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3月全月新增信贷2.85万亿元,新增社融5.16万亿元,社融增速11.5%,M2同比增速10.1%,均较前值有明显回升。我们认为3月的金融数据透露出了三重信号:1. 从“稳信贷”到“稳增长”,宏观政策在第一环已初见成效,信贷的增长最终将引导至经济增速的回升;2. 无论从支出端还是融资端观察,基建投资都很有可能是托底经济的率先发力点;3. 居民存款的高增在映射出近期需求侧恢复明显较慢的现状外,也反映出对未来消费的“蓄力”,不要低估后续“消费回补”的空间。

事项

2020年4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3月份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信贷2.85万亿(前值9057亿);新增社会融资总额5.16万亿(前值约8554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1.5%(前值10.7%);M2同比增速10.1%(前值8.8%)。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正文

银行信贷端:政策助力“稳信贷”,企业居民双双高增。

信贷3月净增2.85万亿元,净增量明显高于过去两年的当月增量水平(图2)。其中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有显著多增(分别净增8752亿元和9643亿元),带动整体企业贷款当月增加2.05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近1万亿元)。我们认为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贡献,一方面是来自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款政策的实施(银保监会披露2月以来延期的本息共计约7000亿元),另一方面是来自于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包括3月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以及再贴现和再贷款的支持均有助于企业信贷投放的进一步加大(图3)。而在居民部门,整体信贷结构较2月也有明显恢复(图4),其中短期居民贷款净增5144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增量水平,较上月4504亿元的净缩减有明显好转,同时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增4738亿元,也回到了近期的均值水平,体现了地产市场的稳定恢复。

在银行信贷发力下,社融增速较上月明显增长,回升至近两年最高水平。3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额5.16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1.5%,其中人民币信贷、信用债融资、以及政府债融资的同比高增贡献明显。人民币信贷层面,银行叠合非银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净增量达3.04万亿,高出去年同期约1.1万亿元,成为稳定社融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政府债券3月净增6363亿元,较去年同期也提升了近3000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在一季度的前置发力同样贡献显著;另一方面,受益于债券融资利率明显下行、债券发行监管有所放松等因素影响,3月信用债券净增近1万亿元,同样发力显著。4月国常会中,国务院对今年全年的信用债券净增量规模进行了部署,要求较去年水平多增1万亿元水平,因此全年信用债的净发行预计还将持续对社融增长形成支撑。后续趋势来看,基于近期对政策加力“稳增长”的判断,我们此前已上修了对全年社融增速的预测至12.6%(见4月1日外发报告,《一揽子宏观政策加速落地,上调全年社融增速预测》),目前来看,整体融资水平正在向这一增速进一步靠近。

M2增速10.1%,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为近年最高,M1增速5%。广义货币供给方面,3月M2同比增速为10.1%,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一方面体现出银行信贷整体“放量”下的广义货币供给水平上升,另一方面3月居民和企业存款的明显净增(分别新增2.35万亿及3.19万亿)也对M2的增量上升贡献显著;而3月M1同比增速也保持回升态势,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整体来看,3月企业存款的明显上升将为企业在下一阶段的复工复产中提供良好的资金储备,而居民存款的上升也可为后续消费的回补提供资金基础。

我们认为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了三重信号,值得关注:

1. 从“稳信贷”到“稳增长”,宏观政策在第一环已初见成效,信贷的增长最终将引导至经济增速的回升。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银行信贷尤其是企业端信贷的放量,以及政府债券发行的前置均将在后续时点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而历史经验观察,信贷的回升一般领先实体经济的回升6-9个月。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在疫情爆发后的这一阶段已经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其“稳信贷”的第一步,在帮助防控疫情和保障复工层面起到了政策的引领作用,后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力”值得期待,也将在后续“稳增长”的阶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无论从支出端还是融资端观察,基建投资都很有可能是托底经济的率先发力点,助力经济回稳。从一季度的社融结构可以看到,政府债券融资,尤其是地方专项债券发力明显。根据我们的观察,一季度发行了超一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投向均指向基建,充分体现了政府投资的“逆周期”特征,而3月财政存款的下降(下降7353亿元)也体现了近期财政支出的进一步加大;此外从一季度的信用债融资也可以看到,国企的净融资占到了信用债融资的相当部分,而这一部分资金预计也将在后续时点进一步投向基建,在经济增速下行期成为稳增长的抓手,助力经济回稳。因此,无论从支出端还是融资端观察,基建投资都很有可能成为后续“稳增长”中率先发力的重要一环。

3. 居民存款的高增在映射出近期需求侧恢复明显较慢的现状外,也反映出对未来消费的“蓄力”,不要低估后续“消费回补”的空间。整个一季度,居民存款上升明显,净增6.47万亿,为近年最高,其中3月净增2.35万亿。一方面,这体现出由于近期缺乏消费场景(居民外出减少,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明显走弱)所带来的居民支出锐减的现状,且由于收入减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也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这也为后续消费的“蓄力”提供了资金储备。由于疫情更多是属于外生冲击,若整体经济基本面得以稳定,并不会过度扭曲整体居民的消费结构,因此我们认为居民存款的增加也为后续的消费“回补”提供了积极支撑。伴随生产生活分阶段的逐步恢复,我们对下半年的消费前景并不悲观,后续“消费回补”的空间依然很大。

4月货币政策展望:预计LPR降息20个基点,进一步降准依然可期。3月末,央行下降了OMO的利率20个基点,我们认为这将在4月份的MLF报价以及LPR报价中得以体现。预计4月MLF利率有望等幅下降20个基点,同时一年期LPR利率在20日的报价也有望等幅下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水平。同时,我们认为在4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后,进一步的降准也依旧可期,具体须匹配财政政策的发力时点(即匹配地方专项债的进一步扩大额度或特别国债的发行时点),不排除4月下旬进一步全面降准50个基点的可能(或等幅的其他流动性投放措施)。具体到对社融增长的判断,我们认为4月社融增速仍有望保持在这一水平,或进一步小幅上升。

附录图表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4月11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3月金融数据透露出的三重信号》,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