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每個有小球員訓練的冰場都熱鬧非凡。護欄上一字排開的水杯都有著超長吸管,而這排水杯的後面,站著一排翹首以盼的家長。

熊二是萬千“冰爸冰媽”中的一員,他的大女兒王丙辛今年十歲,是一名冰球運動員,從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冰球。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女兒學鋼琴,學跳舞,而熊二非常支持自己的女兒打冰球。

冰球在國內依然算是小眾的運動,即使是在冰雪基礎較好的北方,打冰球的女生也比男生少得多。

一個家庭要支持孩子打冰球,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難。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首先從小培養的費用龐大。單從冰球裝備來看,冰球運動員必須“武裝到牙齒”,才可以在強對抗中不受傷害,全套裝備包括頭盔、護頸、護胸、護肘、護腿、防摔褲、手套、冰鞋、球杆等等。這麼一整套裝備下來,少則數千,多則上萬。

對於青少年來說,由於身體生長的原因,一套裝備往往過了一年就得更換新的,期間還需不定期更換手套、護肘和護腿,球杆更是易耗品。

裝備已經價格不菲,培訓的費用只高不低。孩子們一個大課的課時的費用在200-300元左右,東北一對一的專項訓練,一個課時要花費300元以上。想要維持水平一週得上3-4堂課,如果教練的資質高,相應的費用也會水漲船高。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除費用外,家長的陪伴更重要。冰球運動需要去專門的冰場,如果家附近沒有冰場的話就需要一定的通勤時間,冰球裝備重量和體積都比較大,一般需要家長親自接送。而在冰場上,家長的及時鼓勵也是孩子進步的關鍵。

家長的背後支持是孩子堅持的動力。熊二的女兒生活非常單一,冰球訓練和學習,在沒有比賽的時候還是會在六點起床,洗漱後就開始射門訓練,接著吃完早飯需要去上學。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這樣的生活讓許多同齡人的父母都放棄了冰球,而熊二為了孩子的教育,辭掉在北京的工作,在家做一個全職爸爸,學習為孩子準備營養均衡的食物,及時補充營養,熊二夫人負責照顧生意。

還有許多走冰球專業的孩子父母,會直接放棄文化課。而熊二和夫人對於女兒的冰球訓練和學習兩手抓,他認為女兒即使以後走向冰球專業,學習文化課對她的反應能力、智力發展、戰術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像熊二家庭這樣為孩子甘之如飴的“犧牲”,是中國冰球家庭的縮影,每個冰爸冰媽們都會在培養孩子的路上做出取捨。

七夕特輯——冰爸冰媽的故事

比如宋安東剛接觸冰球,是因為6歲的時候咽喉經常發炎,醫生建議他多呼吸涼空氣,這樣,宋爸爸就帶著宋安東來到冰場,成就了宋安東與冰球的情緣。當時中國甚至買不到冰球裝備,需要託人從國外帶過來,而宋安東的父母週末常常為了陪伴孩子,百萬的生意也不做了。

七夕

有人說七夕是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比成眷屬更令人羨慕的是冰爸冰媽們因為冰球而更幸福的感情,祝所有冰爸冰媽們七夕快樂。

如果您身邊也有關於冰球的溫暖故事,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