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首次成立硬件實驗室 網絡巨頭“軟硬兼施”成標配

騰訊首次成立硬件實驗室 網絡巨頭“軟硬兼施”成標配

外匯天眼APP訊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騰訊的“星星海”是否將撬動服務器的市場格局?

日前,騰訊雲宣佈成立“星星海實驗室”,這是騰訊歷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作為伏筆,騰訊雲在2019年發佈了首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器產品星星海SA2,並已經應用於騰訊會議、騰訊教育、微信等自有業務中,目前正加速在全球數據中心部署,並開放給生態夥伴。而星星海實驗室的成立被認為是騰訊雲面向產業互聯網加速技術自研的重要戰略。

星星海取名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星星海,而以星星海切入服務器領域,騰訊並不是想切傳統服務器市場的蛋糕,而是為了解決雲計算場景下的服務器痛點。

“星星海與傳統服務器廠商是生態合作的關係,是能力的相互補充,在研發過程中,星星海實驗室介入研發、驗證和生產的全週期,不過騰訊自己不生產服務器,我們只和供應商一起保證生產質量。”星星海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星星海實驗室將結合騰訊自有業務以及雲上數百萬客戶的需求特性,在雲原生服務器技術方面開展專項研發,並廣泛聯合服務器產業生態夥伴,為客戶提供更適配雲計算場景的服務器方案。

截至目前,騰訊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星星海SA2服務器,已經被應用於騰訊會議、騰訊教育、春節QQ紅包、微信、視頻轉碼、廣告檢索等產品和業務中。疫情防控期間,星星海SA2支撐騰訊會議8天內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而正是基於自研服務器的前期部署,才讓雲主機具備了更快的擴容響應速度。

不難想象,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和雲計算應用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疫情防控期間的雲擴容等即時性需求將會常態化。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服務器逐漸表現出機型功能複雜、創新節奏慢、成本壓力大、應用週期長等侷限性,難以完全滿足雲計算數據中心場景下對超大規模、需求多樣、高性價比、安全可靠以及軟硬件一體化等方面的要求。而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服務器也成為騰訊雲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面對自主可控的行業要求,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雲服務商加強自研能力,是早晚要補齊的短板。”有行業分析師認為,騰訊成立星星海實驗室,早在預期之中。

據介紹,星星海實驗室將聚焦三方面的核心工作:一是研發計算、存儲、網絡全線服務器硬件產品,支撐騰訊基礎設施發展;二是研究新的服務器架構,構建BIOS、BMC、散熱、整機機械結構以及服務器安全等全方位的能力;三是前瞻性的服務器研究,聚焦軟硬件結合和雲原生,助力業務發展。

而騰訊也並非第一個撬動“服務器”市場的互聯網巨頭。同樣是面向雲計算應用,阿里的自研神龍雲服務器已經推出了三代產品,今年即將升級到第四代。

記者從阿里雲瞭解到,目前神龍架構已大規模應用於淘寶、天貓、菜鳥等業務,且從2019年4月起,阿里雲新增雲服務器已經全部採用神龍。自2017年起,阿里雲還特別設立了為打造下一代雲計算核心技術而開展的中長期研究課題“神龍計劃”。

而在服務器、數據中心,以及專有云、數據庫、中間件、雲存儲等雲端軟件層面進行全鏈路的自研技術體系佈局,已經成為阿里、騰訊面向雲計算的共同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