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防護】關於弱視,家長們關心的知識

弱視作為兒童常見眼病之一,嚴重影響兒童視覺發育,其患病率為2%~4%。我國約有3億兒童,弱視患兒的數量相當可觀。良好的視力不是先天獲得的,嬰兒出生時,視力不及成人的1%,隨著年齡的增長,雙眼視細胞不斷髮育和完善。5歲以內是視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8歲,如這個時期某種原因造成雙眼視物障礙,視細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視功能就停留在一個低級水平,雙眼視力低下,且不能矯正,就形成了雙眼弱視;若只能用一眼視物,這隻眼睛的視覺就會在長期的反覆刺激中得以發育,而不能注視的另一眼發育遲緩,形成單眼弱視。

【個人防護】關於弱視,家長們關心的知識

1.弱視的定義

凡眼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相應年齡標準即為弱視,或雙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的視力較低眼為弱視。通俗地說,就是孩子的雙眼外觀並無明顯異常,眼科檢查常有屈光不正,經散瞳驗光,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後,視力仍不能達到正常,這樣的眼睛稱為弱視。

弱視根據矯正視力分為輕中度弱視與重度弱視。一般矯正視力低於相應年齡正常值下限且大於等於0.2屬輕中度弱視,矯正視力為0.1或以下屬重度弱視。在弱視標準中沒有規定近視力,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弱視患者,遠近視力都不好。但也有少數弱視患者近視力可到1.0,而遠視力卻不能矯正到0.8,或通過治療近視力可達到1.0,而遠視力仍舊不好。弱視程度越重,治療越困難,療效越差。


2.弱視可分為哪幾種


根據病因的不同,弱視可分為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和形覺剝奪性弱視等。

斜視性弱視:大腦皮層為了消除因斜視而引起的複視和視覺紊亂,而主動地抑制了該眼黃斑部傳來的視覺衝動。由於斜視眼的黃斑功能長期被抑制而形成的弱視,稱為斜視性弱視。

屈光參差性弱視:因為雙眼屈光度相差太大,雙眼在黃斑部所形成的圖像大小與清晰度相差太多,使大腦視中樞無法把兩個圖像融合成為一個,所以抑制了屈光不正較高的眼的物像,使該眼形成弱視,這種弱視叫做屈光參差性弱視。

屈光不正性弱視:多見於有高度遠視或散光者;由於視網膜上的像始終模糊不清,傳入大腦的視覺衝動或信息較少,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視。

形覺剝奪性弱視:如果患有角膜病、先天性白內障、完全性上瞼下垂等,則會擋住視線,使黃斑部無法接受光的刺激,由此而產生的弱視稱為形覺剝奪性弱視。


弱視的兒童,除有斜視外,眼外觀沒有明顯改變,不紅不痛,大多數能正常玩耍、學習。正因為如此,家長和老師不易察覺到孩子有視力問題,往往使他們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影響了療效。

3歲~5歲兒童的眼睛正處在生長髮育期,他們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視。學齡前做視力檢查很重要。兒童在3歲時經過簡單的視力教認,絕大多數都會認視力表。

有條件的幼兒園要對孩子視力每年進行一次普查篩選,家長也可自購一張標準視力表,掛在光線充足的牆上,讓孩子在5米遠的地方識別。檢查時一定要分別遮眼檢查,不可雙眼同時看,防止單眼弱視被漏檢,反覆認真檢查幾次,若一眼視力多次檢查均低於0.5(3~5歲兒童)或低於0.7(6歲及以上兒童),則需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這種檢查最好不晚於4歲。

屈光不正是影響兒童視覺發育,導致弱視、斜視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長應該密切注意孩子的視力狀況,及早發現異常苗頭。一旦發現孩子看書距離近、常常眯眼或歪頭視物,或者看電視時喜歡往前湊,就應該對孩子的視力情況有所警惕,儘早帶孩子到醫院仔細檢查眼睛。


弱視的治療存在一定的時效性。一旦孩子被確診為弱視,家長應該爭分奪秒為孩子治療。弱視是一種發育性疾患,年齡越小,療效越好,治癒率越高,成年後則基本治癒無望。

國內外的統計報告表明,當兒童的年齡超過12歲以後,弱視的治療效果很差。這主要是因為兒童年齡超過12歲以後,眼-大腦皮層神經通路基本發育完善,視覺發育可塑性降低,對治療反應欠敏感。

不同月齡(年齡)的兒童視力發育情況不同。在視覺系統發育初期,弱視這種低常的視力存在可逆性,但受到患兒年齡、病因、雙眼視力差別、視力低常程度及是否治療等因素的影響。

另外,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他們也不再容易接受遮蓋治療等關鍵的治療措施。學齡前兒童的治療效果往往比較好,因為他們這時正處於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同時沒有學業壓力,可以在家中由家長監督患兒的治療。


通過散瞳驗光,戴合適的矯正眼鏡,是治療弱視的根本方法,其他治療必須在配戴眼鏡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應堅持戴矯正眼鏡,並根據需要及時更換。

有些家長害怕眼鏡度數會越戴越深,恨不得讓孩子早點摘鏡,這種想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戴眼鏡本身並不會加深屈光度數。另外,有些家長則以為配完眼鏡後就萬事大吉了,不必再驗光換鏡,這種想法同樣沒有科學依據。

孩子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兩眼的屈光度也常會發生變化,所以一般每半年(5歲前兒童)或一年(5歲後兒童)就應散瞳驗光一次,眼鏡度數有變化就要重新配鏡。度數沒有變化,但有時因鏡片磨損或兒童面部發育使原來鏡架不再合適,也需要更換眼鏡。


6.其它配合療法

弱視治療還需要配合其它方法,比如遮蓋療法、光學藥物壓抑療法、視覺刺激療法、後像療法和多功能弱視綜合治療儀治療等。

遮蓋療法:即將好眼遮蓋後強迫使用弱視眼,雙眼弱視可以交替遮蓋。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肯定,適用範圍廣。

遮蓋法目前仍是治療弱視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購買遮蓋用眼罩,戴於需遮蓋的眼鏡鏡片上,再戴上眼鏡。

使用遮蓋療法的目的是遮蓋優勢眼,強迫使用弱視眼,使弱視眼獨自進行固視;消除來自優勢眼對弱視眼的抑制;阻斷兩眼視網膜異常對應關係,重新調整和建立兩眼正常視網膜對應及兩眼相互協調關係,努力恢復兩眼視功能;調整兩眼視力程度,使兩眼視力接近均衡;抑制斜視的交替固視現象,訓練單眼固視運動。

遮蓋療法的原理是針對弱視眼長期不視物產生主動性抑制而致視力不提高的病因,通過遮蓋正常眼而強迫使用弱視眼來消除抑制,達到增進視力的目的。另外,用弱視眼單眼注視時,其視敏度的鍛鍊強度遠大於雙眼注視,這樣有利於弱視恢復。

在弱視遮蓋治療過程中,常因為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或孩子依從性差,而不能堅持遮蓋或遮蓋不徹底,以致視力提高緩慢。家長應明白治療的重要性,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使其理解,堅持戴鏡遮蓋治療。同時,要獲得老師的幫助,督促孩子在學校堅持治療。遮蓋越嚴格、越徹底,視力提高越快。

光學藥物壓抑療法:其原理是對於不適於完全遮蓋或不能堅持遮蓋的小兒,利用鏡片或藥物阿托品壓抑健眼的功能,強迫其使用弱視眼。

視覺刺激療法:即利用CAM治療儀進行治療。動物和人的腦皮層視細胞對不同的空間頻率刺激有著不同程度地反應。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們根據這個機理設計了這種弱視治療儀。利用反差強、空間頻率不同的條柵作為刺激源刺激弱視眼,以提高視力。

精細作業:如穿珠、描畫、刻紙等,可加速視力提高。年紀小的孩子可穿珠子、穿釦子,年紀大的孩子可進行下跳棋、描圖等多項趣味弱視訓練。

精細作業這類矯正訓練配合必須科學。精細目力的訓練作業,一般應持續15分鐘左右。一些家長治療心切,盲目延長訓練時間,這樣會使弱視眼產生視疲勞,反而不利於視力恢復。另外,要保證足夠的精細度,例如視力達到0.7再穿較大的珠子,就起不到訓練作用了。

雙眼視覺功能訓練通過治療,待弱視兒童視力達到較好的水平、雙眼視力相等或相近時,就需要同時進行雙眼視覺功能的訓練。

特別要提醒的是,弱視眼經過一個階段治療視力恢復正常後,有些家長就鬆了一口氣,自行終止治療,以至於使孩子的視力又重新下降。這屬於弱視復發,因為弱視眼視力恢復後,仍需要鞏固治療一段時間,該階段仍應繼續遮蓋,只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情況逐漸縮短遮蓋時間,並應定期複查,一般隨診期為3年。(作者:傅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