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吗?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从最初的见到它的时候就很是好奇,近期终于拿出来看了。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惊讶、崩溃、再崩溃,最后释然的过程。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一类书籍,所以对于作者与精神病人的谈话感到比较惊讶,也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的逻辑思维;渐渐地,我发现他们有的说的似乎有些道理,然后就开始质疑,然后就会思考,然后就开始脑壳痛,放一阵子再去看还是会觉得脑壳痛;几天之后,读书过半,慢慢的开始觉得还好,也许我还是会纠结于字里行间的内容,但是我已经开始注意到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是因为他们中一些人的智商真的很高,有些甚至是门萨的会员。

不得不说,他们带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景;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中有的人在自己的世界很快乐......他们中有小孩子,有大人,他们中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精神病科医生,有的是生物学家......有的人治愈出院后正常生活,有的人却不在了......

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们中有的人的新奇想法也会促使我去查阅一些自己本不涉及的知识。但读这本书,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被牵着走,不可“对号入座”。

正如作者所言:“对于未知,我不推荐轻易地去否定,或者没通过真正的自己的思考去否定。照搬,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不是套用现成理论的极端化或者几本书的几个章节就伟大了,那不够。因为看了是看了。能不能消化吸收理解还另当别论。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自己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的机会。否则不如去看《走近科学》。”

对于精神病研究领域来说,我是行外人;对于这本书来说,我只是一名读者。我没有系统的知识,也没有深入地研究,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读一读“特殊人群”独特的思维,或许在某一方面会对我有所启示,甚至说对人类有所启示。

书的最后,作者说自己对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阅历不足的我还没啥见识,不知各位有无高见?

摘录几句本书原话,或者对我们有所启示: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我知道那不是简单就来的,那是经过多次推翻重建出来的,绝对不是扒了两本书、百度上复制一段就能产生的。

我们在欧洲曾经有过一个调查,被母亲适当疼爱的孩子,成年后会比被母亲忽视的孩子更加自信,同时和配偶、恋人的关系也更加稳定。更有意思的是,免疫力也强。

(这句话有些凄凉。)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是却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着全部寂寞等待着,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现在我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她”真的不在了倒还好说,因为犯罪的是这个男人,那么他应该接受法律制裁。如果“她”还在,任何惩罚就都会是针对两个人的——我是说两种人格的,这样似乎不是很合理。这这么说的原因是我个人基于感情上的逻辑,如果非得用法律来讲......这个也不好讲,大多数国家对此都是比较空白的状态。反正我要做的是:确定他的统一,便于对他的定罪,而不是真的去找到“她”。(所以我国现在的司法实践是什么呢?好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