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一 一場贖罪之旅


《追風箏的人》一  一場贖罪之旅


初讀《追風箏的人》時恨阿米爾平日裡受哈桑恩惠,為什麼在哈桑遭遇欺凌時不能為哈桑吶喊或者叫個援兵。哪怕事後對哈桑道個歉也行。


閱讀到後面時發現這個故事遠不止欺凌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無奈。在哪個時代哈桑只是阿米爾的僕人,即使他可能待哈桑不似僕人更似朋友。但在當時哈扎拉人社會地位如此低下的情況,哪怕一個成人都很難做到面臨重重壓力視一個哈扎拉人為朋友。何況阿米爾只是一個渴望得到父親愛的孩子。在幼年阿米爾身上有羨慕,嫉妒也有懦弱。


看到後面哈桑對迫害的不坑聲,強裝笑臉為仇人遞盤子,收拾殘羹冷炙。以及後面哈桑對自己妻子出門買菜遭遇的迫害雖心痛但也只能默默忍受。害怕仇人更加瘋狂的報復。

若是尋常人遭遇阿米爾的這樣的對待,可能會如阿米爾期待的那樣揍他洩氣。可哈桑不會,一是因為阿桑的善良;二是阿桑身為哈扎拉人的卑微,他不敢奢求太多,有微小的幸福就足夠。


到最後發現哈桑和阿米爾竟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若不是因為種族歧視,動盪的環境,他們本可以成為好朋友,好兄弟。


哈桑是用他一個人的善良來對抗整個社會給他的惡意。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終會倒下。故事是阿米爾的贖罪之旅。同時也是期待能有一個和平平等的環境讓千千萬萬個哈桑這樣的人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關於風箏的這段童年回憶描寫使我想起魯迅先生的《風箏》風箏似乎總與童年回憶有關。現實不那麼美好沒法去到遠方便希望風箏能帶著自己美好願望飛向遠方。


故事自追風箏開始也自追風箏結束。放風箏的人變了但平等快樂自由嬉戲的願望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