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晚清衰敗的事實已逐漸顯現在世人面前,一次次的屈辱,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接連簽訂。中法戰爭不敗而敗,甲午戰爭三十年洋務運動清軍精銳毀於一旦,之後八國聯軍侵華,國力急劇衰落。在晚清這座將傾大廈面前,上有慈禧專權亂政,下有奸臣為利益禍國殃民。但也有一些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力撐危局。比較熟知的如丁汝昌、劉步蟾甲午戰爭以身殉國,“戊戌六君子”為改革憲政,英勇就義。今天要講的是晚清外交戰線上做出傑出貢獻的

許景澄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許景澄,浙江嘉興人。自幼聰慧過人,而又勤奮刻苦,不管冬寒夏暑,讀書非午夜不止。15歲入縣學,23歲高中舉人,24歲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大家是不是覺得許景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走上外交之路

許景澄初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除了本職工作起草詔書,整理史冊,校正文書,還刻苦研讀邊疆的人文地理歷史,學習中外不同制度和國際法,與國外在華傳教士瞭解外國的詳細情況。在當時鎖國政策影響下,熟悉中外事務的人才可以說鳳毛麟角,許景澄成了外交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總理衙門的極力保薦下,光緒六年被任命為駐日公使。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其實,在清朝的傳統觀念裡,作為駐外使節並不是一個光鮮的職位。尤其作為翰林院編修,接近皇權的博學大儒,地位尊貴,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去蠻夷之地去做公使是獻媚蠻夷,是一件很丟人的事。舊文學的大儒李慈銘就曾嘆曰:“坊局之選,得於鑿空。侍從之華,用以媚夷。吾深為景澄惜之也”。用老百姓的話翻譯一下就是個大傻子。這也看出許景澄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外交工作的重要性,為國為民,不在乎自己地位,境界何其高也。

外交救國,鞠躬盡瘁

徐景澄,自光緒十年身兼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六國公使,在世界外交史上也絕無僅有,創造了一個記錄。這也說明在清朝鎖國政策影響下,晚清對外交工作的毫不重視造成了外交人才的嚴重匱乏。

光緒十六年,具有拓疆擴土野心的沙俄也看到大清的衰弱侵佔帕米爾地區,徐景澄代表大清據理力爭,絲毫不放棄對帕米爾的主權。但是孱弱的晚清,落後的國家,靠嘴皮子是掙不到真理的,最後只能妥協,勉強維持現狀。之後徐景澄在惡劣的環境下,考察邊境地理歷史資料,嘔心瀝血,著述了《帕米爾說》和《帕米爾圖敘例》。這也成了中國之後對帕爾米擁有主權的鐵的歷史依據,你看徐景澄多麼有戰略眼光,也是對後代人的負責。從這個意義上講,徐景澄的貢獻不次於歷朝英雄豪傑。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甲午戰爭後,清軍精銳損失殆盡,已無法阻止日本侵佔東北,徐景澄制定了聯俄拒日的外交手段,日本當時還沒有對抗沙俄等列強的實力,迫於壓力只能還遼,但也被日本勒索鉅額白銀。自己的領土竟然還要花錢贖買,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也是極大的恥辱,但這樣讓人心痛的笑話卻真真切切的發生了,就發生在孱弱的晚清,實在是讓人悲憤與無奈。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光緒二十四年,連小小的意大利也覺得大清真的好欺負,也想佔點便宜,於是也派了六艘軍艦進入浙江三門灣耀武揚威,要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大清的頭頭腦腦這下又慌了,不知如何是好。徐景澄出使歐洲多年,對歐洲各國的情況都有深刻的認識,知道意大利小國並沒有實力,只是靠著列強而狐假虎威,虛張聲勢搞個敲詐而已。在徐景澄的建議下,大清強硬回絕了意大利的無理要求。如果沒有徐景澄的對意大利的情況的熟知,大清只會又丟了三門灣吧?

忠心直諫,被冤殺

光緒二十五年,在山東河北爆發了義和拳運動,歷時三個月,而且有蔓延全國之勢。義和拳的口號是“扶清滅洋”。而慈禧欲廢黜光緒,被各國公使所反對。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以及連連被欺負的憤懣,居然支持義和拳大肆屠殺傳教士和外國使館人員以及信教的中國民眾。頭腦一發熱慈禧居然同時向十一國宣戰。放到現在唯一的超級大國也不敢同時向多國宣戰,只拿軟柿子捏。晚清的當政者是多麼的無知和愚昧,竟然制定出這樣低劣的策略。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並不是沒有對此政策不明白的官員,但大多數是為了腦袋,為了官位地位,只是不敢提出相左的建議。只有徐景澄等幾個有見識的忠臣,冒死直諫,反對屠殺使館人員,以免造成與多國對立的局面。

慈禧與其權臣,以徐景澄多年出使外國,“勾結洋人,語多離間”的罪名,把徐景澄等五大臣斬於京城。

如果晚清的當政者沒有那麼愚蠢向十一國宣戰,如果還能接受忠臣的良言,或許就不會有八國聯軍侵華之禍,萬園之園遭洗劫的剜心之痛。作為後人在捶胸痛惜之後應該看到歷史的教訓給予我們的啟示。

徐景澄,晚清外交戰線的開創者,若聽其言,何有八國聯軍之禍?

徐景澄,一生抱著外交救國的理想,以文人之軀力抗沙俄,不可謂不勇敢;在國弱民貧的狀況下做出了聯俄拒日的策略,不可謂外交手段不高明,又不可謂不是無奈之舉;以知己知彼力挫意大利保全三門灣,不可謂不智慧;以自己的真知灼見冒死直諫,得罪慈禧和權臣被冤殺於京城。徐景澄完全可以難得糊塗,不去提出自己的正確建議,不去得罪慈禧和權臣,完全可以保全自己。但是他依然做出了冒死直諫的決定,這是何等的忘我,這是何等的忠君愛國。

一個偉大的人,心裡沒有自己,只有國與民—寫給徐景澄。

寫到此,淚痕已浸溼了眼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