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日日新!看~自带"美颜滤镜"的阳江阳西乡村

田间地头,村民们辛勤耕作着;文化广场上,孩童们在奔跑嬉戏;农家小院里,涌动着温馨和谐的气息;党建主题公园内,村民们在学知识、话家常……初秋时节,走进阳西县的各个乡村,随处可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乡村振兴大潮正在这里涌动。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2018年以来,阳西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补齐短板、脱贫攻坚、政策体制保障等方面集中发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发展。

推进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8月29日,记者走进阳西县织篢镇牛岭村大塘尾自然村,一座座特色农家石屋错落有致,闲置的陶罐用来栽花插绿,村道小路宽阔整洁,农家院落古韵十足,健身广场设施齐全,池塘水田相间隔,村民在田间劳作,绘成了一幅写意的田园画。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前几年这里还是个脏乱差的小村庄,现在村容洁净、生态和美,住起来都舒服。"提起村里的变化,大塘尾自然村村民陈奕富满脸自豪。作为省定贫困村,昔日的大塘尾自然村卫生环境很差,村里村外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民苦不堪言。近两年,村里铺设了硬底化道路,建设了自来水管网,改造了排污通道,修建了污水处理池,村内基础设施逐渐齐备,人居环境日渐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牛岭村党支部书记廖尚遵介绍,大塘尾自然村立足本村特色开展新农村建设,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花海生态农业旅游景区,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大塘尾自然村的变化,是阳西全面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阳西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以镇为单位,每个镇创建5个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全县138个行政村共1036条自然村全面铺开"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其中937条自然村已完成。同时,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基本建设完成,15个省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进入示范提升阶段,民生设施建设初显成效,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发展农业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一排排水泥柱整齐划一,一个个饱满的火龙果垂挂枝头。今年夏天,织篢镇塘村村火龙果产业扶贫基地首次大批量挂果。火红水灵的火龙果,不仅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色彩,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近年来,阳西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积极探索和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新方式,坚持"鱼渔兼授",变输血为造血。整合全县贫困户人口扶贫资金入股广东粤电阳西双鱼光伏、宏琴牛大力、十亿人火龙果、新农庄南药和西荔王果蔬等扶贫产业基地,在推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

同时,阳西县因地制宜发展农特产业,加速迈入乡村振兴"快车道"。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以儒洞镇、新墟镇、上洋镇和织篢镇为中心的荔枝生产加工流通基地、以程村镇、溪头镇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基地、以程村镇、塘口镇、儒洞镇为中心的南药生产基地等6大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阳西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眼下,该县正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资本技术人才聚集、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获得省批准创建,程村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开展规划和创建工作。

突出党建引领,完善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阳西县积极推动全县乡村党组织优化工作,目前全县所有党员超过100人的村已成立党委,党员人数50至100人的村已成立党总支,并在党员人数较多的自然村设立了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和理顺了党组织体系。此外,选好建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伍,为全县15个省定贫困村统一配备了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并完成了岗前培训工作。

美景日日新!看~自带

阳西县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每年坚持对村级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专门设置乡村振兴课程,增强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本领和能力。同时,扎实推进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大力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创新基层党建阵地,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阳西县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实施,努力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高水平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助推该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奋力打造我市"村美、业兴、民富"的新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