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李白沉江亭詠牡丹

民間故事:李白沉江亭詠牡丹

一天,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歌手李龜年領著一班子弟奏樂歌唱。唐明皇對李龜年說:“賞名花,對豔妃,你們怎麼演唱舊詞?這樣吧,你快請李白過來寫新詞。”李龜年趕到長安大街有名的酒樓尋覓,果然李白正和幾個文人暢飲,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當李龜年向他傳達聖旨時,他醉眼微睜,半理不睬地睡過去了。聖旨是耽誤不得的,李龜年只好叫隨從把李白拖到馬上,到了宮門前,又叫幾個人攙扶著李白送至唐明皇面前。唐明皇見李白爛醉如泥,便叫侍臣扶他到玉床休息,吩咐端來醒酒湯,楊貴妃叫人用冷水噴面解酒。李白躺在玉床上把腳伸向高力士,要他脫靴。高力士無奈,只好憋著一肚子氣蹲下來為他脫,忙亂一陣,李白才從醉夢中驚醒。唐明皇叫他快點作詩助興。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筆來,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經寫成了《清平調》詞三首:(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得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民間故事:李白沉江亭詠牡丹

這三首詩,把牡丹和楊貴妃交互寫在一起,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帝恩。從結構上看,第一首從空間寫,引入月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寫,引入楚襄王陽臺,漢成帝宮廷。第三首歸到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風與第三首春風,遙相呼應。第一首第一句,見了雲便想起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見了牡丹花便想起楊貴妃玉容。下句露華濃,進一步點染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分外嬌豔,使花容人面更見精神。下兩句想象升騰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瑤臺、月宮等仙人世界,實際上是把楊貴妃比作仙女下凡。第二首指出楚襄王為巫山神女斷腸,哪比得上眼前的絕代佳人。再說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哪裡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楊貴妃,不需脂粉,全是天然絕色。這裡通過壓低神女和趙飛燕來抬高楊貴妃。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楊貴妃、唐明皇三位融合一體。傾國美人當指楊貴妃,第三句中“春風”二字即君王之代詞。唐明皇對此詩十分滿意,立即命李龜年按新詞奏樂歌唱。

民間故事:李白沉江亭詠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