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文字/萌晗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但是事實上這並不能作為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難免會犯錯,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掌握好自己的情緒。

只有這樣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才會冷靜耐心對待,防止因為意氣用事,而對孩子下重手導致孩子受傷。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在前不久,這樣一則新聞報道很讓人吃驚。報道中一位母親由於太過生氣將兒子的"要害"部位咬斷。

那麼究竟這位母親為什麼會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呢?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原來這位寶媽常年都是獨自帶著兒子在家,因為生活窘迫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賺錢。由於丈夫常年不在家,寶媽的性格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附近的鄰居都親眼目睹過,寶媽打罵孩子的場面。雖然這個孩子只有2歲,但是卻渾身都是被母親毆打的傷疤。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後來經過記者調查得知,原來當天晚上寶媽找了兒子很久都不見蹤影,等兒子主動回到家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

。她看到孩子如此不聽話,心裡湧上一股怒氣,於是生氣之下就咬斷了孩子的"要害"。

雖然事後寶媽冷靜下來,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感到萬分悔恨,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已經無法挽回,再多的悔恨和愧疚都已經無濟於事。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其實這樣打罵的教育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也非常常見。有些父母認為只有打罵孩子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他們往往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罵。

但是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很好地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還會對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那麼打罵的教育方式,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

1疏遠親子關係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打罵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傷,因為經常被打罵,他們往往就會產生諸如"自己是多餘的"、"父母不愛護自己"、"自己很可憐"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僅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父母的關愛,反而很容易誤以為是自己不好,從而自暴自棄。

面對父母的打罵,他們會對父母產生恐懼,害怕和父母相處。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牴觸,從而疏遠父母,最終讓親子關變得冷淡。

2扭曲孩子日後的教育觀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每個孩子生來就有模仿這個技能,所以他們就會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當孩子長期受到打罵時,他們也會片面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通過暴力,從而形成不正確的教育觀。而在他們今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延續這種錯誤的暴力教育方式。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不犯錯,指出錯誤並且幫助孩子改正是好事。但是家長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家長掌握了正確的教導方式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 家長要以身作則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家長的態度和舉動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對孩子有所影響,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家長做到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模仿,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到哪些事情是對,哪些事情是錯。

  • 善於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之所以愛犯錯誤,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形成區分對錯的意識。所以家長應該要善於引導孩子,為孩子講明對錯的道理,從而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少犯錯誤。

  • 不要打罵孩子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大多打罵孩子的父母都認為,打罵孩子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避免孩子再次犯錯。但是事實上,打罵反而加劇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出現牴觸情緒。在教導孩子時,家長一定要注意穩定自身的情緒,以耐心的態度教育孩子。

2歲兒子晚歸,母親生氣之下咬斷其“要害”,冷靜後表示後悔了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什麼都會的,犯錯也是一件很常見的現象。所以父母務必不要意氣用事,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