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一、引言

《红楼梦》里对联比比皆是,但每一个都和建筑、环境极度贴合相融,构成了一道道独具情韵的“文化小品”,让人咀嚼品味。而其中第五回写秦可卿闺房的一处对联,却在不同的版本传抄传承中,出现了不同的面貌,引起了后人的争议。

其中,附带脂砚斋评语的庚辰本和己卯本用的是“芳气笼人”,而如今广为流行的程高本采用的是“芳气袭人”。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网络图片: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虽然,就今天来看,两种说法似乎都说得过去,于这一回情节发展似乎都没有多大妨碍。但在作者当时,只可能采用一种写法,绝不可能像量子、粒子那样,既是这样,又是那样。

这样说来,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区分辨析一下这两种说法,以便最大程度地去还原作者创作时的原貌。

二、具体情境再现

小说第五回开头,东边宁国府院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请贾母、邢王二位夫人前来赏花。宝玉要睡中觉,秦可卿便把宝玉引入一上房內间,无奈宝玉一看屋内贴画(《燃藜图》,大概是劝人勤奋读书上进之意)和对联(教人留意经济学问、人情世故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为反感,纵然屋内铺设华美,也决意不肯待在这里,连喊“快出去!快出去!”

于是,秦氏就问道,不然谁我的卧室吧?宝玉(其性格就爱在女人堆里厮混)一听,自然愿意。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戴敦邦先生所绘红楼人物秦可卿图画


旁边一个嬷嬷提出质疑:

“那(哪)里有个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理?”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

众人(大部分为侍候宝玉之丫鬟、嬷嬷)就来到秦氏闺中。刚到房门,就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入室之后,看到墙上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和图两边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袭)人是酒香。

芳气袭人是酒香(简称“袭人说”;芳气笼人,下简称“笼人说”)理由

1.有出处、有典故

出自陆游的《村居书喜》诗: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袭人”说出处

曹雪芹显然是用典的大师,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不是很自然恰当的吗?

2.上有伏笔、下有照应

上文一群人刚踏入秦氏深闺时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下文梦醒时分花袭人就在旁边,宝玉与她大胆“初试”了一把。

3.从对联平仄对应上,应该是“袭”

上联锁字为三声属仄声,下联自然该用平声(今属阳平二声)的“袭”。

四、其实,“袭人”说的三条理由都有可以讨论的空间。

下面,结合“笼人”说,我们分别做一辨析:

1.陆游《村居书喜》“袭人知骤暖”的主体是“花气”,“花气袭人”形容花气扑面而来的情境。这里“袭”字的意思是“扑向”,显示花香的浓郁和花香移动的迅疾,而且总给人一股一阵的感觉。

而在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袭)人是酒香”中,芳气的主体是酒香。酒香与花香相比,从味觉上应该更为浓烈,它的香味的扩散一方面没有那么快,同时似乎更为立体化一些。

所以,如果是“酒香”,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笼人说”。

2.伏笔照应的说法,我觉得有些牵强。

几行文字之前刚说过“甜香袭人而来”,分明已经用过“袭人”这个词了,作为运用汉文字语言已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大师,曹翁还会再刻意地在对联里重复运用它吗?我看可能性不大!

如果说对联里的“袭人”照应下回开头的袭人服侍更衣,发现宝玉“隐情”的情节,那上文的“甜香袭人”又该怎么说呢?

3.从平仄对应上去推敲,本身这个方法路子是对的。但因为没有注意到古今音韵方面的变化,正好得出了一个相反的结论。

咱们先看整个对联上联的平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人是酒香。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 仄 平 平 仄仄平

上联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自然该是与之相对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很明显,这关键的下联第三字必须是平声,才算对对子,才算合辙。

那“袭”字与“笼”字,到底哪一个才是平声?

如果按照现代新韵,袭读xí,属阳平,正好符合要求;而如果是“笼人”,“笼”显然是动词“笼罩”的意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881页右下,“笼罩”注音为:[lǒng zhào],似乎正好排除掉。

不过,这只是我们今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曹翁所处的清代,使用的古代音韵系统,与现代新韵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主编的《佩文韵府》,是供人作诗时选取词语、查找典故、押韵对句的重要工具类书。它是以宋金元时代编订的平水韵106部为基础,再汇集类书中各种典故材料而成。

《佩文韵府》及其所依据的“平水韵”直到今天还是人们写诗填词、借鉴典故的重要依据。曹翁所处时代,他吟诗作对的主要依据,应该也是这个《佩文韵府》或“平水韵”。

我们先来看一下,平水韵中“笼”与“袭”的平仄所属:

先看“笼”: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平水韵中“笼为”为平韵

再说“袭”: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平水韵”中“袭”为入声

注意:这里的入声,古代是明确无疑的仄声。只不过,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把入声归并到其他三个声调中了,但在很多南方方言里,还保留有入声。

如果还存有疑问,还可以拿《佩文韵府》来验证下: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佩文韵府》里“笼”归平声图1

可卿卧室联下句,到底是“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是“芳气笼人”

《佩文韵府》里“笼”归平声图2

由此来看,在曹翁所处时代,动词“笼”为平声无疑,动词“袭”为仄声也是明确无疑的。

五、结论

综合以上辨析,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笼人说”的。虽然,从字面两种说法效果或者说作用差别不大。对读者来说,无论持哪一种说法,都说得过去,都不影响最基本的认知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