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9個“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本報記者 王冰報道

4月8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六場)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雲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施榆兵介紹,2016年以來,滬滇、粵滇扶貧協作開花結果,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枯族、布朗族、景頗族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東西部扶貧協作按下“快進鍵”

云南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2016年7月,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召開後,滬滇、粵滇扶貧協作按下“快進鍵”,在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行動上提水平、求創新,全面開啟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徵程。

雲南相關州、市、縣和上海市15個區,廣東省珠海、中山、東莞3市對接;439個鄉鎮和上海結對、277個鎮(街道)和廣東結對;710個貧困村與490個村(社區)結對,2500個貧困村與1993家企業結對,205個貧困村與208家社會組織結對,315所貧困縣學校與310所東部學校結對;241家衛生醫療機構建立幫扶關係;不斷在承接、轉化、精準上下功夫,求實效。

3年來,上海援派雲南幹部從15名增加到了152名,廣東組織108名掛職幹部進駐怒江和昭通,兩地共有2448名專業技術人才在雲南紮根。上海、廣東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紛紛到雲南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僅2019年,有95家上海企業入滇,實際投資到位資金10.57億元,帶貧3萬人;有94家廣東企業到雲南的昭通、怒江,實際到位19.12億元,帶貧11.33萬人。截至目前,共建產業園區10個,引導27家企業入駐,援建扶貧車間394個,吸納2萬多人就業。

滬滇、粵滇扶貧協作的項目資金,也重點向“三區三州”的怒江州、迪慶州和深度貧困縣傾斜,助力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3年來,上海市和廣東省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33.0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127個,幫助37.22萬建檔貧困人口脫貧。兩地各類社會組織捐贈資金11.78億元,雲南的昭通市與廣東中山、東莞,怒江州與珠海市建立勞動力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17.92萬貧困群眾實現轉移就業。

“上海、廣東跨山海,聚深情,為雲南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大助力。”施榆兵說,當前,兩地聚合優勢資源,集中精銳力量,為推動雲南脫貧攻堅取得最後勝利注入了更大動力。

人口較少民族告別絕對貧困

云南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省施行“一族一策、一族一幫”脫貧方略,高位推動、凝聚合力,持續推動“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截至目前,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9個“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施榆兵說:“省委、省政府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擺到全省脫貧攻堅的突出位置,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分別制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增投入、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用實際行動兌現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的承諾。”

2016年以來,雲南累計投入343.9億元,著力實施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6大工程25類項目,“直過民族”聚居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村組道路8444公里;完成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08個、小型農田水利專項工程2339個、小型水庫建設130個;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3514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點)8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52所、鄉鎮衛生院(所)35所、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94個和村級社區服務站131個;604個“直過民族”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生活用電、動力電、光纖、寬帶。

如今,現代產業取代了刀耕火種,電商走進了基諾山寨,“直過民族”昂首邁進了新時代。

值得關注的是,雲南11個“直過民族”中的怒族和傈僳族尚未脫貧,這2個兄弟民族的生產生活現狀,牽動著人們的心。

“怒族和傈僳族的貧困發生率已從2014年的39.08%、30.7%分別降至2019年的7.39%、5.7%,‘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基本解決。目前已下達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6.37億元,三峽集團、大唐集團等企業在已投入7.9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又增資4.5億元。我們正開展百日總攻行動,這2個兄弟民族一定能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施榆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