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2019-12-26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劉 謙 祖籍湖北襄陽,20世紀80年代初入伍到北京工作生活至今。歷任放映員、政治指導員、宣傳處副處長、軍樂團團長兼舞臺美術設計師,高級美術師,大校軍銜。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臺美術家學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進修於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現代工筆畫院。

其在廣泛吸取傳統繪畫之厚養的同時,師法大自然之造化,以時代之審美視角詮釋大美。他的花鳥畫法度嚴謹、立意高遠,色彩素淡而清新,用筆細膩而雅緻。其作品素材多取自鄉土、雨林、海角等野逸、閒達之境。他善用大景式滿構圖和真摯細密的線性手法刻畫密林、海礁、草木、花禽的多彩風姿。傾力構築屬於自己的繪畫語境,並多有心得和收穫。經過多年的執著探索,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其作品先後在全國第九屆工筆畫大展、“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大展、“翰墨齊魯”首屆全國花鳥畫大展;婁東(太倉)中國畫大展中分別獲得優秀獎(最高獎)。代表作品有《溫網知音》《故鄉暖陽》《傲骨》等。

《暖日》《尋覓》《春曉》《清風碧影》等數十幅作品先後入選全國各類大展並被多家專業美術機構收藏。其作品及論文先後刊載於《人民日報》《美術報》《解放軍報》《舞臺美術家》《文藝報》《中國武警報》《丹青世界》等報刊。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書籍封面

BEAUTIFUL SCENERIES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醉滿庭 2019年 紙本設色 68cm×45cm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自在清風 2019年 紙本設色 68cm×136cm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藝術語言的虛似性與現代形式的衍變

——劉謙對工筆花鳥畫走向現代的解讀


賈德江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歷史悠久,至隋唐已達極盛,發展到五代兩宋時進入更加輝煌的時期。其表現形式以描繪精工和擅於設色見長,其鮮明特點是把“應物象形”的具象寫實性、“骨法用筆”的抽象表現性與講求秩序韻律的裝飾性結合起來,寄情於大自然,創造足以引發人們精神遐想的深遠意境。然而,自從水墨寫意畫躍居畫壇主流地位之後,工筆花鳥畫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冷落,逐漸走向衰微。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紫氣飄香金線長 2015年 紙本設色 120cm×240cm

工筆花鳥畫的真正復興,實際上起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而大成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五六十年代,由於處在鞏固新政權、建設新社會的大背景下,直接為政治服務反映現實生活的工筆人物畫得到相應發展,青綠山水仍較少有人涉足,而工筆花鳥畫僅有雙勾設色一種取得了顯著成就,形成了以於非和陳之佛為首的南北兩派。北京的於非畫法得之於兩宋院體畫,突出了筆法的剛健婀娜、賦色的鮮明富麗及花鳥的形神與生意,風格濃豔厚重;南京的陳之佛畫法,入宋出元又旁參日本畫法,疏淡精緻,饒有情趣,風格清逸典雅。隨後遭遇十年“文革”,阻斷了工筆花鳥畫的發展,使其再次陷入低谷。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處於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隨著國門重新開啟和畫家心態的開放,人們開始更自覺地反思古代傳統和近現代傳統,更全面系統地瞭解西方繪畫,積極拓展花鳥畫的精神空間,大膽地試驗藝術形式,向西方現代藝術汲取養分,向遺忘了的古代傳統尋根,向歷久而彌新的民間美術求索,掀起了進一步弘揚五六十年代貼近生活、走向自然和關注時代精神的創作熱潮,在主觀感受、內心世界的表達上,在藝術語言、形式技巧的完善和藝術個性的發揮上,進行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突破,出現了空前振興的局面,形成了工筆花鳥畫多角度多層面的現代形式衍變,呈現出一派繁盛景象。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竹韻清影 2017年 紙本設色 136cm×68cm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陶染下,劉謙開始了工筆花鳥畫的探索和研究。也就是說,劉謙潛心於工筆花鳥畫之時適逢最好的時代、最佳的時機。此時的中國當代工筆畫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在工筆花鳥畫園地裡,已是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朝著風格流派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精品力作不斷湧現,藝術語言豐富多彩。這一切不僅影響著劉謙藝術方向的選擇,也為他的審美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可資取法的樣式,也促使他的工筆花鳥畫在漸修頓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麵貌。他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的各類美術大展,並多次榮獲獎項,他也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成為名副其實的軍旅畫家。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竹林六傑 2019年 紙本設色 68cm×68cm

翻開劉謙的履歷表,他首先是一位軍人,然後才是一名畫家。他的從軍經歷,是由戰士放映員到政治指導員,再到宣傳處副處長,及至擁有大校軍銜的軍樂團團長兼舞臺美術設計師,可見他軍人的情懷、軍人的意志、軍人的精神一直與文化藝術聯繫在一起。從中不難看出他多才多藝的才情、踏實進取的作風和穩健從容的領導氣度,部隊的大熔爐已把他冶煉成一塊好鋼。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展望 2018年 紙本設色 136cm×68cm

他對繪畫的酷愛與生俱來,對工筆花鳥畫的情有獨鍾則是他熱愛自然的天性和審時度勢的使然。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並未泯滅他對藝術的渴求,反而給予他施展才藝的天地和進一步深造的機會。他先後進修於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代工筆畫院創作高研班,並多次參加由總政文化部為迎接全軍美展舉辦的創作集訓班。劉謙也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充電加油”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深入了生活、純化了語言,其銳意求新圖變的工筆淡彩畫風順勢而生,成為劉謙工筆花鳥風格化的標誌。由此推出一幅又一幅別開生面的淡彩工筆花鳥大作,嶄露於當代畫壇,受到社會各界和行家裡手的肯定和讚賞。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雲翻豪羽金花碧 2018年 紙本設色 68cm×136cm

隨著名聲日隆,劉謙的創作尤豐。特別在近幾年,他如魚得水,以更加旺盛的創作力在這條變法圖新的道路上集腋成裘、碩果累累。他既畫大幅巨構的“大景花鳥”,也畫立軸斗方的鳥鳴花放,清如水洗,淡如霧靄,透如絹紗,靜如天籟,劉謙終於找到了工筆花鳥行之有效的出新途徑。這條路徑是他反思古今傳統、吸納時代新機、融入西法之長的探索成果,也是他在“通古今之變,判雅俗之別”理論致思後的抉擇。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玉棲 2015年 絹本設色 68cm×68cm

進一步探討的話,我們會發現,劉謙這種“清”“淡”“透”“靜”的工筆花鳥畫的最大魅力來自於三個方面:

其一是題材內容的開拓性。劉謙工筆花鳥畫的取材範圍之廣和內容之新皆衝破了舊有的範圍,拓寬了取材的視野,表現出宏觀的“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努力。他的工筆花鳥不再侷限於前人描繪過的名花珍禽,也不再滿足於經過剪裁的折枝和脫離環境的盆供,他的視野已從庭院、室內走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走向祖國的海角天涯。他多次進入田園山岡,進入熱帶雨林,進入邊陲海島,去體會大自然的博大、神奇和壯麗,在觀察自然、感受自然、親和自然的過程中,去捕獲令他感動的現實場景。他畫地處南疆的熱帶雨林龐大密集、藤蔓交錯、雜花生樹的繁茂和諧,他畫南海小島上的水鳥、礁石和浪花戀戀不捨的生命情意,他畫山岡中野卉飄香的草木精神,他畫田園裡蔬果花木的鄉土之戀。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勇士 2017年 紙本設色 136cm×68cm

細察之,他愛畫荷塘的清趣、竹林的翠微、藤花的明媚、玉蘭的高潔、楓葉的紅豔、芭蕉的綠韻、松枝的奇崛、棕櫚的繁密、蘆花的野逸、秸稈的素樸等植物題材,樂為花樹寫照;他也愛畫孔雀展羽之麗、鷺鷥身姿之美、陽雀騰飛之舞、鵪鶉覓食之靜、鸚鵡戲竹之思、壽帶對語之意、鷹隼雄視之威、鯉魚游水之樂、雙雞依偎之親、野鴨鳧水之歡、錦雞相隨之情、白鵝守望之真等動物主題,喜為鳥禽傳神。古人崇尚自然、重視寫生的傳統被繼承下來,但比之古人劉謙更強調花與鳥的結合,更強調花鳥與其生存空間的緊密聯繫。他極力在生活中提煉出新的程式,開闢新的境界,讓花鳥在自然空間中融出融入、共生共榮,成為人類生存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生態元素,展現出無盡的生機。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葉茂垂玉果 2018年 紙本設色 140cm×220cm

其二是藝術語言的虛擬性。劉謙工筆花鳥所使用的藝術語言,是在繼承宋代院體花鳥畫成就的基礎上,保持了精工不苟、深入刻畫和善於設色的優長而加以改變,雖仍然“應物象形”,卻更加虛擬,可謂“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欲顯還隱;雖仍然“以線為骨”,但也更加虛擬,線條的視覺刺激力明顯地減弱,似有若無;雖仍然重視色彩,但已走出了“隨類賦彩”的拘囿,淡化了色彩的純度,弱化了色彩的對比,強化了具有表情力的統一色調,使之與獨特的意境相結合,呈現出墨色朦朧、光霧迷離的虛擬效果。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豔陽 2017年 紙本設色 136cm×68cm

劉謙這種虛擬性的藝術語言的形成,不是數典忘祖,而是傳承的結果。先是在宋人工筆花鳥的探賾索隱中,領略到李迪等人淡彩畫風的魅力,接著受到近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陳之佛清雅畫風的影響,隨後被日本畫中的朦朧美以及微妙精緻而變化不定的形與色所吸引,又吸收運用了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構成意識、色彩意識及肌理意識,在充滿感性、充滿靈性、充滿虛擬性的造型中,不失大象大勢大氛圍大情調地突出了繪畫性,削弱了畫面有賴於題詩題句的文學性,從而以現代旨趣把工筆花鳥形、線、色諸因素重新結成一種新的秩序以至新的程式,逐漸彰顯出清晰鮮明的風格圖式。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信步 2016年 紙本設色 136cm×68cm

在構圖上,他喜畫大畫,愛用滿構圖,常以寫實的禽鳥為中心,置於大景的生存環境之中,景大而虛寫淡化,鳥小而精緻生動,形成了工與寫、虛與實、大與小、動與靜、藏與露等多種對比,而不是傳統的單向出枝、取象單純和知白守黑。在用筆上雖墨色清淡不實,但仍有以書入畫的骨法效用,也巧妙地借用山水皴法,注重既在描繪上展現表現對象的意態神韻,又在整體上把握虛擬化的節奏與韻律。在用色上,工而有意,淡而求逸,意態自足,富有復調的變化,完全洗脫雕琢刻畫之跡。他特別擅於整幅畫面基調的控制和氣氛的渲染,總是以素、淡的用色達到靜謐的氣氛,形成雅的格調。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香林沐翠羽 2019年 紙本設色 140cm×320cm

其三是意蘊追求的現代性。它包括時代感的充盈和畫家情感的內蘊,這是花鳥畫藝術的生命。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意蘊追求,蘊含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如果我們仍然一味地重複前人的題材和畫法,自會失去時代感,也侷限了一個畫家表現這些花鳥時獨特的審美情感和藝術個性。劉謙工筆花鳥的創造性就在於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與創新,就在於題材的開拓和藝術語言的衍變。他畫中所表現的花與鳥、情與景,都不是在美術史的圖冊中挑挑撿撿、拼拼湊湊、閉門造車的產物,而是他深入生活面對實境寫生的強烈印象,經過提煉、概括、加工而自成一種面目。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入眼東風紫氣來 2019年 紙本設色 68cm×45cm

他是以自己的眼光而不是別人的眼光看世界,他觀照自然的方式是感性的,是依據自己的情感去拓寬花鳥畫的取材視閾,已從花鳥畫的文化指代、文化隱喻的符號化而轉向生活寓意的探求。外師造化注重感覺的第一性得到重視,關注表現對象自身的生命特徵得到強化。一方面,他把自己對家鄉的眷念、對自然的熱愛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致使所描繪的一切遠離了憂鬱、悲傷、頹廢而充滿陽光,充滿清新的生活氣息,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活力與情趣,成為現代中國人感情生活和審美體驗的代表,而具有貼近現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他走出了司空見慣的傳統模式,而用現代人的意識,選擇了虛擬性的藝術語言去表現他眼中的自然,去追求淡而不薄、清而悠遠的意蘊。下筆輕淡卻颯爽多姿,賦色雅逸卻新意動人,畫不題詩卻詩意盎然。他的工筆花鳥畫也因選擇傳統而光大之、吸收西法而消化之、借鑑日本畫法而參酌之,而具有“化古為今”“以西潤中”的現代性。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沐春圖 2017年 紙本設色 140cm×220cm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他軍人出身所建立的入世態度,源於他的實際、進取、樂觀、執著的品質。劉謙的工筆花鳥畫吟唱的是一首又一首的自然之歌、生命之歌,都蘊含著他對祖國天地萬物的一片深情。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錦繡蓮香 2019年 紙本設色 46cm×94cm

無疑,劉謙致力於提高精神境界的工筆淡彩花鳥畫,已取得突出的成就,已經在如今名家輩出的工筆花鳥畫領域卓然而立,但他正處於思想和藝術成熟的壯年,且蘊含著軍人那股“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相信他會圍繞著“藝術語言的虛擬性和現代形式的衍變”這一藝術本體的創新給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他正走在這條路上,我和他的朋友們都期望他的潛力得到進一步的發揮,為21世紀工筆花鳥畫的再創輝煌做出更大的貢獻。

名家評說劉謙作品
李 翔(中國美協副主席,解放軍美術創作院常務副院長):

劉謙是一名優秀的軍旅畫家,他的畫如其人,崇尚簡淡自然,真誠而明朗,他的作品題材多取之於大自然,關注現實、注重格調,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凸顯出時代的審美意趣。他以一種強烈的藝術觀照而顯露出其超越尋常的高遠境界。他富有天分與耐力,為了求得佳作,甘願與大自然為伴,在西雙版納36℃高溫下,頂著烈日和無數蚊蟲的叮咬,苦戰一週,用細密的線性手法完成了反映熱帶雨林內容的大幅高水準的寫生稿。他熱愛大自然,但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鳥禽草木與人們的相隨相際,將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予以強化,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地表達自己精神境界的淨化和陶冶,以及人們共同嚮往的澄明之境,為的是向觀者呈現屬於他的傲然風骨和鄉土情趣的繪畫語境。從他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種質樸寧靜、雅逸清秀、柔中帶剛的藝術氣息,這種藝術氣息和藝術才情,來自於他對大自然的一往情深和躬耕深愛,來自於他厚積薄發的積累和對審美緯度的精準開掘。願他在花鳥畫創作中一如既往地傾注真情實感去描繪心中的大美。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金玉良池 2015年 紙本設色 68cm×68cm

陳孟欣(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

美術家應當對人生、對社會負有道義責任,不僅要熟練掌握傳統的各種藝術手法,而且要將藝術創作與時代氣息和個人思想意識緊密聯繫起來。劉謙的作品《傲骨》無疑具有一種強烈的精神氣質,擬物逸情,散發脫俗超凡的本性,訴諸心中本真的傲氣。《傲骨》通過盤旋式、懸崖式的線性構圖、自下而上、自頂及地的物象安排一氣貫之,突出了野菠蘿的“野性”及粗壯筋骨的骨感之美;畫面的黑白赭三色揮灑點皴,古樸素雅,手法巧奇且色調統一;畫面中要緊處選擇了頗有個性、勇猛睿智的禽鳥“獵隼”,以傲視天地的雄姿,鎮守一方的鬥志,佔據畫眼處,緊扣作品主題,較好地表達了作品的內涵。該作品能入選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並被《人民日報》2016年“五四”版選為“大地”專刊畫,充分說明了一件藝術品的深度最終來自情感的深度,一件藝術品的力量最終來自思想的力量。作品《傲骨》之所以被政學界和社會認可,作如是觀。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吉祥金秋 2017年 紙本設色 68cm×136cm

王天勝(現代工筆畫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

從五代“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的騰昌祐,到宋“寫生趙昌”,再到復古風盛行的“清初”,直至當今“深入生活”“走進自然”的創作理念蔚為大觀,畫家自“策杖于山林,扁舟於江湖”的寫生過程,深切體悟到了自然與生活對於藝術的啟迪、影響及意義。生活是藝術家產生靈感的最重要一環,藝術家的特點是善於從繁雜的生活中觀察、挖掘真善美,師法造化,昇華為靈感創作出藝術作品。歷代有內涵的作品,大都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有感而發。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荷香魚樂 2017年 紙本設色 68cm×68cm

劉謙的工筆畫作品《溫網知音》就是2013年隨行現代工筆畫院釆風團深入西雙版納後,創作的一幅表現西雙版納題材佳作。天然原始的雨林風貌、千姿百態的奇花異草、西雙版納地區雲霧繚繞仙境般的景觀、民風淳樸的傣族村寨給予他深刻的藝術啟迪;《溫網知音》這幅作品體現了他用心摹寫西雙版納雨林風情、對話自然的真切感受,以棕櫚針葉為主,輔之以灌木碎花和闊葉綠植,以灰藍綠的主基調烘托出雨林溼潤氤氳的特性,刻畫了熱帶雨林獨特的夢幻般的神奇景象,色彩協調,兩隻充滿靈性的雨林禽鳥棲息其間,畫面安詳、恬靜、溫馨,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東方哲學;在技法語言上,用重彩材料及肌理效果,以灰白色大小點染及積水撞色的方法表現棕櫚樹傲然挺拔的針葉以及老幹新枝斑駁與稚嫩的鮮明對比,給觀者以獨特的美感及耳目一新的感覺,展現了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從構圖到色彩的表現語言,展現了他將中國傳統工筆藝術精粹與富有時代感的繪畫語言及地域特色相結合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氣質,作品獲得“大美西雙版納”全國工筆畫展學術獎的同時,還獲得了第九屆全國工筆畫展優秀獎,也是實至名歸。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故鄉暖陽 2014年 紙本設色 240cm×120cm

藝術創作要求畫家有較好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劉謙從事部隊文化工作幾十年,有很深的文化積澱,在現代工筆畫院深造期間刻苦鑽研、與時俱進,研究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能夠以現代審美理念、色彩語言、表現手段,創作出多幅優秀作品。時下正值祖國文化大發展階段,希望劉謙能夠百尺竿頭更上層樓,創作出更多具有現代理念、深刻思想內涵的作品奉獻給偉大的時代和人民。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故鄉暖日 2013年 紙本設色 220cm×160cm

蘇百鈞(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劉謙的近作中,總是用詩意的幽雅之情不斷地層層覆蓋其著意推敲的構成關係,這種以虛染為主的視覺信息模糊化手法讓畫面中的幾何形態隱匿於畫家的主觀情緒中。然而,隱匿只是讓對峙的力量遁入一派柔和的浪漫,卻依然給予觀者以心理上的支撐。這種內化構成的方式,體現的是藝術家站在現當代審美趨勢的潮流中,向古典抒情方式致敬的一種態度;同時也反映了其作為軍旅畫家,將生活中稜角分明的“剛”與個性體格中的“柔”在創作裡成功結合的典範。進而言之,孰“隱”孰“秀”的抉擇則成了兼顧二者的解決要點。劉謙選擇“構成之隱”與“細節之秀”無疑是他的高明之處。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晨興早渡 2019年 紙本設色 45cm×68cm

從《故鄉暖日》來看,畫面中的“白鳳”聚散得當,整體而潔白的高亮團塊被細密秸稈構成的淺灰方形所襯托,並在關鍵地方打破了方形秸稈線與畫框邊線之間的平行,佈局點到為止、乾淨利落。秸稈如山般靜穆,與“白鳳”充滿生機的顧盼交相呼應,使觀者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也是畫家在田園一隅中有感於生命的循環罔替,生生不息。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白羽映春波 2018年 紙本設色 68cm×68cm

北京書林藝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竭誠為畫家服務,編輯出版畫家滿意的高水平、高質量圖書和平臺宣傳推廣, 旨在書林中綻放出藝術圖書的精彩。

圖書出版,平臺推廣電話:010-87360216/13718966466或掃下方二維碼有優惠.

美術視野——劉謙工筆花鳥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