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四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說:“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我們知道上一句是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孟母為子三遷居住地,另一個是竇父教子五子揚名。

養不教,父之過

這一句就是展開性的論述了,孩子出生後不能放任不管,父母是有教育的義務的,尤其在古代社會父親更是要肩負這份責任和義務,在現代社會男女逐漸平等,所以雙方都應該負起應進的教育孩子的義務和責任。

有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句“慈母多敗兒”講的就是過分溺愛造成的放縱,導致孩子在辨識好壞、善惡這方面形成了某些畸形的不符合社會道德甚至法律的錯誤形態,最終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所以父母是要領孩子“上路“的,是要引導孩子塑造人生觀的,在孩子位蒙學之時,其主要的教育人和引導人就是父母。另外小編插句嘴:沒有哪個家庭的父母中的某一方應該怎樣,另一方應該怎樣,比如常常聽到丈夫對妻子說的”孩子都帶不好,要你幹啥的“這種將孩子的教育推到一方身上的做法真的是對孩子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教不嚴,師之惰

這句話是承接上一句而來的,在父母引領孩子“上路”後,因為系統的學習方式的不適當,將適齡的孩子送去專業的老師那去學習,是為了讓孩子學到系統的知識,增廣孩子的見聞,讓孩子將來能有更多的選擇權,而老師教學生不能“散養”,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對孩子進行嚴格的要求,孩子的注意力開始時都是不集中的,容易受到各種干擾,他們的自控能力也沒有那麼強,常常會上一秒做著這個,下一秒就跑到那邊去了,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束和要求,這是為了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這時候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時候會養成孩子的一種需要人鞭策才能前進的惡習,這也是需要老師注意的地方。

現在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是老師不管,讓父母管教,這種雙重結合的本質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也造成了“師之惰”這種情況越發明顯了。好的老師,總有辦法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也總能讓孩子養成這種自律的習慣。對於社會上某些品性惡劣的,真是愧為人師。

小編說下自己的感受:記得在10年前,老師的管轄權任然是比較大的,但就是由於某些品性惡劣的老師辜負了父母對其的信任,做出了某些敗壞師德,甚至喪盡天良的事情,使得某些父母對老師這個群體產生了偏見,而天下父母在某種程度上又是一條心,所以才會導致現在這種局面,要想改正,還是需要雙方都努力的,願天下學子都能遇到好老師。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四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四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