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眾所周知,人人都怕死,這世上就沒有不怕死的人,哪怕對有些人說,死亡其實就和睡覺一樣,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無知無覺,但如果要此人去死,此人定然不願意。因此,求死是不容易的,非到了痛苦不堪的時候,是不會選擇死亡,而即便是死,也會選擇一種非常容易的死法,絕對不會選擇最痛苦的死法。據悉,最痛苦的死法,大約除了被亞馬遜的森蚺生吞活剝,在腹腔內承受胃液的腐蝕而之外,大約也就只有日人的“切腹”了,在日史上,曾有20個人集體切腹,堪稱壯觀。

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這20人都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兵,他們為什麼要切腹,說白了還是為了國家,這也是他們切腹之後最終被奉為英雄的原因。故事還得從1868年3月8日開始說起,當時全球數一數二的強國是英法等國,在這一天幾十名法國水軍離開了自己的軍艦,登上小船前往日本大阪的堺市遊玩,這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特區”,因此熱鬧非法。此時的日本,剛剛打開國門沒多久,明治也才逐步掌握政權,國家處於起步階段,那時西方看日本其實還不如中國,但都屬於“黃猴子”一列。

因此,夥法國水手肆意談笑,完全不顧當地日人的感受,這讓原本自尊心很強,並且具有“攘夷”傳統的日本人非常不滿,果然衝突就發生了。上岸玩沒多久,一夥日兵就包圍了法軍水手,要求其回到自己的艦上,因為他們的行為,騷擾了本地人的生活。法國水兵在全球都橫著走,在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也許是這種囂張跋扈的姿態在東方難以被接受,但法軍可不會將“黃猴子”放在眼裡,於是雙方從口角發展到了直接的對抗,日兵本土作戰,很快就佔據了優勢。

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法人搶了日兵的隊旗,並打算逃跑,這成為了事態升級的一個標誌,因為隊旗相當於日軍的靈魂,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日兵迅速開槍,而日兵隊長箕浦豬之吉更是拔除武士刀一頓亂砍,法兵手無寸鐵,如何能夠抵擋的住。混戰之下,11名法兵被打死或者淹死,剩下的法兵倉惶逃回了自己的戰艦上。這件事情引發了法國的巨大不滿和憤怒,法方表示,當時法軍啥都不沒幹,是日兵無理動槍在先,而日兵則表示,法軍抗拒日軍執法。不管怎麼說,這引起了法日極大的外交糾紛。

這當然不是小事,因為當時的法方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列強,有可能給予法方對日宣戰的理由,大清朝就前車之鑑,因為就在10年前,法國的馬神父在滿清被殺,就引發了第2次鴉片戰爭。雖然此戰並非全然是為神父報仇,但也是因為殺了法國神父而引起的,因此日人也知道後果非常嚴重。以當時的日人國力來說,距離強大還很遠,如果此時貿然與法人開戰,有可能中斷“改革”進程,因此,委曲求全,成為了最後的選擇,明治政府最終認慫,做出如下決定:

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1、謝罪,明治政府要員前往法艦上低頭謝罪;2、賠款,向每位傷亡法兵支付15萬美金;3、償命,參與動手、開槍的日兵集體切腹。於是,這才有了20名日兵一起切腹的壯觀場面,3月16日,也就距離“堺事件”8天后,在當地的妙國寺舉行了“集體切腹”儀式,到場的有日政府和當地高官、法國公使、法艦長、20名全副武裝的日軍以及大量圍觀的日人民眾。

最先切腹的是當時的日兵小隊豬之吉,別看這個名字有點像“豬豬俠”,但其實是非常兇悍的,要切腹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豬之吉一身黑色和服,在用清酒澆了隨身的短刀之後,就用短刀猛刺入自己的左腹,隨即在腹部畫了個“十字”,但這個和基督無關。豬之吉伸手進入腹腔,將自己的腸子都掏了出來,並且扔到了法艦長以及公使面前。日人認為人的靈魂在於腹部,所以切腹可以看出此人到底是“純淨”的還是“邪惡”的,日人民眾紛紛表示讚賞。

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但在豬之吉背後負責介錯的人卻有點蒙了,因為畢竟開始西化了,類似這種切腹其實很少發生了,至少在這樣的場面下切腹,還真的有點扛不住。所謂的介錯,也就是在日人切腹之後,幫其砍斷腦袋的人,由於緊張,介錯人砍了三次,才將豬之吉的腦袋搬家,可以說豬之吉在死之前是受到了非人的痛苦的,這種痛苦在全球各種死法中,絕對屬於數一數二的那一類。接下來是第2個,同樣也是切腹,但切腹除了畫十字之外,其實也有將自己的腹腔拉成L型的,總之得掏腸子。

日兵們先後切腹,並將腸子等汙穢物堆積到了法艦長和公使面前,等到第12個日兵準備切腹時,法艦長阿貝爾卻喊停了,這個決定挽救了剩下9名日兵的生命。11名日兵切腹,換取了11名法軍士兵的生命,但這並非是阿貝爾做出終止切腹儀式的根本原因,因為阿貝爾在日記中曾寫道,一方面對武士道的殘忍深感震驚,另一方面,卻認為如果任由日人切腹下去,那麼他們會把這些日人當做英雄,而不是看做是犯罪受了懲罰。事實上,還真是這樣。

史上最痛苦的死法:20位日本兵集體切腹,死後接受供奉

切腹發生後,11名“義士”被當做了日本英雄,被安葬在寺廟,並“樹碑立傳”,目前已經成為了國家遺蹟。如此高規格的待遇,讓第12名日兵心有不甘,曾一度咬舌自盡,但最終還是被救回來了,此人活到50多歲去世之後,也被葬在同一寺院,也是接受供奉了。這個事件之後,日人更加發憤圖強,知道弱國只能備受欺凌,從此之後日人開始走上強盛,而反觀當時的清朝人,卻尸居餘氣,不僅沒有日人這般血性,甚至連外軍攻打來了,還幫忙,這都是外族統治的結果。

------------------------------

歡迎閱讀原創內容,在此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都可以給語嫣留言,語嫣將根據粉絲們留言不斷學習改進,用更加專業的知識為大家分享歷史故事!

關注、轉發、分享【語嫣記錄史】文章,因為專業,所以用心。我是語嫣,記錄原創的歷史故事,分享專業的歷史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