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現金貸推向深淵後,又把借條貸款市場推向了風口?

所有涉及借貸行業的人都不會忘記12月1日這個日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連發文件,叫停整頓現金貸行業市場。暫停發放網絡小貸牌照。

整個網絡小貸暫停緊縮貸款,一些借款人“借新還舊”,“以貸養貸”這種行為被封住了救命路,除了有經濟基礎的人強行上岸後,部分沒有可靠的經濟基礎,只能去奢望新的口子能下款,慢慢的這些人開始找到了一條可以“續命”的稻草——借條,通過借條,短期進行週轉,將之前的借款進行還清,將現有的貸款進行延後,可不知這種借條貸款,超高利息,直接將他們送入比網絡小貸還要暴利的一個深淵?

是誰把現金貸推向深淵後,又把借條貸款市場推向了風口?

在網絡小貸忙著進行催收的時候,通過發現借款人如何週轉了這批欠款。也就發現了這個借條比網絡小貸還要暴利的行業,一時間各種從事網絡小貸、現金貸行業系統紛紛轉型做了借條系統。借1000,砍頭息到手只有700,7天還,年化利率高達2200%,比網絡小貸、現金貸的年化利率200%收益高多了。如此暴利如何不讓這些嚐到了甜頭的人剎住車呢?

也正式這些借條的借款人慢慢的將大半個現金貸底層的用戶拉進來了,借條市場不成文的規定,只要你成功介紹一個借款人來借條借款,收益對半分,這種高收益,也催生了借款人和催收的人幹起來這個中介,借款人介紹身邊的需週轉不來的用戶,催收人發現借款人還不起款,直接介紹借條業務,既能催收現有業務,又能從借條抽成,何樂而不為呢。

是誰把現金貸推向深淵後,又把借條貸款市場推向了風口?

借條市場的催收一直很暴力,源於這種借款介於熟人之間的借款,依託網絡後,這些投資人需要收益穩定,平臺自然依託線下的地下催收進行暴利催收,在法律上,國家現有政策限制的是網絡小貸和現金貸不能暴利催收,這個借條市場,似乎有點擦邊球,如果用戶不還錢,就通過其他進行抵扣。慢慢的這種行為就延伸出來了——裸條貸,公主貸。

自2017年12月起,在互金行業的一些群裡面依然可以看到,現金貸和網絡小貸的需求慢慢淡化,轉而借條的需求一直很火爆。高收益總會吸引一批人去搏一搏。甚至有的人抱著乘著監管還沒來的時候撈一筆就走,如此的借條市場怎麼利好發展,再不改變,只會一步步走向深淵。

是誰把現金貸推向深淵後,又把借條貸款市場推向了風口?

借款人這種借條沾上了,就很難上岸了,也奉勸各位借款人提前消費,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