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用“低風險創業”重啟你的事業

2020年的開年像被撞了一下腰,疫情過後,企業紛紛復工,也有企業承受不起壓力開始“降本增效”,很多人因“降本”而失去飯碗。生活艱難,我們也要迎難而上。那麼如何才能重啟我們的事業呢?這段時間,很多朋友跟我探討這個話題,我都推薦了樊登這本《低風險創業》。

這個春天,用“低風險創業”重啟你的事業

低風險創業,這五個字,該是每個創業者都該懂得的道理。這也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書,讀的過程中,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創業之路”。研究生畢業後我便進入醫院工作,因為工作繁忙,我也擱淺了自己的“創業”。很幸運地,我在之前“創業”的過程中已經在不經意間實踐“低風險創業”的理念,只是我很多事情還沒能想通透,讀樊登老師的這本書,可以把我之前的一些感性認識昇華為理論高度,更系統地認識創業過程。在我看來,創業也是一門技能,如果可以掌握這門技能,你在職場上也可以順風順水,掌握這個技能亦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風險。

在具體剖析這本書中幫助我們重啟事業的方法論之前,先扔出10條我覺得讀完本書應該有的觀點

1. 做企業最重要是現金流,而不是淨資產。

2. 性格對創業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也是創業的底層邏輯之一。

3. 低風險創業的底層邏輯有很多,其中最為核心的當屬“優雅地解決一個社會問題”。

4. 經營的本質就是遇到矛盾,然後解決矛盾。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完成不可能的使命,在不可能之河上架起一座橋。

5. 仔細傾聽身邊那些抱怨的聲音,從這些聲音中找到客戶真正需要的點,然後著手解決。

6. 要想真正洞察低風險創業的機會,創業者必須進入客戶的生活,跟他的靈魂融為一體,從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7. 想要提升用戶體驗,自己就得先行體驗。如果連你都不滿意自己的產品,就別指望市場會給你帶來鮮花和掌聲。

8. 沒有產品能夠討好所有人,切勿在創業之初就試圖做一個上到80歲老人下到3歲孩子無人不用的偉大產品。

9. 只有在客戶最痛的點上突破,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客戶青睞,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創業風險。

10. 如果創業者能將口碑和品牌放在同樣的位置,便會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即便有一天,你的事業真的走向了末路,也會比別人更容易東山再起。

讀罷此書後,在我看來,要想實現“低風險創業”,重點需要走好三步:構建好創業的底層邏輯、從生活細節中發現創業機會、反脆弱的結構設計。

這個春天,用“低風險創業”重啟你的事業

構建好創業的底層邏輯

創業不是一條痛苦之路,不要給自己營造一條苦逼、黑暗的創業氛圍,創業之路應該是安全的、舒適的。我曾讀過朗達·拜恩的《秘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是吸引力法則,往往你認為自己該走在什麼樣的道路上,你就走在什麼道路上。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淡定地走上創業之路,真正地通過創業賺到錢,而不是要去做“末路英雄”。

創業能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在於你真正去解決一個真實的社會問題。正如優衣庫的老闆柳井正說:“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會因為解決了一個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商業運營的本質應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所有偉大的創新都是完成不可能的使命,在不可能之河上架起一座橋。

這個春天,用“低風險創業”重啟你的事業

從生活細節中發現創業機會

創業者在尋找問題時最應該做的是就是看看你身邊的人最常抱怨什麼事情,抱怨中可能就包含著你可以進行“低風險創業”的機會。

深入洞察客戶的生活和靈魂也很重要,創業者必須進入客戶生活,與客戶的靈魂融為一體,從客戶的角度看待一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要洞察出真假痛點,也可以將假痛點營造成真痛點。

反脆弱的結構設計

創業者最怕遇見“黑天鵝事件”,一個典型的黑天鵝事件往往具備意外但必然性、衝擊性、事後可預測性三個特性。

那麼反脆弱的結構設計,就是你必須時刻具備“變得更好”的能力,簡單來說,你要有很多種後備計劃。反脆弱的商業結構,其實就是將失敗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不斷放大收益的上限。即當你有一個項目構思時,你需要拿這個原則作為標尺來考量你的項目。


在這個全民奮進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一個創業夢想,被“降本”的你也許正經歷人生當中的一個難得機遇,用“低風險創業”重啟你的事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