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佛教自六世紀傳入日本以後,經過奈良時代(710年~785年)、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以至鎌倉時代(1192年~1380年),前後約七百年間,產生了許多宗派。奈良時代有三論、法相、華嚴、律宗、成實、俱舍六宗,稱為“南都六宗”;漢文大藏經亦在此時期傳入日本。平安時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稱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為當時日本貴族上層社會所信仰。到了鎌倉時代,禪宗、淨土宗、日蓮宗相繼興起,佛教始流行於日本民間。佛教傳入日本後,與日本傳統文化結合,獲得了新的發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歷史上,佛教對日本文化發生過重大影響,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會上仍有相當大的勢力。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現將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簡介如下。

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奈良、平安時代的宗派

  三論宗 由慧瓘創立。慧瓘乃隋嘉祥寺吉藏弟子,於公元625年往日本,住飛鳥元興寺弘講三論,開始建立三論宗,成為日本有佛教宗派之始。慧瓘的門徒很多,而以福亮、智藏、道慈最有名,他們都曾入唐學習“三論”,通常把他們三人合稱為三論宗的“三傳”。三論宗因強調理論研究,忽視了宗教實踐,在日本流傳不久後便逐漸衰歇。

  法相宗 日本法相宗有四傳。第一傳是道昭。道昭,奈良元興寺沙門,於公元653年隨遣唐使入唐,受教於玄奘門下。在唐七年,歸國後住元興寺,盛弘法相學說。第二傳是智通、智達。二人同於公元658年渡海入唐,謁玄奘、窺基師弟學法相教義,業成返國,弘傳所學。第三傳是智鳳、智鸞、智雄等人。他們奉旨赴唐,跟智周學唯識教義,後返日本大弘其宗。第四傳是玄昉。玄昉,智鳳的再傳弟子,公元717年乘遣唐使船赴唐,從智周學習法相教義,在唐十八年,蒙玄宗皇帝賜以袈裟,於734年齎同所得經藏歸國,住在興福寺,大弘所學。古來把以上第一、第二兩傳合稱為“南寺傳”或“元興寺傳”,而把第三、第四傳稱為“北寺傳”或“興福寺傳”。法相宗至今仍有流傳。

  華嚴宗 由唐道璿傳入日本。道璿,洛陽大福先寺僧侶,受日本入唐學僧榮睿、普照之邀,於公元736年攜《華嚴》章疏渡日,弘揚華嚴。當時新羅高僧審祥來到日本,住大安寺,他精通華嚴宗深義,於740年應邀在金鐘寺道場,首次開講《華嚴經》,為日本華嚴宗初祖,華嚴宗從此開始興起。到鎌倉時代,雖然有凝然、高弁等高僧的弘揚,但他們只停滯在教義研究上,並未普及民間,教勢漸衰,總本山是奈良東大寺。

  律宗 唐鑑真所創。日本沙門榮睿、普照等於733年相偕入唐,求學戒律,時聞揚州大明寺鑑真為當代律學名德,遂懇請東渡弘化。鑑真當蒙允許,即於743年和其弟子齎同經卷法物等啟舟東行,六次航海,十載奔波,不辭九死一生之艱阻,終於在753年抵達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歡迎,翌年進入京師。天皇下詔安置在東大寺,興築戒壇,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四百餘人登壇受菩薩戒,日僧靈裕、賢戒、志忠等人皆舍舊戒從受新戒,為日本登壇授戒之始。公元757年,為了學律者的方便,在奈良興建唐招提寺,也建築了戒壇,於是創立了日本律宗,鑑真為其初祖。其後,隨著歲月的變遷,宗風消沉,戒壇長期不振。

  除以上四宗外,還有成實宗俱舍宗。成實宗是由隋代高麗慧瓘將《成實論》傳入日本後,在日講習,逐漸形成的宗派。俱舍宗是由日僧道昭、智通、智達入唐將《俱舍論》傳至日本後盛行講述而形成的宗派。但是,此兩宗歷來只作為三論宗和法相宗的寓宗而已,並未獨立弘傳,也未受到特別重視。

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天台宗 日本天台宗創始者最澄(又名傳教大師,767~822),於公元804年泛海入唐,從道邃、行滿學習天台教義,並從道邃受菩薩戒,更從翛然學得牛頭之禪。翌年從靈巖寺順曉阿闍梨學習密教,並受秘密灌頂。在唐一年,其所學的法門,遍及圓、密、禪、戒四宗,稱之為“四宗相承”。公元805年歸國,住比睿山,開創日本天台宗。著有《唐訣集》、《守護國界章》等書二百八十餘部,歿後諡稱傳教大師。其門徒圓仁、圓珍等也相繼入唐求法,歸國後,盛弘臺密二教,促進了天台宗在日本的日益發展,至今興盛不衰。

  真言宗 空海創立。空海(774~835)於公元804年與最澄同行,隨遣唐使人唐。住長安青龍寺,拜惠果阿闍梨為師,得受兩部《大曼茶羅秘密法》,並授以阿闍梨位灌頂,同時又從般若三藏等人受學《悉曇》。在唐二年,於公元806年攜帶內典、外典等數百部典籍回國,盛弘密教,受到朝野尊崇,並於高野山創建根本道場,開創真言宗。公元835年圓寂,敕賜“弘法大師”之諡號。其著作有《秘密曼茶羅教付法傳》、《辨顯密二教論》等書一百五十餘部。其門徒常曉、圓行等也相繼入唐求法,回國後,弘揚所學,對日本真言宗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奈良、平安時代是日本佛教的初傳和吸收階段,先後成立的幾個宗派大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入的,其教義是中國佛教的延續,並沒有新的突破。它們的存在和流傳,一直被視為施政者的一種指導性的文化思想,受到國家和貴族的支持,具有鮮明的貴族性,但沒有民眾基礎。

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鎌倉時代興起的新宗派

  鎌倉時代,佛教開始與日本民間信仰相結合,取得了新的發展,相繼興起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淨土宗、真宗、日蓮和禪宗。這些宗派,都把面向一般民眾的傳教作為重點,在教義上建立了一般民眾能接受的簡明扼要的理論體系,注重思想信仰,因而發展迅速,稱之為“鎌倉新佛教”,或“日本佛教”。

  淨土宗 日本淨土宗之創立,始於法然(名源空)。法然(1133~1212),十三歲登比睿山出家,隨皇圓阿闍梨研究教、觀二門之玄旨。後歷訪名僧,遍研佛教,時人稱法然是“智慧第一法然座主”,因讀中國善導的《觀經散善義》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的句子時,大有所悟。於公元1175 年,開創“一向專修宗”的日本淨土宗。法然未到過中國,他的開教立宗是繼承中國唐代善導的淨土思想。通過系統的判教,能在諸宗之外另創立獨立的宗派的,在弘法創立真言宗以後,法然可以說是第一個人。他著有《選擇本願唸佛集》,闡述創立淨土宗的宗旨,並公開宣言“我依善導一師,開淨土宗”。法然選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天親的《往生淨土論》為“淨土三經一論”而成立淨土教義,主張“稱名唸佛”即可往生西方。淨土宗後來分鎮西、西山兩大派。法然弟子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親鸞。

  淨土真宗 簡稱真宗,由法然的弟子親鸞創立。親鸞(1173~1262),京都人,出身貴族,幼年喪母后,從青蓮院慈圓僧正出家,法名範宴。住比睿山十年,又往奈良研究三論、法相諸宗之學。後來聽說法然在宣揚唸佛易行的法門,立即到吉水拜謁法然受教,改名綽空。他三十一歲,娶藤原兼實之女玉日,成為日本第一個公開娶妻的僧侶,也是真宗和貴族發生關係的開始。後因發生住蓮、安樂兩僧犯了私度宮女出家之罪,受到株連,被流配越後(今新瀉)右配所,自稱“愚禿親鸞”。五年後遇赦,時聞法然逝世,即轉往日本東北地方傳教,以愚禿為姓,正式改名親鸞。著有《教行信證文類》六卷作為立教開宗的基本教典。強調“惡人”也能往生西方,受到一般庶民信仰。真宗後來產生了許多派系,而以本願寺派和大谷派最有影響。

日本佛教宗派知多少?

  日蓮宗 又名法華宗,由日蓮創立。日蓮,十六歲出家,法名聖房蓮長。先後去往鎌倉、京都、奈良、高野等地參學。公元1253年於清澄寺創立日蓮宗。主張《法華經》是正依經典,宣揚《法華經》的功德,唯有宣說《法華經》題目及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才能拯救眾生,在庶民社會中影響漸大。著有《立正安國論》等書,竭力排斥攻擊淨土、禪、真言等宗派,並多次上書鎌倉幕府,請求禁止,後遭幕府以“誑言惑眾罪”,多次被流放。十九世紀以後,從日蓮宗中派生出了許多新興宗派,如創價學會、立正佼成會、靈友會等,皆屬日蓮宗系三支派。這些新興宗派,在今天的日本社會佔有相當大的勢力。

  禪宗 日本禪宗分臨濟宗和曹洞宗,均系中國禪宗的兩大支派。臨濟宗由日僧榮西傳入日本,曹洞宗由日僧道元傳入日本。榮西(1141~1215)於公元1168年和1187年兩次入宋,參學於天台、廬山、育王、天童諸山,後往天台萬年寺,謁見懷敞,傳以臨濟心印,又蒙付與衣具印信,歸國後住建仁寺,大興禪學,主張“看話禪”,學徒雲集,著有《興禪護國論》等七部九卷,成為日本臨濟宗的新宗派。臨濟宗現分有十五宗派,最有影響的是妙心寺派、建長寺派。道元乃榮西再傳弟子,也於1233年入宋,歷訪天童、徑山、天台等山,後得到天童如淨禪師的啟發而豁然開悟,並蒙印可,受傳秘蘊及衣具頂相,於1227年歸國,在傘松山興建永平寺,盛弘禪學,強調修“默照禪”,提倡“只管打坐,即心是佛。”。著有《正法眼藏》等九部一百十八卷,闡揚曹洞宗旨,成立了日本的曹洞宗。

  明代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與臨濟、曹洞鼎足而三,宗風大抵與臨濟相同,惟唐音諷誦經文、法式。亦悉改尚明風。其時寺院獎勵學問之風盛行,各宗檀林、學寮等教育機構亦應運而興;教學興隆,各宗人才輩出。日本佛教逐漸形成國家化、社會化、家庭化、宗派分明與現代學術化,以及國家與民眾具有密切聯繫的佛教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