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疾病和死亡,你不得不知道的常识


《最好的告别》:关于疾病和死亡,你不得不知道的常识


  • 三月份的时候,我因为身体问题,休了三周病假。我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来自春天的假期。

但其实,那三个星期是我二十几年来身体遭受最大程度痛苦的三周。

因为病及髋关节,那些日常最基本的事情——走路、上厕所、穿裤子、睡觉翻身,都变得困难起来。床铺到卫生间明明来回只有不到4米的距离,挪了20分钟。

庆幸的是,我内心并没有任何绝望的感觉,反而更平静。那些平时烦恼的金钱物质问题,在此时通通变得不重要。

人在生病的时候,欲望就是会变得很低很低,只要被允许像正常人一样自主生活就已经很满足。

甚至在某些时刻,我觉得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由的上厕所。

你会认为这没什么,因为你还健康,等你卧病不起的时候,你就明白了。

正是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我才有了十分迫切的愿望想要读《最好的告别》,也因此在读到某些片段时,内心激动不已。

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疾病和死亡的故事。

萨拉在怀孕39周时查出癌症;作者的父亲因为脊髓瘤右臂麻木不得不提前退出手术台;钢琴教师佩格在生命的最后三周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

面对死亡,医生或者病人家属的默认选择是采取措施,治疗点儿什么!

于是,大多数人在监护室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日子。

他们躺在那里,戴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管子,血肉里还有新缝的线,每一个器官都已停止运转,心智摇摆于谵妄之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可能生前都无法离开这个暂且的、灯火通明的地方,更没有机会说“再见”“别难过”或者“我爱你”。

我想,这对病人自己来说,已经不能算活着。

抛开个人或家庭,对社会而言,把费用花在最后几个月没有任何明显作用的治疗上,也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不是认为老年人或者得绝症的人,就不值得救治,而是倡议放弃一些耗费大量资源而又无明显效果的救治,把资源留给更有希望的群体。

日语里有“业”这个词,它意味着,如果事情要发生,那么,我做什么都无法阻止。

既然如此,就好好的活到终点。

我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患上了癌症,或者任何相似的晚期、不可治愈的疾病,我会选择放弃治疗。

在意识还清醒的时候,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告诉他们我最在乎的是什么,我想怎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如果我想吃冰淇淋,那就让我吃冰淇淋。

我害怕的不是疾病或者疼痛本身,而是因此带来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和无法保持完整的自己。

疼痛毕竟只是间歇性的,而不能自主带给人的内心煎熬却是每一分每一秒。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疾病,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避免或者治愈。但更多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或者无限推迟。

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决定权完全丢给医生。

对医生来说,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永远是安抚。

我还年轻,在医学条件和身体允许的范围内,我会认真的活着。

我还会希望,有一天开门很慢是因为房子太大,而不是生病了走得太慢。

多么美好的愿望,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