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彼得三世是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嗎?

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為索菲亞·腓特烈·奧古斯特,為一位出生於德國沒落貴族家庭的公主。1744年,當選俄國彼得三世的妻子,之後,成為俄國的皇后。

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1725年駕崩後,他的女兒伊麗莎白於1741—1761年間掌管大權,成為一代女皇。

由於她沒有孩子,就將自己的外甥卡爾·彼得(即彼得三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卡爾十四歲之前一直生活在普魯士國王宮。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嗎?


伊麗沙白一直在給他尋覓妻子,最終看上了德國大公安哈利特的公主蘇菲婭·芙列德莉。

當時才十六歲的蘇菲婭,來到俄國聖彼得堡,接受了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成為未來沙皇彼得三世的妻子。

剛到俄國生活的前幾年,她給自己定下了兩項任務:學俄語,瞭解俄國社會風俗;學會惹人喜愛。

一來二去,她的很多敵人都成了她的盟友。

實際上,小心謹慎、多疑妒忌的伊麗莎白時刻都在監視著葉卡捷琳娜,因此葉卡捷琳娜在宮中生活得並不愉快。比如她和某個侍女關係過於親密,這個侍女自此就不見了。

家庭生活方面,葉卡捷琳娜也不幸福。1754年她生下兒子巴維爾後,兒子很快就被從身邊抱走,送到伊麗莎白宮中。

此外,她也很難得與丈夫彼得三世見面,因為丈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另一個女人葉卡捷琳娜·瓦蘭卓娃在一起。

因此,葉卡捷琳娜體會不到做一個母親和妻子的快樂。

為了打發空餘時間,轉移自己的痛苦,葉卡捷琳娜開始讀書。在這段時間裡,她閱讀了大量書籍,包括俄文、德文,甚至法文。歷史學家、哲學家與法國百科學家的工作,也會引起她的極高興趣。

在回憶那段日子的情形時,她寫道:“從沒有不讀書的時候,從沒有不痛苦的時候,但卻從沒有娛樂的時候。”

1761年伊麗莎白去世,彼得三世繼承皇位,成為沙皇。儘管他為做沙皇準備了很長的時間,但他卻失去了對俄國的生活的興趣。在俄國與普魯士國進行對決時,他公開侮辱俄國的一切,卻對普魯士國國王大加讚賞。甚至在伊麗莎白去世當天,彼得三世即刻宣佈對普魯士停戰,卻發動針對俄國的盟國——奧地利的戰爭。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嗎?


彼得三世這種公開反俄活動,引起俄貴族階層越來越不滿。對內,他不尊重俄國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傳統;對外,他嚴重損害了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特別是整個軍隊體系與他同床異夢。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離開彼得堡前往奧拉寧堡,發動對丹麥的進攻,葉卡捷琳娜留守彼得堡。7月9日凌晨5時,葉卡捷琳娜突然發動政變,很快控制首都局勢,一躍從不得寵的皇后成為女皇。

此時的彼得三世要求與女皇平分政權,斷然遭到拒絕。

最後,彼得三世不得不宣佈退位,並提出最後的條件:希望女皇能歸還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隻猴子,以便他能度過後半生。

同月18日,葉卡捷琳娜在樞密院正式登基,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在葉卡捷琳娜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彼得三世也暴死在獄中。

對於貴族階層和近衛軍這兩個政治靠山,葉卡捷琳娜還是分得清楚。於是,她的一切行動綱領的目標都指向:強化君主、中央以及貴族地主的權力。

首先,她免除貴族們當兵納稅的義務,還賞賜他們大量土地和農奴。

儘管到了十九世紀中期,農奴制成為拴住俄國發展的一根繩子,但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時期,這些農奴就是最好的人力資源。他們為俄國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比如兵源、稅源和國家建設所需要的無償勞動力等。

更為重要的是,農奴制讓嚐到甜頭的貴族們更加支持葉卡捷琳娜二世了。

其次,他鼓勵工商業,提高商人地位,禁止進口國內可產出的物品。很快,一些貴族也開始經商。

再次,她整頓軍備,壓榨剝削。當然,這也激起國內各族的反抗。如中亞遊牧民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率領下舉族東遷回到中國。再如普加喬夫自稱彼得三世,並於1773年至1775年率領烏拉爾河、伏爾加河流域的哥薩克大起義。

沙皇彼得三世是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嗎?


最終,葉卡捷琳娜二世決定強化農奴制。

1775年,她將俄國劃分為五十個省,貴族擔任省長。當然,她也推行開明專制,創建學校,建立醫院,還嘗試制定一系列法典。

很快,俄國在彼得大帝死後的混亂局面得到遏制,葉卡捷琳娜二世引導國家走上一條富國強兵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