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作者|乌苏怀亚之夜

图片|网络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谁?

影响力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著名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原著作者。

虽然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作品销量多达20亿本,排在前面的是莎士比亚的著作和《圣经》。

活到85岁,经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过两段婚姻。

一生自得其乐,正如她1965年所说:“我感到满意,我想做在事都做过了。”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1.童年

“回首往事,我认为最愉快的时刻往往是平日里宁静的片刻。”

1890年9月15日,阿加莎出生于英国的阿什菲尔德,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哥哥和姐姐。

在阿加莎看来,父母的结合是“一桩幸福美满在婚姻”。母亲从10岁开始就死心塌地爱上了大她几乎一轮的表哥,一辈子相亲相爱,是典型的维多利亚式爱情。父亲终生带着母亲送的绣花钱包,足见其深情厚谊。

父亲是英籍美国人,继承了祖父的一笔财产,家境富裕。此外,是一家板球俱乐部的负责人。他性格随和,广交朋友,传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母亲在年轻时也和他有过罗曼史;去世后收到来着世界各地的信件。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在父亲的庇护下,阿加莎的童年无忧无虑,家里充满了快乐氛围。这也是她一生心心念念的回忆。

母亲是纯正的英国人,因小时候有过一段被遗弃的经历,生性忧郁,缺乏自信,时常怀疑别人对她的爱。

母亲在子女的培育模式上与众不同,对阿加莎影响深远。她将哥哥、姐姐送到英国最顶级的公学就读,又突发奇想把小女儿阿加莎留在身边,不让其在8岁前接受正规教育

所幸,阿加莎5岁时在家里学会了阅读,从此迎来文学的启蒙。她对儿童读物痴迷,最喜欢的是一本叫《纯洁的紫罗兰》的小书,也喜欢大人礼拜天带她去教堂翻阅圣经故事选。

2.变故

“父亲去世后,生活就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

阿加莎11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家里一下失去了依靠,阿加莎就此走出了无忧无虑的儿童时光,进入现实的世界。而且,由于父亲的经纪人不得力,财务状况并不乐观,祖父留下来的遗产不翼而飞。

一家人笼罩在悲痛中,尤其是母亲。父亲临终前给母亲写了一封信,里面提到:“你让我的生活完全不同,你是天下最好的妻子,光阴荏苒更加深了我对你的爱。你给我的温柔、你的爱和你的体贴让我感激不尽……我最亲爱的你,我们不久就会重逢了。”

之后,姐姐出嫁,哥哥从军,家中剩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阿加莎开始慢慢走向成熟,彻底告别童年。

尽管环境在变,不变的是阿加莎热衷阅读的习惯。喜欢的书籍不少,包括亨提、斯坦利﹒威曼、凡尔纳、莫里斯﹒休特利的作品……法文版大仲马的著作尤其让她着迷。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与此同时,母亲认识到阿加莎应该去巴黎深造。阿加莎永远记得五岁时见到姐姐从巴黎学成归来的风光场景。出于对她的崇拜,阿加莎首先想到的是去姐姐就读过的学校学习。

再后来,姐姐的突然离世让她彻底长大。这是她人生第二次最伤心的时刻。

在年老的时候,女婿不幸在战争中牺牲

所有这一切的遭遇,阿加莎都挺过来了。

对一位成功的作家而言,人生曲折的历程,经过变故之后的复杂情感,也许是写作丰富的养料。

3.职业

“我始终不善辞令,这也许是促使我从事写作的原因之一。”

相比姐姐的聪明伶俐,阿加莎从小属于反应比较慢的类型。她不太喜欢说话,写作成为她与世界交流的有效方式。

姐姐是她写作的引路人。出嫁后,姐姐每次回家小住,是阿加莎最惬意的时光之一。她总是拉着姐姐给她讲故事,并第一次听到了福尔摩斯的故事——《蓝宝石迷案》。

事实上,姐姐婚前曾在当时非常著名的《名利场》杂志发表过许多短篇小说。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也从事戏剧创作,作品《债权人》曾在皇家剧院上演。此外,姐姐还是一位优秀的业余演员。

在姐姐的影响下,11岁的阿加莎发表了一首关于电车运行的诗歌,内容如下:“电车通行头一遭 招摇过市多荣耀 太平一日都不到 就已传来新情报”。

尽管如此,成为作家是她当时不敢想的奢望。

她喜欢打网球和板球,只是并不足以成为职业。

况且,作为姑娘,她和她的伙伴心目中只想着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在巴黎学习期间,阿加莎主修音乐,包括钢琴和声乐。毕业前夕,一位专业人士给了建议,认为她缺乏公开表演的天赋,容易怯场。因此,成为职业钢琴家的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她也承认,自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上台之前我十分紧张,不同于往常的紧张。当我在琴凳上落座时,一种无力的感觉像潮水一样吞噬了我。我弹错了音,节奏也乱了,分段处理得生硬笨拙——简直是一团糟”。

对于职业道路的选择,她的观点是:“假如你所追求的东西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接受这一点并另辟新路,不要纠缠在懊悔和妄想之中。”

4.婚姻

“婚姻的意义不仅仅是拥有一个爱人,我持有一种老式的观点:尊重是必要的。”

阿加莎从小就对异性有强烈的好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她在四岁时就坠入情网,喜欢上了哥哥的朋友。她渴望爱情,也渴望依赖男人的婚姻生活。

对于婚姻,阿加莎无疑是传统的。她和她的朋友们都觉得:“我们渴望爱情,希望得到关怀、珍重和赞扬,希望可以尽情地做我们想的事情,同时也把丈夫的生活、事业及成功作为我们引以为豪的职责,摆在生活的首位。”

阿加莎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1912年,与年轻的少尉在一次舞会上相识。之后相互吸引、结婚生子。在这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丈夫身赴前线,她也成为一名医院的志愿者。经过两年的学习,她从病房护士变成药剂师。也就是在此时,她开始酝酿写侦探小说。在被退稿几次后,《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得以出版。只是签下了不平等合同,前五部作品必须交给该公司,稿费并不高。

第一段婚姻一度是快乐的,生女,出书,和丈夫周游世界。但后来丈夫没有参加母亲的葬礼让阿加莎非常失望,更何况他还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她一直觉得丈夫的突然冷漠是不忍心伤害,但最后不得不承认他的绝情。最终,离婚收场。

正在她伤心欲绝之时,阿加莎来到中东旅行,并在伊拉克的乌尔结识了第二任丈夫——一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年纪比阿加莎足足小了14岁,而且与她的外甥竟是大学同学。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在1930年,这样的姐弟恋还是有社会压力的。毫无疑问,阿加莎在爱情面前选择了勇敢,第二段婚姻也最终得以圆满。

她对第二任丈夫赞赏有加,在他身上看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事情永葆希望。而且,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彼此是互补的。阿加莎说:“我很浅薄,他却是阳春白雪,但我们能相互补充对方之不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神秘的别墅》在炮火中完成,揭露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这是阿加莎为了献给第二任丈夫的作品。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5.故乡

“阿什菲尔德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就是我的人生根基,是我的避风港,是我的归宿,我因此而不会觉得没有根。”

阿什菲尔德是阿加莎的故乡,也是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做的梦……永远都是阿什菲尔德”,阿加莎说。

她幸福的童年在那里度过,尤其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因此时不时会回去寻找幸福的回忆。

父亲去世后,阿加莎和姐姐强烈要求留下故居,尽管家里为此付出了一笔巨大的费用。她认为,尽管念旧是愚蠢的,但阿什菲尔德的故居给了一些值得珍视的东西:回忆的宝藏。

后来,故居面临拆除,这让她遗憾无比;最终,儿时的房子变为废墟,也成为阿加莎的一个心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回去做了告别。目睹面目全非的故居,也开始释怀。

“阿什菲尔德曾经存在过,可是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存在过的会永远存在下去,阿什菲尔德,它永远在我的回忆里,而我不会再感到痛苦”,她在历时二十年完成的自传中如是说。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6.结语

阿加莎的一生著作等身、充满传奇,对于成长、恋爱、婚姻、生活、写作、游历等都有独特的见解,她的人生无疑是功成名就的。不妨总结一下其成功之处:

  • 一生自得其乐,听从内心的想法。

在早期的岁月,甚至成名之后,她都不敢相信自己在从事作家这个行当。只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在写作中获得一些乐趣,并乐于接受现状。她认为,凡事只要享受乐趣就好;胸怀理想,但千万不要过去急功近利。

我们总在说,现在有趣的灵魂太少。阿加莎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续前进的动力。只有内心是快乐的,才能作出真正走心的选择。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长期的累积需要以获得快乐为源泉。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 一生不断尝试,坚持不懈终有所获。

阿加莎拥有广泛的兴趣,可以说才华横溢。除写作外,网球、板球、游泳、画画、音乐、歌剧等领域均有涉猎。只要是喜欢的东西,她都努力去尝试;直到意识到无法作为职业进行下去,便会理性退出。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过疑惑,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阿加莎告诉我们:趁年轻,想做就做,但不要执迷不悟,要适当进行客观评估。

  • 一生笔耕不辍,痴迷写作铸就传奇。

阿加莎的一生并不容易,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家庭起起落落,婚姻也非一帆风顺。幸运的是,写作这件事是她一直未放弃的,从孩提时期受姐姐的影响开始写诗,到在战争中构思处女作,再到后来一年写一本书,她一直醉心于这一爱好、职业。

为了一气呵成完成一部作品,她可以三天三夜不停笔;无时不刻都在构思作品,灵感来的时候,饭桌也可以是写作的地方。

阿加莎告诉我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尽管可能面临选择,但以乐趣为支撑,持续专注下去,一定会有所作为。

阿加莎: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女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