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中國學者力作備受矚目 推動新世紀魯迅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記者 喬聚

中日兩國人民所熟知的魯迅,憑藉文學創作和文學譯介等方式,為在黑暗中求索的中華民族指明瞭現代文明的方向,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20世紀這一激變時代謝幕後的今天,我們應該從宏觀全面的角度重新審視置身於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魯迅。”這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旅日中國學者林敏潔,在國際傳播領域耕耘多年的最真切的研究感悟,也是她撰寫《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這本著作的初心。

旅日中國學者力作備受矚目 推動新世紀魯迅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

林敏潔教授發現,在中國現代文學譯作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魯迅作品佔有很大比重。百餘年來,魯迅及其作品在世界各地不斷地被翻譯、報道、評論、研討,橫跨社會文化諸多領域,這讓更多國外學者及普通讀者通過魯迅作品加深了對中華文化及中國現代文學的瞭解,同時亦給我們新時代魯迅研究者一個啟示,即必須擁有開放的心態與宏大開闊的學術視野。

權威魯迅研究者、魯迅博物館原館長陳漱渝評價道: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獨異性,又具有融合性。可以說,一部二十世紀的人類進步史,就是一部世界文化的交流史。林敏潔教授從魯迅研究的角度切入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因為魯迅不僅是“拿來主義”的倡導者,也是卓越的實踐者。

《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從整體上全面系統地梳理、概括、分析了魯迅全球百年傳播脈絡動態,對各國學界及社會各界相關狀況進行了全景式、細緻深入的探索。全書選取了橫跨東西半球、具有代表性的十餘個國家與地區,除了日本、韓國、蘇俄、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還包含了之前很容易被忽略的東南亞地區以及研究起步較晚、成果較少的國家,如加拿大、葡萄牙等,其資料蒐集及研究難度可想而知。研究對象的時間跨度長達一個世紀,對經典資料進行的體系化重審以及對21世紀以來新時期研究動態的認真梳理分析,令人印象深刻。

正是基於研究對象的地域廣度和時間維度的連接與融通,《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一書對於魯迅國別傳播史的闡述呈現出廣博而鮮明的特色。可以說,《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細緻地聚焦於世界格局變動對魯迅傳播與接受產生的重大影響,並關注其衍化與變異的動態過程以及因此形成不同國家不同階段的文化風貌。

這部專著的出版在學界以及社會各界亦引發了熱烈反響。通過本書,讀者們將會發現魯迅在世界範圍內有顯著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對魯迅在各國的傳播脈絡以及接受過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價值觀念與審美心理的衍變規律亦將有更深入的把握。諸多研究者表示,該書突出的學術貢獻在於:在魯迅與中外文化交流關係方面,從文化接受到文化反哺、從傳播到教育、從學術研究到社會影響力的三個拓展。該書超越學科之間的界限,歸納了權威研究者們的成果,融合了社會科學中諸多學科與研究領域,層次豐富多樣,顯示出作者兼主編在跨領域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時該書注重平衡微觀與宏觀因素對魯迅傳播格局的影響。在文本細讀、資料整理的傳統研究方法之外,對數據庫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社會訪談等調研亦頗具特色。

海外著名漢學家、日本現代魯迅研究頂尖專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藤井省三評價道:“正如《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書名所示,該研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魯迅全球文化傳播史研究。在研究覆蓋面極為廣泛的前提之下,本書仍能做到舉要治繁,將海外魯學重鎮日本作為重點著墨對象。本書在中日學界既有的文學、譯介、評論、影響關係等針對性研究基礎之上,將研究視野擴大至廣闊的社會文化範疇,使本書成為目前學界首部最為全方位展開的社會文化層面的日本魯迅傳播史研究。本書在為向全世界的人們證明魯迅是全人類珍貴的知識遺產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傳播史研究也可說是達到了極高的學術水準”。

當今世界各國魯迅研究平穩推進,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魯迅學”,為人類當下與未來提供了寶貴的文學、思想資源。林敏潔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謙遜地表示:“魯迅研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最強的領域,研究者多而且實力強。特別感謝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譚桂林老師的信任以及各國魯迅研究專家多年以來的大力支持,有我們項目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課題得以完成、《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順利成書。即便如此,研究的問題閾是可以不斷拓展的,而且由於涉及世界諸多國家及資料、時間的侷限性,仍有不足,尚存一些遺憾,課題還不能算圓滿結束,我會繼續為魯迅在海外的接受與傳播方面盡綿薄之力。”

《魯迅與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一書站在21世紀的高度,回眸和重審魯迅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與影響,為在新時代共享魯迅資源,共承魯迅精神,在全球化視閾下推廣中國文化以及國家軟實力建設提供有力參考,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