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最後的巫師獵人》,是一部不錯的玄幻類影視作品,裡面有帥氣的獵巫人和神職人員,還有一位漂亮的女巫,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聚在了一起,為了拯救全人類,在紐約與邪惡的巫師之王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戰鬥。當然,最終的結局也是眾望所歸,在主角光環的庇佑下,正義戰勝了邪惡,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文藝作品只是一種美好的訴求,它反映了人們在追求平靜、祥和生活過程中的一種期盼和願望。但是,製作精良的文藝作品,卻無法掩蓋那一段存在過的300年暗黑史。

從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中葉,歐洲地區掀起了一場“獵巫運動”。相關學者根據史料中的推算,在這場運動中受到迫害的人數,保守估計至少在三十萬以上,甚至,可能會超過兩百萬。這一數據並非聳人聽聞,這場運動在剛開始的時候,僅限於對單個個體的審判與處決,進入中後期以後,開啟了大規模的株連事件,有些地區、村莊、家族等,都因為這場運動消失得無影無蹤。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所以,現有的史料、文獻、筆記等留存中記載的內容,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那麼,“獵巫”與“獵女”又有什麼關係呢?根據現存史料中的記載,當時人們獵殺的巫師中,女人的比例佔到了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個別極端的地區甚至佔到了百分之百。因為針對的是女人群體,所以,在史學界將這場運動稱之為“獵女運動”。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關於“巫術”的起源,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話題,它是自人類文明開始便存在的一種精神寄託。其中,人們還將其劃分為黑、白兩類。顧名思義,分別代表著邪惡與祝福。而“獵巫”的起源,則是在十二世紀宗教分裂的背景下發展起來,最初只是被視為異端。進入十五世紀中葉,開始了大規模的迫害,各地的獵殺、審判機構也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

現在史學界公認的開始時間,是1484年12月5日,教皇英諾森八世頒佈的教皇諭令,是持續了300年暗黑史的開始。而1486年,由宗教裁判官,英斯季里斯和施普林格編著的《女巫之錘》面世,則是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女巫”,這也是“獵女運動”的開始。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追根溯源,這場運動的發起,主要還是來自於三種思想在作怪。

首先,是宗教思想的傾向。在某本著作中,女人是妖魔的化身,具有詛咒的力量,她引誘、唆使亞當偷吃了禁果,違背了神的旨意;其次,遠古時代的圖騰與雕像,反映了人們對女人性別特徵的崇拜和恐懼。第三,就是當時嚴重氾濫的男權思想。

《女巫之錘》是“獵女運動”的指導手冊,在後期多次出版、改版、再版。可以說這本著作,就是當時迫害女人的罪魁禍首。但後期隨之衍生出來的著作,更是讓人瞠目結舌。例如,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宗教裁判所的一份記述,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該記述稱:她行為不檢點,說明她有罪,女巫都是混亂的;她行為端莊高貴,說明她有罪,女巫都是善於偽裝的;她面貌醜陋,身材走樣,說明她有罪,因為她將美好的形象獻給了魔鬼;她面貌清秀,身材很好,說明她有罪,撒旦的情人都有迷人的樣貌;她面對審問顯得恐懼,說明她有罪,這是她的良心在懺悔;她面對審問鎮定自若,說明她有罪,女巫已經習慣了恬不知恥的扯謊;她受刑時驚叫,說明她有罪,她在召喚魔鬼的幫助;她受刑時默不作聲,或者沒等受刑結束就斷氣了,說明她有罪,她接到了魔鬼的指示,用死亡來保守同魔鬼之間的契約……

歐洲中世紀暗黑史:持續300年的“獵女運動”,近百萬女人遇難

通過這份記述表明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只要一個女人在當時被指控為女巫,那絕對是“水多面少”難活成啊!

這段令人恐懼的暗黑歷史,整整持續了300多年時間,受到迫害的女人超過了百萬。

參考書籍:《歐洲中世紀簡史》、《巫師與巫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