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五、五十六章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道德經》第五十五、五十六章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zhe),猛獸不據,攫(Jue)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ⅰn)牡之合而朘(Zuⅰ)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shα),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詩解如下:

含有修養具備渾厚之德者,好比初生的孩嬰;

總有一種吉祥的光環罩著全身。

毒蟲螫不到他,猛獸沒法靠近。

兇鳥不去搏擊,因為有父母這保護之神。

剛生下來,他的筋骨看似柔弱;

可是拳頭卻握得很緊。

雖然不懂男女交合之事,

但小小的生殖器卻勃然堅挺。

終日啼哭,噪子不會沙啞;

這是精氣充沛所至的旺盛。

只要氣和沒有邪念,歸至純正;

知道享受淳和的幸福,

可說是每天日月常新。

弄懂了這一常識道理,

人又怎不眼亮心明。

縱生貪慾可造成表面吉祥假象,

十分寂靜過後一定有一場災難降臨。

假如心中慾念主使著精氣說:逞強去吧,

當事物發展到最盛時刻,便是開始衰老的時分。

這就叫做不符合道的規律,

不遵守常道者,會早早的失去生命。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詩解創作 作者:李府鍾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詩解如下:

凡有學問的人話並不是很多,

相反,沒有知識的人,總愛信口開河。

人要堵塞耍小聰明的穴孔,

關閉貪慾的門扇樓閣。

挫去銳利的鋒芒,解除繁雜的紛擾;

與大眾和諧共享,在同一片陽光下勞作。

放下高貴與多得同塵的百姓打成一片,

這是一門玄妙、高深、大同的學問之課。

達到“玄同”境界的智慧之人,

他們已把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超脫。

所以這種偉大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

成為天下的統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