B站聯合出品,講述了上海民警的日常生活,在B站收穫一票粉絲;《人生第一次》央視網聯合上海廣電出品,講述了普通人一生的重要時刻。這些紀錄片在電視上的播放量遠不如在B站上的播放量,放下架子的官方,才是網友們期待的模樣。

網友們也期待越來越多的官方能夠走下神壇,走出舒適圈,來到我們普通網友的世界,也期待官媒能夠與多個平臺進行更多維、更深層的合作。


04結語

2020年的這場疫情已經成為全球災難,在災難面前,人們不再囿於眼前的蠅頭苟利,而是把眼光放到更為深遠的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上。上億人捧場的公益直播釋放了人們的善意,也釋放了人們對湖北對中國創傷後成長的期待;朱廣權的文化帶貨把網友們的目光帶到了對文化的重視和期待上;廣權叔背後的央視新聞再次探索新的領域,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組合,給網友帶來對於官媒平民華的更多期待。

朱廣權、李佳琦直播引1.2億圍觀,透露網友的三點期待


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這個在高速軌道上馳騁的時代,面對疫情,如此不堪一擊,科技在災難面前無所適從,也許是時候給人文更多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