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年前,在今日头条“亲子关系”的微信群里有一位创作者加我,说跟我在同一座城市,非常荣幸结识我。随后,我们就互相认识了,我还特地去拜访了他,只是现在我已经躺在了他的黑名单里。

见到他的第一面,让我有点诧异的是他的落魄。上身是一件藏青色的滑雪衣,下身一条灰色带点脏的棉裤,脚上一双灰不溜秋的棉鞋,年纪应有五十出头,眼神中略带着一丝恐惧,给人一种沧桑、悲凉之感。照片中的他是干净体面的,年纪四十左右,微信沟通后的印象是青涩和有干劲,而现在面对的这个男人,让我一下子无法对号入座。

饭后,他带我去了他的住处,一个更让我惊讶的地方。他的住处外观上看像是一间土胚房,门外有几只鸭子在闲逛,门上的锁是半生锈的,进门后,满屋子的书会让人误以为是卖二手书的。小小的一间房包括了吃喝拉撒,没有浴室、厨房、卫生间。

满眼的书让我充满了幻想,以为这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匠人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为了教育事业在这里埋头苦读,只为有一天能帮助更多的人,顿时产生倾慕之情,失落的心情一扫而空,他的形象也逐渐变得伟岸起来。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可是接下来的谈话,却让我颇感失望。满嘴的成功、合作,并认为自己懂的很多,让我只能“呵呵”以对了。

“我为教育真的付出了很多,你看我这两年读了那么多书。”

“我们俩合作,我来运营,你负责执行。”

“写两篇文章,随便写写。只不过我现在真的太惨了。跟老婆离婚了,女儿跟老婆走了,现在就我一个人。”

我说:“在一个行业里,慢慢地沉淀下来,会走出路子的。”

他说:“这样太慢了……”然后说了一堆自己的经营理念。

他话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我要赚钱,而我却认为应该像匠人一样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并且做到极致,这样才会有钱。

他用瑞幸咖啡的成功来说明“匠人精神”在这个时代早已过时了,对此我保留了自己的想法。前几天想着再和他聊聊,却发现我已经被他拉入了黑名单。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尽管被拉入黑名单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很快调整了心态,把此事抛之脑后。只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匠人精神是不是真如他所说已经过时了。最终,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匠人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我翻阅了许多拥有匠人精神的艺人资料,也回忆了周边拥有匠人精神的人物,发现他们都活得好好的,反倒是天天着急忙慌、换行换的勤的,过得都不咋地。我挺喜欢一句话,灾荒年代饿不死手艺人。

日本有一个眼镜界的手工艺人泰八郎,从19岁开始手工制作眼镜,并创立了知名品牌“泰八郎谨制”,凭借着高品质一步步跻身成为眼镜界的顶级王者,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泰八郎谨制没有设置工厂,全部工作由夫妇两人手工完成。一周工作七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全年无休,月产200~230架,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50架,要买必须提前三个月订购。制造眼镜的材料非常考究,采用放置年份很久的Celluloid塑料,一种用来做乒乓球的材料。制作过程也是精雕细琢,一架眼镜的制作需要经过13道研磨,而除了独特的温润触感之外,镜架脚内没有镶嵌铁芯来加固强度,只有最上乘的眼镜职人才能造出如此有质感的眼镜。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泰八郎先生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住在深山里,与世无争。所生产的眼镜全部由金子眼镜代理,不开分号,不加入连锁集团,也不假手于外包工厂,就他一家人每天在那里磨胶版。他花了毕生心血将艺术和时尚融入眼镜,用匠人精神打造出了眼镜界一流的水平。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无独有偶,那些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极具匠人精神的艺人都是如此地相似。

竹编师父何福礼出身寒苦,14岁为谋生进厂学艺,长期在竹艺编织第一线摸爬滚打。

15岁那年,为学手艺挣钱养家,何福礼跟着东阳的一位老篾匠马富世开始学竹编。从小就懂得匠人精神的何福礼一步一个脚印从当地小有名气的篾匠,到东阳木雕厂的竹编技术骨干,再到逐渐成长为“中国竹工艺大师”。

在故宫面向全国的招贤选拔中,何福礼有幸被故宫选中。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据《东阳市志》载,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东阳数百名木雕艺人曾到京城从事皇宫雕饰。时光流转,岁月轮回。200年后的今天,何福礼肩负起了“百工之乡”的重托,再一次去履行一项更胜先人的光荣使命。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认为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副总裁吴·亨利则称其为“天才的艺术家”。

尽管外界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但从何福礼的眼里看不到对成功的渴求目光,看到的,只有浸润其中的用心编制,只有手艺日益精湛带来的满足,只有对徒弟谆谆教诲的传承的希冀。

高晓松在对木村宗慎的采访中说,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道在我心,一以贯之”。没有不忘初心的坚守,哪有炉火纯青的技艺?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有一些所谓的匠人精神,其实不过是“伪匠人”精神。

谢霆锋是一个非常追求匠人精神的人。有一次,他对着选秀节目中的一群女孩子们发了很大的脾气,原因是她们的房间凌乱不堪,表演时也不够整齐,整个状态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在谢霆锋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艺人,首先要从对生活的虔敬开始。

他说:“我们队伍现在出现的状况其实不在舞台上,根本的问题是在舞台下。”

“伪匠人”精神的特点:

1、看上去很努力

2、想要快速出成果

3、注重表面,而忽略了内在

什么是“伪匠人”精神?从表面看有匠人外在的努力与勤奋,实际没有真正领悟到匠人内在的专注、执着、忘我与奉献。匠人精神不仅指的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在技艺上达到纯熟的地步,更是重要的是对天道的顺应、对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中国古代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故事是说,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而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觉得很奇怪,哇哦,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他不仅将宰牛的功夫练到巧妙绝伦,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也是不了解牛体的结构的,只能看见整头的牛。但三年之后,我逐渐看到的不再是整头的牛了,而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

匠人精神并非一味盲目地努力,而是在反复地打磨中,捕捉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写在最后:

用一位师傅的话回答匠人精神有没有过时:

“什么是潮流?什么是流?你就是当代的一个人,你本人、你做的每件事情,都在流中。”

当你在动,在感知,你就在流中;当你顺应在流中,怎么又会远离潮流呢?事实上匠人精神不仅从未过时,相反它将不断引领潮流、时代的前进与发展。

希望我们未来的孩子能拥有匠人精神,并以此为荣。

努力与努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可能隔着一个“匠人精神”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