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首次納入地方立法

<table> 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首次納入地方立法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即將迎來掛牌5週年。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table>

“自貿片區擬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和非違規不干預的管理模式,並探索對港澳企業自貿片區內投資取消所有準入限制條件。”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即將迎來掛牌5週年,4月9日,備受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前海蛇口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條例(草案)》(下稱《草案》)在深圳市人大官方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多項措施均在地方立法中屬於首次寫入。

作為未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草案》在適用範圍上,提出不僅適用於目前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還包括今後發展需要,獲國務院批准的擴展區域。這無疑是為前海合作區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留下接口,具有前瞻性。

在建設定位上,《草案》稱,片區建設應當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改革自主權,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將自貿片區建設成制度創新高地和策源地、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窗口、高質量發展的窗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窗口。

在今後的建設上,片區擬確立“創新驅動、擴大開放、深港合作、法治示範”的基本原則。其中,“創新驅動”重在鼓勵各類主體開展創新活動,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開放”是為了加快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擬探索與香港合作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新途徑;“法治示範”重點突出前海作為國家批覆的唯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將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創新區域治理模式,營造高標準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關鍵詞1:投資開放

港澳企業片區內投資或取消所有準入限制

自貿片區的開放有兩層內涵:一是對外破除貿易壁壘,實現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二是對內破除壟斷,放寬市場準入。《草案》在投資開放領域的創新正是圍繞此展開,並重點探索促進與港澳的經貿深度融合發展。

一方面擬規定,自貿片區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和非違規不干預的管理模式,探索實行外商投資試驗性政策措施,這一做法在地方立法中尚無先例。同時,逐步取消或者放寬境外投資者在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專業服務、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資質要求、股權比例、經營範圍等准入限制措施。

尤其提出“港澳投資者待遇”,擬探索對港澳企業自貿片區內投資取消所有準入限制條件,推動對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促進與港澳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支持港澳企業在片區跨境辦公,實行跨境辦公企業備案制度。

另一方面,擬試行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即商事登記機關僅對申請人提交的登記材料實行形式審查,審查通過後即時予以登記確認,核發營業執照。此外,支持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重大項目優先在自貿片區佈局,鼓勵境內外投資者在區內設立多形態總部,支持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總部優先落戶片區。

關鍵詞2:貿易自由化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擬拓至技術貿易等領域

“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片區的最新定位,為建立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片區擬在“區內自由、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原則下,推出多項措施。

首先,擬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外聯動發展和貨物便利通關模式,培育和發展保稅研發、保稅融資租賃、保稅展示交易等新業態,對境外抵離物理圍網區域的貨物,實施以安全監管為主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監管模式;推進具有海外倉功能的跨境電子商務國際配送平臺建設,支持自貿片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藝術品展示、拍賣和交易。為提高通關監管效能,擬推行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主的數字化海關監管,並簡化進出境監管手續,實現各監管部門一次登臨、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其次,推動將片區的跨境貿易特色功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至技術貿易、服務外包、維修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建設數字化智慧口岸,以信息化建設推進自貿片區國際貿易一站式服務,加快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通關基礎設施建設。

再者,創新跨境稅收監管便利化措施,推動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探索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貿易發展的稅收政策;推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措施,優化貿易外匯收支單證審核,貿易外匯收入無需經過待核查賬戶,取消特殊退匯業務登記手續,簡化進口報關核驗手續等。

試點接軌國際航運稅收及監管政策

目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率先實施了“中國前海”船籍港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儘管放開了登記主體,但在適用範圍、稅收政策、船舶檢驗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制約,吸引力不足。

為建設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草案》擬在此基礎上,逐步放開船舶法定檢驗和船齡限制,並開展與國際接軌的航運稅收及監管政策試點,發展船舶管理、船舶交易、船舶融資租賃、海事仲裁、航運金融、海損理算、海員培訓與外派、郵輪遊艇旅遊等高端航運服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航運服務規則銜接和多式聯運創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還擬對境內製造船舶在“中國前海”登記從事國際運輸的,視同出口,按照國家規定給予出口退稅。

在打造遊艇旅遊自由港上,擬建立遊艇出入境信用管理制度,對符合信用條件的入境遊艇,引入第三方提供擔保;探索對港澳遊艇實施航行水域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水域可以自由航行;推動港澳居民通過遊艇旅遊出入境通關模式創新,探索建立遊艇供船物料備案制度,實現遊艇旅遊人員和供船物料通關自由化。

此外,片區還將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進行戰略資源合作,與沿線試點港口擴大信息共享,實現數據互聯,推動監管執法互助互認。同時,擬建設綠色生態港區,推行國際通行的環境保護和能源管理體系標準,開展出口產品低碳認證,構建綠色供應鏈。

關鍵詞3:金融開放創新

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

金融業是自貿片區建設的重點,《草案》除支持國際性金融總部、全國性金融總部、業務運營總部和重大金融項目等優先落戶片區外,還重點對自由貿易(Free Trade)賬戶(下稱“FT賬戶”)作出規定。2019年12月31日,FT賬戶已在前海正式落地。

《草案》擬提出,片區開展FT賬戶本外幣一體化試點,建立有利於風險管理的FT賬戶體系,實現分賬核算管理,依規定辦理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的跨境資金結算。同時,支持片區企業將人民幣作為跨境大額貿易、投資計價和結算的主要貨幣,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迴流渠道,配合和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

片區企業從境外募集的資金,或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從境外募集的資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務取得的收入,均可自主用於片區內以及境外的經營投資活動。

片區或可提供香港保單內地理賠續保服務

在深港金融合作上,擬探索跨境貿易金融和國際支付清算新機制,建設新一代跨境支付系統,並與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協調合作,完善跨境收支監測分析;開展綠色金融合作,建立綠色項目認證的互認機制,支持跨境發行和轉讓綠色金融產品。

同時,擬推動與港澳開展基金、保險、銀行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探索單一通行證制度,構建產品互認、資金互通、市場互聯機制。其中,香港保險公司可以在自貿片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處理香港保單在內地的諮詢、理賠、續保等服務。

此外,《草案》還將構建科技創新投融資服務體系,支持跨境資金參與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這類企業上市融資,並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

關鍵詞4:綜合監管與服務

管委會擬承接片區所需市、區級行政審批權限

在綜合監管上,一是突出相對集中的行政許可權制度改革,除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能委託行使的以外,擬規定管委會承接自貿片區履行職能所需的市級、區級行政審批權限,提出目錄並向社會公佈。

二是推動行政監管方式改革,從注重事前監管逐漸向事中事後監管方式改革。以稅收管理為例,將逐步減少或者取消前置核查,推行先辦理後核查、辦理核查分離等。

同時,實行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分類監管機制,管委會負責自貿片區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培育企業徵信、信用評級、信用擔保和信用管理諮詢等專業服務機構,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利用數據庫信息開發信用產品,開展信用論證和等級評價業務。

擬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在人才服務上,《草案》推出一攬子計劃,擬包括:對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會計、建築、規劃、設計、專利代理等服務領域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可以在片區提供服務,其境外從業經歷可以視同境內從業經歷;港澳醫師經備案後可以在自貿片區多點執業;支持開展技術移民試點,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測試、積分評估等技術移民制度,優化外籍人才在自貿片區工作、出入境、停居留等手續;支持片區創新創業團隊的外籍成員和企業選聘的外籍技術人才,根據自貿片區人才積分評估標準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建立緊缺人才清單制度,定期發佈緊缺人才需求,以及建立國際人才公共服務平臺,集中辦理補貼獎勵、住房保障、教育醫療、出入境居留證照辦理等服務事項等。

關鍵詞5:法治環境

支持自貿片區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

在法治環境上,自貿片區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區外,還將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商事制度,圍繞城市規建、土地管理、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構建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法規制度體系。

如需暫時調整或停止適用法律、行政法規、廣東省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政府規章部分規定的,管委會應及時提出報市政府,爭取國家、廣東省支持。如深圳法規或規章不適應自貿片區發展的,可分別由市政府、管委會提請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府作出相應規定。

另一方面,擬深化自貿片區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支持聘請符合條件的港澳法律專業人士參與辦理自貿片區涉外案件,支持遴選精通貿易規則、金融、知識產權和國際商事規則的專家型法官和檢察官。

支持自貿片區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包括培育其領軍人才、引進境外高端法律服務機構、深化內地與港澳聯營律所,以及支持外國和港澳律所設立分支機構並擴大執業範圍。在自貿片區律所執業的取得內地律師執業證的港澳居民律師,還可以從事內地非訴訟法律事務和除刑事訴訟外的其他訴訟法律事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