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城鎮的歷史由來.

壇城鎮的歷史由來.


壇城是一座古城,有3500餘年的歷史。壇城山,上古名景山,後改北冢山。夏朝末,商族從黃河北遷到這裡,首領成湯,曾在景山上與東方諸侯會盟,故壇城最早稱景亳,是湯的初都。湯王遷都後,於此地建諸侯國—冢國,此即蒙城稱蒙的由來。北冢故城有三道城牆,稱外城、中城、內城,今中城牆仍高於地平面5米餘,周長4公里餘,現 在內城牆仍有遺蹟。西周及春秋初,仍為蒙國。到了戰國時期,壇城歸楚,楚國於此設置蒙縣。西漢中期,把蒙縣改為山桑縣,斷續達九百餘年。到了唐朝,公元742年,唐玄宗把山桑縣改為蒙城縣,並把縣址從壇城遷到今蒙城,沿稱至今。所以,壇城是蒙城的根。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稱“蒙”之地。

楚漢至唐,壇城作為該縣的政治文化中心達一千多年。歷史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是蒙城古老文明的搖籃,是中華民族歷史中燦爛的一頁。

“北冢故城”早在1 9 9 6年就被列為蒙城縣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2O02年9月12日,亳州市政協在壇城鎮隆重召開“北冢故城文史調研會”,肯定了北冢故城的研究價值。1989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省市政協、省市文物局、文化部門的專家、學者多次來壇城考查,給予“北冢故城”很高的評價。認為是我國商朝的古城址,有挖掘和研究價值。我縣尉遲寺遺址是中國原始第一村,“北冢故城”—壇城,應該是中國商朝第一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已對北冡故城進行考古發掘,並且有重大發現,2017年我鎮將積極申報省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北冡故城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北冡文化園建設規劃,加快推進北淝河溼地公園規劃建設。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設多種旅遊路線,促進我鎮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