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的8條母乳餵養知識(第8條才是最重要!)

一、母乳唯一有什麼好處?

答:純母乳餵養 4~6 月,可有效預防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牛奶過敏、特發性皮炎、哮喘)的發生;促進胃腸道黏膜成熟;改善神經智力發育;對於孩子粗大、精細運動、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有積極影響。有研究顯示母乳餵養可以顯著降低嬰兒猝死綜合徵的發生率。

對於產婦而言,新生兒的吮吸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促進產後恢復;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腫瘤、骨質疏鬆的發生率。餵養超過 12 個月的產婦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更低。

二、何時開始母乳餵養?

答:WHO 的專家指出,新生兒出生後的 10~30 min 吮吸反射能力最強,因此建議娩出後儘早予以吮吸母親的乳頭(<30 min),同時儘早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1 h)。

對於早產兒(新生兒吞嚥功能一般 34 周才成熟),可適當延遲時間。體重>1000 g,病情穩定者 12 h 內開始;有圍產期窒息風險者(Apgar 5 分鐘評分<4 分)、臍動脈插管或出生體重不足 1000 g 者可以延遲到出生後 24~48 h開始母乳餵養。

經口餵養困難者,可行棉籤沾母乳塗抹嬰兒口腔護理(最少 0.2 mL 即可)。

三、敲黑板,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常用姿勢為搖籃式、交叉式、倒臥式和側臥式 4 種,產婦可酌情選擇和調整舒適的餵養姿勢。

超實用的8條母乳餵養知識(第8條才是最重要!)

不論哪種姿勢需保證:1. 寶寶的頭和軀幹在一條直線上;2. 寶寶嘴巴張大且外翻;3. 下巴和鼻子貼近產婦乳房但呼吸通暢;4. 大部分乳暈被含在寶寶嘴裡;5. 可以聽到規律的吞嚥聲;6. 無乳頭疼痛不適。

當寶寶出現兩頰凹陷、發出啪嗒聲、嘴唇內卷等情況時需要調整姿勢。

餵養後可將寶寶垂直抱起,頭靠肩膀上,嘴下墊布,輕拍後背,打嗝後平放安睡。部分腹部脹滿者可以順時針撫摸腹部促進胃腸道蠕動。安坐或俯臥在腿上,輕拍後背也是可行的。

四、餵養時間多長合適?

美國飲食營養協會和 WHO 均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 6 個月,母乳混合輔食餵養至 12 個月,其後結合母親和孩子意願,可以持續母乳餵養 2 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可繼續母乳餵養,但母親也應迴避牛奶及其製品,同時注意補充鈣劑(800~1000 mg/d)。

五、每日餵養幾次合適?

母乳消化較快,需頻繁餵養。一般間隔 1~3 h,每天 8~12 次,吃奶後表現滿足狀態。另外,由於泌乳素在凌晨達到分泌高峰,因此夜間也需哺乳。

餵養時間一般 15~30 min 不等。時間過短(<10 min)會導致後乳攝取不足,從而影響寶寶從母乳中獲取足夠的脂肪。且乳汁滯留會引起漲奶不適,進一步抑制泌乳,從而影響後續哺乳。

此外,不要等到大哭了才哺乳!當寶寶出現轉頭尋找乳房、吮吸手指、張嘴伸舌等活躍行為時應及時哺乳,這有利於寶寶建立自信、有安全感的自我意識行為。

六、凍奶也是有原則的,記住了!

對於過剩的乳汁可以參照下表進行儲存備用。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的保存需遵循降級原則,即 4℃ 保存的母乳可以轉移到 -18℃ 繼續保存但已復溫的母乳不可再冷藏。

凍存母乳的復溫需在 4℃ 解凍後再於溫水中(37℃)溫熱,禁止使用微波爐加熱(加熱不均容易燙傷嬰兒且會破壞其中的抗體)。

解凍後 24 h內用完,剩餘部分禁止再凍存(脂類水解增加), 因此建議少量多管分裝。由於液體凍存後體積會增加,建議 250 mL 容積的瓶子儲存 200 mL 左右乳汁。

七、乳房脹痛怎麼辦?

對於漲奶不適者,予冷藏的捲心菜覆蓋乳房可很好緩解症狀,綠色紫色皆可,原理不詳,但切實有效。

乳房疼痛或乳房上有小腫塊,紅色,觸痛明顯,可能是乳腺管阻塞所致,常見原因是母乳餵養規律改變、乳汁沒有完全排出、長時間使用一種哺乳姿勢或文胸過緊。此時宜繼續哺乳,儘可能排空乳房,熱毛巾溼敷乳房並輕輕從外周向中心按摩阻塞區域。

若阻塞未緩解且出現腫脹、發熱、發紅,則可能是繼發細菌感染(乳腺炎)。抗生素治療並非哺乳的禁忌證,治療乳腺炎的抗生素對吃奶的寶寶影響不大,過早停藥易導致再發乳腺炎。

疼痛嚴重、發熱、懷疑菌血症、乳房膿腫時需暫停哺乳,但應排空乳房。電動吸乳器可有效協助排空並持續刺激乳汁分泌,每天至少 8 次(3 h/次),夜間間隔不超過 5 h,每次持續 10~15 min。

對於按摩、頻繁哺乳以及排空乳房後依舊存在的腫塊則需提高警惕,即使在哺乳期也應堅持乳房自檢並每年堅持去醫院查乳腺。X 線或超聲等診斷方法不影響母乳餵養。

八、父親不應在母乳餵養中缺席

父親支持母乳餵養是影響產婦選擇母乳餵養的重要因素!

主動承擔家務、協助抱寶寶給產婦餵養、給與產婦靠背、給寶寶換尿布、陪寶寶洗澡等可以都讓產婦有更多的精力維護夫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