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李嘉誠曾經是亞洲首富,並且長期霸佔這個位置。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過程中李嘉誠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作為房地產大佬,李嘉誠發明的房產銷售中的兩個制度,開發商對它們樂不釋手,可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真是叫苦連天。其中一個就是傷民的公攤面積。

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人民日報發文批判傷民制度: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有多坑?有網友曾曝光某樓盤,買的時候以為是100平方米的大三房,可到收房時卻發現變成50平的單身公寓了。雖然生活中大部分公攤面積都沒有這個案例的高。但是也沒有低到哪裡去。據我自己瞭解,現在大城市住宅普遍是33層的高層住宅,而這些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一般都是27%左右,這著實不低啊。

在2018年,針對公攤面積,人民日報曾經發表了題為《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攤面積讓我們很受傷!》文中批判如今中國公攤面積缺乏標準、管理混亂,不僅會讓消費者在購房時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來要支出物業費、取暖費等更多成本。人民日報的靈魂拷問,在社會中引起了廣大老百姓的共鳴。一度“取消公攤面積”的問題成為社會熱點,但是兩年過去了,現在傷民的公攤面積依然存在著。就連公攤面積的發源地香港,都在2012年廢除公攤面積制度。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重慶除外,良心城市)還要使用公攤面積。

·

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李嘉誠另一發明、開發商法寶:樓花

什麼是“樓花”,說白了就是現在樓市的預售制度,這個也是李嘉誠發明並且發揚光大。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週轉高負債行業。融資,所有開發商都避不開的一個問題。如果融資這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會倒閉。

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沒有預售制,就沒有房企的高週轉

比如在去年中國中小型房地產破產數量大約是300家左右。今年,由於停工停產原因,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可能會高於去年。在3月初,各大房企都公佈了2019年的年報,幾家龍頭房地產企業負債都超過了萬億,某個房企負債金額更是超過了貴州省2019年的GDP。

房企負債率這麼高,就必須要實行高週轉,快速回籠資金。而預售制度就是週轉中最關鍵的一點。沒有預售制度,就沒有房企的高週轉。就比如,在剛停工停產時,蘇州市就開始“救市”,其中一個政策就是放鬆預售制度,讓開發商樓盤能早一點入市。開發商早一天拿到預售證,早一天銷售,就能夠早一天回籠資金。

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預售制比公攤面積更傷民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公攤面積只要你向開發商再三確認,是可以知道這個項目公攤面積到底佔比多少,咱們可以選擇接買或者不買!可是預售制度呢,房子剛蓋了一半就開始賣房子,購房者只能通過沙盤、效果圖、銷售人員的形容來判斷未來房子是樣子,可以真正的購房者會發現,沙盤和效果圖上都用小字寫著“以實際交付為準”,那銷售人員的話就更不可信,等交房時他們都不知道去哪了。很多售樓部還讓銷售人員“背鍋”,說是銷售人員自己虛假宣傳。

對於預售制,更傷民的是爛尾工程。房子不管是不是像宣傳圖上說的好先不說,有些人更擔心的是自己買的房子什麼時候能夠建設好。一般購買期房都是2到3年交房,可是咱們新聞上經常看到,有些人為了結婚買的新房,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還沒有交房。不但住不上房子,而且每個月也要按時還房貸,就算很多人買的房子已經明確是爛尾工程,還是要按時還月供。可以說,預售制度,給老百姓購房帶來了非常大的風險!

李嘉誠樓市兩大發明:一個是勞民傷財的公攤面積,另外一個更傷民


​公攤、實現現房銷售!這是中國廣大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算短時間內無法實現,也要好好管理一下其中的亂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