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古代的刑罚是非常的残忍,最严重的是死刑。一个人犯了死刑,直接被砍头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些死刑让犯人生不如死,比如说凌迟。

凌迟是古代刑罚中最残忍的做法,犯人在受刑的过程中,生不如死,在折磨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古代的刑罚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笞、杖、徒、流、死”,其中死刑是最残酷的。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死刑之后,当属流放最残忍了。古代流放的距离是非常的远,从北流放到南,从东流放西,哪里人烟稀少,犯人就往哪里流放。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就曾经被流放过,从开封一直流放到海南,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现代人从开封到海南很简单,有飞机,有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

可是在古代,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高速公路,犯人就靠着自己的“11号摩托”走路。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有些人在过程中实在是受不了了,被活活的折磨而死。你可以试想一下,让你从开封走到海南,你能受得了吗?

古代路上也没有宾馆让你住宿,也没有餐馆让你吃饭,吃喝拉撒睡都在路上解决。

因此,流放是一件非常痛苦的差事。流放看起来是一个“苦差事”,但是流放对于衙役来说却是一件“美差”。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古代押送女囚犯的时候,来回几千里路,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即便是这样,衙役还都争着去,这究竟是为啥呢?

尽管衙役押送女囚犯走几千里路,但是其背后的“油水”却是非常大。

第一,女囚犯在流放之前,家人肯定找到押送她的两位衙役,让衙役帮忙照顾照顾。家人为了表示诚意,往往会给衙役一些钱财。除了这些钱之外,家人还会给衙役一些钱,让他们在路上给女囚犯买点好吃的,别让她饿死了。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可是一旦上路之后,衙役就把这些钱没收了,只要饿不死女囚犯就行,哪里还会伺候她们。

因此,衙役就变相的收了两份钱,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抵得上他们半年的收入了。

第二,衙役押送女囚犯属于出差,既然是出差就比较自由了。衙役在县衙的时候,每天帮助王大娘找丢失的狗,帮李大爷买菜,每天都在跑腿,没有休息的时间。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可是衙役出差之后,时间就非常的自由。尽管衙役要走几千里路,但是看到裤兜里沉甸甸的银子,眼前的苦都不算什么了。衙役尽管每天也在受苦,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是甜的!

古时候押送“女囚犯”,往返千里,为何衙役抢着去?是因为有利益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篇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留言、点赞、分享,谢谢!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