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史上最嚴自主招生政策,初中家長學生犯糾結:將來選不選?

先聲明一下,我主要是從“奧賽”角度談論這個話題。

隨著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陸續公佈,我們迎來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自主招生政策,家長學生最揪心的主要有三點:招生名額、專業壓縮(有的學校壓縮非常大),參選條件項目被大量限制,優惠分值明顯降低。

我也經歷過這樣大的糾結。選不選自主招生這條路,在孩子升高中之前我們就考慮了很多;在孩子升入高中後,我們最終沒有選這個“捷徑”。其中過程聽我慢慢道來。

孩子唸的初中學校很有名,他的成績也很突出,對口的高中也很好,每年通過自主招生(奧賽途徑)升入清北的有十個左右,升入其它985院校的就更多了。我們最終沒走這條路主要有兩個原因:孩子每門科都很好,但沒有特別突出的拳頭科目;走自主招生大多都定向專業,怕孩子選錯專業,孩子的專業志向在哪,我們始終確定不了。

但反觀別的孩子,他們走這條路就很合適:因為他們很早就做好了準備(我承認我做的不好)。有的的家長在小學三四年級就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了很好的把握,及時找名師指導,及早準備選擇合適的學校。我孩子有兩個同學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個姓王的同學從小就喜歡電腦,他的父母非常支持,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編程,到初二時就拿到了高中組信息奧賽的省區一等獎。還有一個姓歐陽的學生,他的父母很早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小學四年級畢業直接跳級到初一,從初一開始學校就安排他到高中學習高中知識,初二時就拿了高中組數學奧賽省級一等獎。他們兩個為什麼選擇我孩子所在的這個學校呢?因為這個學校的奧賽教練非常有名,有的是全國奧賽金牌教練,有的是教材的編委。

面對史上最嚴自主招生政策,初中家長學生犯糾結:將來選不選?

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與去年相比,招生條件項目具體有哪些變化呢?競賽獎項省一起步,專利論文一律取消,科技競賽認可學校變少,降低優惠分值。

我們參加自主招生的原因是什麼?為了走捷徑!從近處說,是為了考一所好大學。但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從遠處說,是為了孩子選擇一個好職業。該選不該選?主要看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先說一下五大科奧賽科目的情況。按高校認可度、難度、專業選擇範圍綜合考量,排序的話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數學、物理是大學科,難度最大,含金量最高,能取得好的成績的話,應該能走遍天下了吧;化學是中等學科,性價比挺高的,專業選擇面不如數學物理;生物信息是小學科,好拿獎,但專業受限太大,基本就是定向專業了。

該改選不該選呢?請綜合考慮以下條件:

一、確定目標大學。目標大學歷年的錄取成績與孩子現在的成績相比較,查找各方面資料做一下估算,是選擇清北復交,還是別的學校。在排除意外情況的前提下,心裡一定要有比較準確的把握。

二、堅定孩子專業志向。認準了大專業,甚至是小專業的話,就一條路走到黑,千萬別猶豫不決!畢竟將來在大學轉專業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三、孩子要學習學科的起步情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不考慮特殊情況,數學至少應該在初中起步吧,有的甚至在小學中高年級就起步了;物理、化學的話在初中起步不遲;生物、信息可以在高中起步。

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怎麼樣。選擇奧賽的學生付出的努力不是一般學生能比擬的。他們在完成正常學業學習的同時,還要學習很多高中課程之外的專業書籍,甚至是大學本科階段的很多內容,還要不停地參加各種比賽,全年假期就沒幾天,付出的精力和汗水有多少呢?在各種比賽中遭遇失敗是正常的,孩子能經受住各種打擊嗎?

五、與不參加奧賽的情況相比較。優惠分值只有20分,還要付出那麼多的精力和汗水,值還是不值?假設不參加的話,可否用這些精力和汗水取得>=20分的高考成績。

面對史上最嚴自主招生政策,初中家長學生犯糾結:將來選不選?

以上條件如果自己的孩子都能滿足,那他絕對是有實力的人,這條捷徑就堅決的走吧!有捷徑為什麼不走呢?

如果不能滿足,還是穩妥一點好。

如果孩子真想走這條路,請家長朋友要記住一點:平時多鼓勵孩子,讓他時刻都保持旺盛的鬥志。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疏漏、不足在所難免,如有不到之處,敬請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是天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