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全託、助餐、醫養為一體的社區養老綜合體要來了!

今年,我市在做好民生保障上有哪些重點要加速推進,有哪些目標要確保完成?

養老、特殊困難群體的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及慈善監管等熱點,又會有哪些新舉措?

今日,市民政局上線《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就市民關心的話題進行了回覆。記者瞭解到,今年全市將力爭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80%;為上萬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支持建設集日託、全託、助餐、醫養結合、康養服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街道層面

重點打造樞紐型養老綜合體

今年,我市將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化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增強養老服務要素保障,提高養老服務設施供給能力,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城市社區要全覆蓋,農村社區覆蓋率達到80%,並完成實現新增養老助餐服務點180個的目標。

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楊運江介紹,為推動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未來,市民政局將推動“兩大工程”和“三項計劃”。

“兩大工程”即普惠養老設施增量工程和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程;“三項計劃”是實施養老服務功能提升計劃、養老服務行業質量提升計劃和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提升計劃。其中在養老設施增量工程中,我市提出到2022年全市新增普惠型養老床位達到1萬張、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實現全覆蓋。同時,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鎮至少建一個綜合樞紐型的社區養老綜合體。

社區養老服務的綜合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楊運江說,它是在街道層面重點打造的樞紐型養老綜合體,集日託、全託、助餐、醫養結合、康養服務、便民服務和對下指導的功能一體的養老設施。“綜合體建設面積上至少500平方米以上,由專業的運營機構來運營,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性。”

與此同時,在養老助餐體系建設上,今年將持續加大養老助餐體系的建設,按照城市社區15分鐘、郊區30分鐘的養老助餐體系建設,進一步織密助餐網絡。在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工作中,主要將深入推進嵌入式養老,“以前是解決養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現在我們要解決最後一百米的問題,比如把養老設施站點建在小區、院落。”他說。此外,今年還將繼續推進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經過前期摸排,已經將一萬一千多戶納入了今年資助改造的範圍。

依託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打造樹葬主題示範項目

在殯葬祭祀方面,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王劍平介紹,今年清明節,為了防止人員聚集,降低感染風險,全市所有的殯儀館殯葬改革服務站全面暫停了遺體告別儀式,同時,我市大力倡導網上祭掃,實行預約限量實地祭掃,實地祭掃人數相比去年的130萬,減少了47%,是69萬多一點,實現了“安全、文明、有序”的工作目標。

綠色祭祀、生態祭掃目前已經成為主流,為提升殯葬服務水平,王劍平透露,今年我市將建設一批價廉物美的公益性公墓,來滿足更多群眾的需求。同時,要依託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以樹葬為主題的生態葬市級示範項目,“目前正處於選址階段,主體項目力爭今年完成。”

聚焦民生保障,記者瞭解到,市民政局還將大力推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加強對特殊困難群體兒童一月至少一次的巡查工作;在殘疾人福利保障工作中,著重要推進康復輔具社區租賃工作;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上,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和志願服務健康發展。

同時,推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體系,堅持以黨建引領全市社會組織發展,制定成都市社會組織信用分類管理辦法,推動全市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確保推動80%城鄉社區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持續深化社區營造,推進全市社區治理高質量發展。

還將不斷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逐步推進民政兜底性、基礎性公共服務延伸覆蓋到常住人口或者服務人口,持續實現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百分之百。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繆夢羽 編輯 李旻 校對 代立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