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之父":以身試毒救數人,61歲死於人言可畏,無葬禮無親友

翻開中國疾病傳播史,我們會發現一位繞不開的人物:湯飛凡。他在醫學領域的地位就如同魯迅之於文學,錢學森之於科學一樣。他被譽為"中國醫學界的頂樑柱"。他的疫苗研究不單領先中國,甚至超越世界。就是這麼一位傳奇人物,卻有著曲折坎坷的一生

遠大的救國理想

1897年,湯飛凡在湖南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誕生了。由於清朝末年的戰亂不斷,文人地位下降,因此在湯飛凡出生時,湯家已經家道中落。但湯飛凡從小聰明刻苦,父親正是看到了他身上的這一點,於是教授他許多西方先進的思想,培養他救國救民的情懷。

當湯飛凡行走在田間鄉野,看到飽受病痛折磨、疾苦不堪的百姓時。一顆懸壺濟世,以醫救民的思想種子,便在他的心中悄悄發芽了。

棄工從醫

1914年,湯飛凡放棄了自身的工業專科,遠赴湘雅醫學院攻讀醫學,從此走上了一條醫學之路。七年多艱苦卓絕地學習和努力,讓他擁有了過硬的醫學素養。畢業後,許多大型醫院爭先恐後地想要錄用他,但是都被湯飛凡一口回絕了。

因為二十世紀之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人們的生存環境逐漸遭到破壞,大量的細菌病毒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傳播蔓延,這就導致了瘟疫的橫行。這讓湯飛凡意識到醫生只能治癒一少部分的人。只有研究疫苗,才能救治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因此他又轉投協和醫學院,開始學習關於病毒和瘟疫的知識。由於期間湯飛凡的刻苦表現,他受到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邀請。於是他背井離鄉,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國,只為實現他內心救苦救難的理想。

哈佛大學的高材生

對於刻苦的湯飛凡來說,去哈佛的學習顯然是成功的。他不但進一步掌握了微生物領域最前沿、最權威的知識,還研製出了對微生物過濾成效顯著的醋酸火棉膠濾膜,因此被美國醫學界授予微生物專家一職

美國因此想讓湯飛凡留下來。然而湯飛凡和當時大多數青年才俊一樣,出國留學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學有所成,報效祖國。因此,哈佛大學的學業結束之後,無論美國給出怎樣優厚的待遇,湯飛凡仍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回國的旅程。1929湯飛凡回到了闊別五年之久的祖國懷抱之中。

在一張白紙上作畫

回國後,湯飛凡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細菌學副教授。當時中國在病毒學領域的研究,就像一張空白的白紙一樣,沒有任何病毒學相關的醫療設施。但是湯飛凡自掏腰包,購買實驗儀器,把自己的所有醫學器材全部捐給了實驗室。才讓這張白紙上出現了美麗的圖案。這也打開了中國病毒學的大門。中國關於病毒領域的研究也開啟了

蓬勃發展的步伐

戰爭下的懸壺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湯飛凡從戰亂的炮火聲中驚醒,決心暫停病毒學的研究,投入到戰時醫療衛生事業中,堅決不做亡國奴。

前線戰火不歇,血肉橫飛,但是湯飛凡卻不顧生命危險,奔赴前線日夜堅守,治療了一批又一批受傷的軍人。可誰知禍不單行,前面的戰火未停,後面瘟疫又肆虐起來。於是湯飛凡就開始著手主持疫苗的研製工作。

1942年,天花的疫苗被成功研製出來;1943年,中國第一支斑疹傷寒疫苗、牛痘疫苗、青黴素相繼問世。這些成就湯飛凡當居首功。接二連三的好消息,不但穩固了後防的醫療保障,也鼓舞了前線軍人的士氣。湯飛凡因此成為了全國人民的保護傘

新中國疫苗研究第一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湯飛凡又帶領著團隊研製出了鼠疫疫苗,黃熱病疫苗以及減毒活疫苗等等。最艱難的是1954年,全國肆虐的沙眼,沙眼當時在中國發病率高,致盲率高。成為了當時中國醫學界的頭等難題

為此,湯飛凡主動請纓,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1955年成功分離沙眼病毒。並在隨後他還以身試毒,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以及不懼艱苦的奮戰,才讓沙眼病疫苗迅速問世。並且在此期間,湯飛凡還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病毒和麻疹病毒的相應疫苗。成為了當代的"華佗"

淪陷在漩渦中

然而好景不長,建國之初,湯飛凡就因為岳父是國民政府陸軍上將一事,想過要離開大陸。但是強烈的愛國情懷讓他最終選擇擁抱大陸這片熱土。但是1958年,湯飛凡因為岳父的關係,被陷害入獄,一時間這位救苦救難的懸壺,卻被冠以國民政府間諜,民族敗類的稱號。

在獄中湯飛凡苦思冥想,自覺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可是為何要受到如此奇恥大辱?但是人言可畏,人民的唾罵聲卻如同針尖一樣刺痛著湯飛凡的心。1958年,61歲的湯飛凡最終不堪受辱,上吊自殺了。這麼一位功勳卓著的醫學專家,死後卻沒有葬禮,沒有親友,只有妻子默默地埋葬了他的骨灰

追憶我們的"疫苗之父"

湯飛凡隨著他的死亡也在歷史中煙消雲散了。1961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徹底告別天花的國家,然而作為之一切的第一功人,卻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成就了。

19世紀八十年代,湯飛凡被昭雪平反。1992年出版了一組關於湯飛凡的郵票,以示紀念意義。並追加"中國疫苗之父"的稱號。即便如此,我們現在依然很少有人知道湯飛凡。

現今,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中國的救治成效極為顯著,疫苗的研究也逐漸取得了卓越的進展。推古溯源,這些成就無不是因為,當年湯飛凡在戰爭時為中國病毒領域打下了的堅實基礎

今我無此文,恐更難有人知道湯飛凡。無論是湯飛凡的愛國之心,還是救世濟民的情懷,都應該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應該為後人所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