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本报记者 王冰报道

4月8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施榆兵介绍,2016年以来,沪滇、粤滇扶贫协作开花结果,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枯族、布朗族、景颇族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东西部扶贫协作按下“快进键”

云南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2016年7月,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后,沪滇、粤滇扶贫协作按下“快进键”,在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上提水平、求创新,全面开启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征程。

云南相关州、市、县和上海市15个区,广东省珠海、中山、东莞3市对接;439个乡镇和上海结对、277个镇(街道)和广东结对;710个贫困村与490个村(社区)结对,2500个贫困村与1993家企业结对,205个贫困村与208家社会组织结对,315所贫困县学校与310所东部学校结对;241家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关系;不断在承接、转化、精准上下功夫,求实效。

3年来,上海援派云南干部从15名增加到了152名,广东组织108名挂职干部进驻怒江和昭通,两地共有2448名专业技术人才在云南扎根。上海、广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纷纷到云南贫困地区投资兴业。仅2019年,有95家上海企业入滇,实际投资到位资金10.57亿元,带贫3万人;有94家广东企业到云南的昭通、怒江,实际到位19.12亿元,带贫11.33万人。截至目前,共建产业园区10个,引导27家企业入驻,援建扶贫车间394个,吸纳2万多人就业。

沪滇、粤滇扶贫协作的项目资金,也重点向“三区三州”的怒江州、迪庆州和深度贫困县倾斜,助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3年来,上海市和广东省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33.0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27个,帮助37.22万建档贫困人口脱贫。两地各类社会组织捐赠资金11.78亿元,云南的昭通市与广东中山、东莞,怒江州与珠海市建立劳动力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17.92万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上海、广东跨山海,聚深情,为云南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助力。”施榆兵说,当前,两地聚合优势资源,集中精锐力量,为推动云南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注入了更大动力。

人口较少民族告别绝对贫困

云南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省施行“一族一策、一族一帮”脱贫方略,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持续推动“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截至目前,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70.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3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9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施榆兵说:“省委、省政府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摆到全省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分别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增投入、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用实际行动兑现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

2016年以来,云南累计投入343.9亿元,着力实施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6大工程25类项目,“直过民族”聚居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村组道路8444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08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2339个、小型水库建设130个;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351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点)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52所、乡镇卫生院(所)35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4个和村级社区服务站131个;604个“直过民族”贫困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

如今,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电商走进了基诺山寨,“直过民族”昂首迈进了新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云南11个“直过民族”中的怒族和傈僳族尚未脱贫,这2个兄弟民族的生产生活现状,牵动着人们的心。

“怒族和傈僳族的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39.08%、30.7%分别降至2019年的7.39%、5.7%,‘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已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37亿元,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在已投入7.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资4.5亿元。我们正开展百日总攻行动,这2个兄弟民族一定能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施榆兵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