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華為P30系列一出,震驚四座!撇開某網絡小報“沸騰”節奏,單看產品還是頗具亮點,潛望式長焦鏡頭,最高50倍數字變焦;超強暗拍,秒天秒地秒空氣。至此,經過多年耕耘、培育,華為已經形成了Mate系裡和P系列兩大當家旗艦,一個負責商務綜合,一個主打時尚拍照。兩者發佈週期相隔半年,既能滿足安卓旗艦半年更新趨勢,又能對競爭對手形成有效的遏制。

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既然都是旗艦,難免會形成比較,尤其是作為追隨者的華為,在發佈會上對老前輩蘋果、三星可是沒留絲毫面子,網絡上也迅速形成幾大陣營開始了“唇槍舌戰”。那華為是否真正有了叫板蘋果、三星的實力?作為一個普通用戶,我認為有,理由如下:

一是從品牌知名度和銷量來看:2018年華為+榮耀手機銷量為2.06億臺,位居全球第三,與老二蘋果手機的差距已經很小。要知道,取得這種驚人的成績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華為受政治政策影響尚未進入美國市場,這可是全球第二大(or第一消費)手機市場。在Inerbrand發佈的2018年全球品牌價值排名前百名裡,華為是中國唯一入榜的品牌,位居68位,比2017年提升了4位。2018年起美國以政府之力重重阻撓華為進入美國市場,並聯動多個盟友圍追堵截,甚至打破司法獨立傳統,創造出“孟晚舟案件”,至今罪名和證據不詳。華為更是強硬表態,在美國和加拿大分別起訴兩國政府,以民企之力對抗兩國政府,舉世皆驚。於國外,華為之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入尋常百姓家,“天天頭條”而且罪名“莫須有”;於國內,民族情緒高漲,助推品牌聲望一時無兩。

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二是從研發實力和核心技術看:不知是否為巧合,世界銷量排名前三的手機廠商都有了自己的處理器,且都急於擺脫對高通的控制,華為是在自家旗艦手機上完全採用麒麟處理器,甚至不惜頂著落後的罵名硬挺了兩年,直到980橫空出世;蘋果更是做絕,Xs、XR系列的信號已經爛到了骨子裡,群罵不止,依然選擇了英特爾基帶,甚至與高通對簿公堂;三星獵戶座發展了多年,已有不輸上述巨頭的實力,不過限於部分市場對處理器品牌認可度不同,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採用了高通處理器。核心技術必然不僅限於處理器,三星在屏幕、聲像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甚至完全能自給自足造出手機,這點趨勢令其他廠商難以望其項背。

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三是從產品力和供應鏈管理看:當今頭部廠商,出比拼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實力以外,供應鏈管理是重中之重,前有HTC前車之鑑,後有小米供應鏈管理遭人詬病,這才是各家核心中的核心。限於起步時間較晚,基礎研究和關鍵部件研發已經落後,華為採取了“三星模式+蘋果模式”相結合的道路,即核心零部件以自研+定製為主,最為出色的定製就是P系列身上的那幾顆攝像頭,從開始的算法不足、大底來湊到如今P30pro上的全面爆發,堪稱典範!沒有蘋果變態苛刻的掌控力,將核心命脈交到競爭對手手裡就是自取滅亡,華為深諳此道,即使在Boe和LG屏幕素質略差的基礎上,仍堅持採用其屏幕。我不認為售價如此高昂的手機,僅僅是為了省錢;更不認為華為高層狂妄地認為Boe和LG屏幕真能幹過三星。為此,華為吃盡苦頭,交了“綠屏門”的學費,相信華為下一代產品上,主力旗艦仍會採用這兩個小夥伴的屏幕,畢竟對手的對手就是朋友,在研發初始階段“雪中送炭”,總好過事後的“錦上添花”。

叫板三星、蘋果,華為手機夠格嗎?

基於上,個人認為華為已經有了叫板三星、蘋果的實力,但差距仍在,除了眾所周知的一堆差距外,簡要說幾點:

一是在市場飽和、技術觸頂的時候,後進者往往比領先者更給人一種“進步巨大”的感覺,因為供應鏈成熟後對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是公平,而領先者想要再進一步難上加難。

二是追隨者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更大膽,如蘋果單一旗艦體量下,很難在新技術尚未成熟之前應用,一旦出現大問題對其是毀滅性的,統一優秀的體驗比什麼都重要。

三是是否有叫板的實力,關鍵在於能否“互懟”,三星、蘋果多年來對對方旗艦的調侃已成為科技圈趣談,華為近年來的出色表現大有擠進這個圈子(攀高枝)的趨勢,尤其是三星中國幾張不淡定又有失風度的“回懟”海報,更是說明了這一切。四是新勢力的崛起總是伴隨著爭議,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原罪,追趕時都採取了恰當或不恰當的手段,粉絲也沒必要戰隊互懟,簡單搜一下成片成片。

老大輪流做,誰知明年落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