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最近很多自媒体在讨论关于孩子的“超前教育”问题,很多老师提出了“三年级效应”,觉得超前教育不好,对孩子的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很多父母因此产生了困惑,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超前教育”呢?

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我的亲身经历: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70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现在不太一样。我出生在西安,西安算一个大城市,也是一个教育资源很好的城市。我家西安城区的一所大学里,小时候有一所很好的幼儿园,有一所很好的小学可以排进全市的前十名,当年的中学刚刚成立(当年不算优秀,现在虽然和五大名校比起来不算好,但也是一所还不错的中学了)。也许是生活在大学里的原因,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大都比较重视,很多孩子都进行了提前教育(父母在家里教孩子一些数学,识字,拼音,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学习班,更没有有限衔接之类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效果都很好。

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在这里说明一下,优质的教育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朋友,这篇文章对你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看下去了。我所提倡的“提前教育”并不是希望父母早早让孩子去各种学前班,而是希望父母自己给孩子教授一些知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课程,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有些孩子不一定适合这么做。

关于幼儿园,我这个年龄的不少人没有上过,我也是散养了几年,但是父亲一直对我进行了教育,大班时候才上了幼儿园。但请你不要认为,其他人都没有上过幼儿园!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照样没有幼儿园。

关于学习,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错,不过你要看看自己的孩子的学校在全市处于什么位置,再来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这里的五大名校和重点小学(有学位房除外),对孩子都会有入学考试,一张白纸什么也没学过的孩子是不可能通过的。及时入了学,如果孩子想要跟得上老师的课程,没有提前教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从小接受提前教育

小时候就被父亲进行了超前教育。在幼儿园大班时,我就会背乘法口诀,拼音全都学会了,还认识几百个汉字。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每天过的很开心,虽然也学习了一些知识,但是和我学过的比起来,还是太少了。不过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优势,反倒多了一项任务,因为个子高,算数好,经常帮老师去副食店里买大白菜胡萝卜。

上小学后优势明显,自信心强大

上小学一年级后,我的这些优势马上就体现了出来。老师讲的东西,我全都学过了,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学习很轻松,每次考试都是100分(语文和数学)。在班上老师喜欢我,同学尊敬,让我当了班长。我有了很强的自信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吃完老本,出现了“三年级效应”

我在三年级没有出现问题。四年级后,重新分了班级,课程比原来多了,我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对付学习,结果发现不不行了,数学考试题我都会做,但是经常出错,100分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了。语文开始增加了作文,我没有了优势,和同学完全一样了。其他课程,我也没有认真学习,觉得自己肯定行,但是第一学期下来,我的成绩落到了第八名。父亲因此多次批评我,但是效果甚微,第二学期依旧如此,考了班里第七名。

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基础在习惯好方法对,快速扭转了学习下滑,考上了重点中学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父亲觉得我的成绩不够理想,我却不当回事,觉得自己不差。父亲希望我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一个重点中学,按照我那时的状态,不敢保证一定可以考上。父亲的话刺激了我,重点中学这个目标,我一直觉得手到擒来。哪知道在父亲眼里我考上重点中学的把握并不大。我当时就像证明给他看,我可以考上重点中学!目标明确,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从此我开始了认真学习。一个学期下来,我又成为了全班第一名,第二学期依旧如此,从此再也没有跌出过前两名,最后顺利的考入了重点中学(小升初的考试数学还出现了失误,没有得到满分)。

初中,校园霸凌事件影响了学习

上了重点中学,我松了一口气,有点沾沾自喜。这种状态下,自然就放松了学习,父亲觉得我上了重点中学,也放松了对我的要求,初一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名18名。初二的时候,卷入了校园霸凌事件,和一个小霸王发生了冲突,严重影响了上课。我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这状况持续到了初三,结果我的成绩开始了下滑。初二开始下降到30名,我的成绩在一起考入这所中学的小学同学中,是差的一个!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原因,因为那些事情,自己没有多少心情上课,各门功课都受了影响,需要花时间补回来。不过我自己还不太在乎,有信心赶上同学们。初三的时候,我的成绩掉到了45名,父亲着急了,担心我考不上重点高中,又开始督促我的学习,其实他已经辅导不了我的学习了,完全靠我自己努力,还好我有以前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也还不错。我自己每天晚上开始努力学习,中考成绩下来,很幸运,超过了重点线,依旧上了重点高中。

高中,还是校园霸凌影响了学习

高一是新的班级了,原先的成绩不好的同学,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新来的同学实力比以前的班级抢了太多,没想到第一学期考试下来,我的成绩在班里排名第14名,自己都有点出乎意料,很多同学都不相信我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来。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还是和校园霸凌有关,我的成绩又出现了问题。高中的课程远比初中要难度大了很多,一旦拉下了功课,要赶起来非常困难。我的成绩很快就滑了下去,在班上已经成了倒数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已经完全听不懂老师讲课了,我甚至都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后来还经常旷课出去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直到高三下学期,我才意识到麻烦了,这样下去我肯定考不上大学,自己从小就是大人眼里的好孩子,怎么能考不上大学呢!于是我开始了认真学习,狠补拉下的功课。这次没有那么幸运了,耽误了两年半的时间,这些课程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突击完成。高考成绩下来,距离分数线88分差距,高考落榜。

关于班霸和校霸,很多父母根本就不了解。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简单地“打回去”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味问责老师和学校就能搞好的,我有一些想法和比较实用的办法,就不在此文中讨论了。如果有空的话,我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也许是一个连载,我有这种经历,也差点成为混混中的一员,有切身经历,也了解其中的一些情况。

高考落榜,知耻后勇

高考落榜,在我预料之中,我不服气也不行,自己的成绩确实很渣。和一起考入重点中学的发小们比起来觉得非常丢人,看着他们都考入了名牌大学,我羡慕他们的同时很生自己的气,不愿意出门,一个人待在家里。父亲很认真的和我谈了一次话,希望我再复读一年,我也下了决心要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一定要考上大学。

我所在的重点中学里,有不少同学因为发挥失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那个年代,考大学比现在难度大很多。我们省当年的高考录取率大约为15:1,这个比例还是通过预考之后的考生录取比例,预考通过率总体为60%左右,具体数字不是很清楚,我们重点中学通过率在95%左右)在所有的落榜生里面,我的成绩远比其他同学低,而且我平时的成绩很差,以至于我的班主任根本就不相信我补习一年能够能考上大学。

我的信心源自于从小就比别人强的优势,而这个优势的建立,是来自于小时候父亲给我的“提早教育”。我的信心支持着我,一路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复读一年考上大学

在一年的复读时间里,我重新学习了一遍高中课程,学习的强度很大,没有人督促,我自发的学习。现在想来还是比较辛苦的,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在学校里也算一个体育明星,这一年下来,从家到复读班,每天两个来回,没有运动,没有社交。我的体重一下涨了28斤,成了一个胖子,同学们见了面都不敢认我。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达到了一类院校的录取线,考上了一所大学(当年没有211,985的说法)。

提早教育,我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让我从小就在同龄人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为自己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并拥有了很强的心理优势。在我处于困境的时候,这种信心也没有动摇过!提早教育,早早是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直到现在,我已年近五十,这些习惯还在影响着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提前教育不好?我用事实告诉你真相!“三年级效应”不值一驳!

提前教育一定会出现“三年级效应”吗?

从我自己的经历,我想说,孩子的“超前教育”不能说不会出现“三年级效应”,这种情况有,但绝对是少数!

从我身上说明,“三年级效应”是有的,但不绝对。我同班的小学同学,超前教育的孩子,没有一个学习不好,没有一个不是考上了重点名牌大学!尤其是我们考进同一所重点中学的8个同学中,所有人都是考入的重点名牌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大,北理工,北京外国语大学,就属我上的大学虽是重点,但名气差了一个档次未能进入211和985)

再看看小学同学里,其他班级的情况,也是这样,“超前教育”的同学,成绩一直都很好,小学这样,中学也这样,高考一样考的很牛!全部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的211,985)!

你们还觉得提前教育不好吗?和这些益处比较起来,所谓的三年级效应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只要家长们注意一下,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

提前教育的益处多多!

1、超前教育的孩子,自信心比普通孩子要强大!

幼儿园的时候,我还是一个老师眼里的调皮孩子,个子大力气大,别的孩子挑衅,因为上幼儿园晚,总是被一些调皮蛋欺负。我个子大,很容易就把那些调皮蛋打哭了,在幼儿园里,一不留神成了一个大王(我从来概不欺负别人,但也不受欺负),很不受老师待见。上了学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我的成绩很好,老师对我态度很好,我也觉得老师和以前不一样了。小学的班主任让我和幼儿园的班长当上了小学班上的班长,我的自信心一下提高了很多,而考试每次都是满分,进一步提高了自信心。一年级的学习对我来说非常轻松,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第一名,每天玩的时间很也比别的孩子多,并参加了好几个兴趣班。

2、超前教育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影响非常大!

因为提前接受了教育,和其他孩子比起来。以前每天都学习,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我上课能坐得住,不走神。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回家先完成作业再去玩;

做作业的习惯:一口气写完所有的作业,绝不不拖拉;字写得好,作业认真工整;写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自己会给自己增加家庭作业;我们班同学里,凡是接受了提前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具备了这些好的学习习惯。

3、超前教育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比普通孩子学起来相对轻松!

预习:小时候的作业我觉得很轻松,做完之后,还会自己做一些练习题,语文早早就学会了预习,不认识的字会查字典提前学习,上课就很轻松了。

复习:我小时候很少复习,喜欢去小朋友家里,他爸爸出题我俩一起完成,或者写一大张字。

自我学习:一年级我就能查字典,遇到不会的字,自己可以查出来。

看课外书:我小时候的书很少,大部分是连环画,还是翻了很多遍的。

4、超前教育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有心理优势!

小学时候,我的心里优势很明显,其他孩子很努力的学习,考试还担心考不好。而我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即使后来成绩下滑过,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学的差,事实也是如此,我小学四年级的成绩落后了,但我稍加努力就超过了他们,即便高考落榜,心里依然强大。

做好防范措施,就不会出现“三年级效应”

常抓不懈,坚持做正确的事

小学孩子的年龄还小,自觉性不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持。这样孩子才能不断的坚持学习,就不会出现会不认真,吃老本的情况,最后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情况。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上了小学,可以交给学校来教育了,自己撒手不管。孩子的学习,还是要监督一下,帮助孩子保持以往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孩子学习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要立即纠正,帮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避免“三年级效应”家长注意的时间点: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

课程增加了,课堂内容多了,有些课程孩子没有提前学习过,由于孩子产生了心里优势,往往会对这些课程重视不够,就会出现成绩下滑。

你们怎么看待孩子提前教育的问题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欢迎评论转发,谢谢支持。

我的经历不代表每一个人,70后接受的教育,和现在的孩子不太一样,但是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提前教育不一定100%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也有很多没有提前教育的人,也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