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日暖风轻春至,帘外姹紫嫣红,室内书香阵阵——左手一本《兰亭序》,右手一本《黄州寒食诗》,两相对读,煞是有趣。我经过反复揣摩,发现二帖竟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现与诸君分享。

《兰亭序》及《黄州寒食诗》均诞生于阳春三月

大概是巧合吧?《兰亭序》及《黄州寒食诗》虽然不在一个朝代,但是都诞生在阳春三月。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兰亭序》写于三月初三

《兰亭序》的开头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句是说,此文写作时间是公元353年春天,按阳历来说是在三月底四月初之间,距离清明节不远;写作地点是在今天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上的一座亭中。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寒食诗》写于寒食节

《黄州寒食诗》开头说:“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于1079年被贬黄州,至1082年已整整三年。写诗这天是在黄州过的第三个寒食节,也是暮春之初。

因此,这两部神作的写作时间都在阳春三月。

《兰亭序》及《黄州寒食诗》书体相同

在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中,行书的使用范围最广,在书札和文稿中使用行书,容易辨认,又容易书写。因此,行书诞生后,所有书家都对其喜爱有加,并常常使用;不但是书家,即便今天,我们在纸面书写时,大多也用行书。行书可谓“大众情人”!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于隶、楷、行、草诸体皆擅;苏轼,则擅长楷、行书。若从这个维度比较,似乎苏轼难以望“书圣”之项背。

后有好事者,评出我国古代十大行书,依次是: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王珣《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帖》、李建中《土母帖》。这十部法帖,实为研习行书之范本。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其中,王羲之《兰亭序帖》位居第一,可谓实至名归;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位居前三,足可见其水准之高。在《兰亭序》及《黄州寒食诗》卷首,均有一方“神品”印章,说明两帖属于一个品级。

《兰亭序》及《黄州寒食诗》均具有开创性

王、苏二人均为开创一代风气之人物。

王羲之的书法首先是对汉魏书风的继承。在汉魏书家之中,王羲之最推崇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东汉“草圣”张芝,另一个是三国时钟繇。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汉张芝《冠军帖》局部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记载过王羲之的一段话: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从这段话,除可看出王羲之的自负,还可看出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的。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王羲之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是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因此,书圣的字总摆脱不掉阴柔、姿媚的影子。等他年纪渐长,已不满足于卫夫人所授笔法,而改向其他前辈学习。他学习张芝的用功,因洗笔把门前的池塘都染黑了;他学习钟繇的楷、行书,取其结字灵动,而去掉浓浓隶意;他还游历各地,广泛临摹碑刻、摩崖,让作品增加阳刚之气。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钟繇《贺捷表》

例如,他的《十七帖》笔力雄健,被称为草中之龙。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开创一代新风,并笼罩此后近1700年中国书坛。王羲之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看到他的字时,即惊为天人。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再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我觉得看一个人学过哪一家,观其楷书可见端倪。

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写过一方《表忠观碑》。今看此碑拓本,便知苏轼习过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此篇苏字,颜体特征突出,具雄健之美。再观其行书作品《寒食诗》,也能看出颜体的影子。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苏轼楷书出于颜体

但苏字结体多取欹侧之势,不像颜字结构平稳,因此更显灵动。我以为,他显然又受到了李邕的影响。加之苏东坡诗、词、文、画皆佳,因此他的字又具有浓浓书卷气。黄庭坚戏称苏字为“石压蛤蟆”,就是有的字形“肉而扁”,这是苏字不足之处,但也是苏字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地方。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寒食诗》局部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为宋朝书法四大家,苏轼排在第一;而《寒食诗帖》又排在苏字第一。苏字在“晋尚韵”“唐尚法”基础上为之一变,变为“尚意”,开宋之先河,所以具有创新意义。

推陈出新、先破后立,这就是王、苏二人的共同之处。

尽管我们找到了《兰亭序帖》和《黄州寒食诗帖》三大相同点,但其不同点更加显著。

《兰亭序》和《黄州寒食诗》作者做书时境遇不同

王羲之写《兰亭序帖》时可谓春风得意。

魏晋之际,“琅琊王氏”为名门望族,曾把持东晋朝政多年,势力无人能比。时人有“王与马(司马),共天下”一说。其中,王导是东晋政权奠基人之一。王导是王旷的堂兄,而王羲之是王旷的儿子。王羲之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位居高官。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绍兴兰亭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人在会稽之兰亭相聚,饮酒赋诗,其乐融融。王羲之时年五十,正值人生巅峰。《兰亭序》中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说明王羲之的号召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见王羲之的恢弘气度,故其书自有一种雍容大气。

反观苏东坡,写《寒食诗》时,正值落难之时。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东坡赤壁遗址

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变法派执政后,无情打击反对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因此,发生了类似文字狱的“乌台诗案”。苏轼在坐牢数月后,侥幸保住性命,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没有实权,生活艰难。为补贴家用,他与家人在东边坡地开荒种田,因此才有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寒食节,苏轼面临凄风苦雨,想起不幸遭遇,心灰意冷。于是,他把风雨如晦的景色和凄凉的失望心境,流诸笔端。作品无意于法度,纯属随意写出,是真实心境和书法水平的自然流露,是“无意于佳乃佳”。

《兰亭序》和《黄州寒食诗》涉及节日风俗不同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上巳节游春

《兰亭序》作于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此节早在汉朝就有了。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每年上巳节,官员、百姓皆有“祓禊”的习俗,人们聚于水滨,或洗涤除垢,或秉火求福,以消除不祥;后来,又增加了春游赏景、曲水流觞等项目。魏晋以后的上巳节,大概只剩了赏景游玩的节目了。过节时,皇室贵族、王公大臣及文人雅士,来到水兵宴饮。为了增加乐趣,在地上开挖曲折水沟,大家围坐两旁,水里漂着酒具,酒具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是为“曲水流觞”。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曲水流觞

官员和文人做诗后需要结集,按规矩要请人作序。谁来作合适呢?当然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王羲之身为右将军,属于三品大员,书法又最好,大家一致推举他来写。王羲之借着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酒力加持,心手双畅,一气呵成这篇震烁千古的《兰亭序》。

《黄州寒食诗帖》写于寒食节。寒食节据说起源于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因此这天要严禁烟火、吃冷食,以寄托哀思。除此以外,寒食节还有扫墓、祭祖、插柳、踏青和放风筝等习俗。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

苏轼被贬黄州,远离故乡几千里,哪有条件去祭祀先人陵墓呢?两月来凄风苦雨,到处又湿又冷,外出游玩散心也无可能。厨房里空空荡荡,一爿破灶,一堆湿柴,锅里只有冰凉的菜叶。猛抬头,见门外乌鸦飞过,嘴里叼着纸钱,才知道今日是寒食节。望远方,祖坟在万里之外,想哭而不得;皇帝不待见自己,有苦无处诉。真是“天也凉,心也凉”,简直绝望到了极点。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苏轼的这两首诗,实话说并非佳作,甚至在格律上也不讲究。但由于出自作者内心真情,又通过绝伦的书法表现出来,人们的注意力马上从诗的内容引到了表现形式上。那从小到大、从细到粗的字体,起伏跌宕,绝不犹豫,一气呵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季节不同,风俗不同,心情自然不同,出来的作品差异巨大,特别是书法作品。

《兰亭序》和《黄州寒食诗》的不同命运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王羲之画像

据说,那天聚会之后,后来王羲之重写数十遍《兰亭序》,竟没有一遍比得上那篇原稿写得精彩!因此,他把这幅作品当做宝贝珍藏下来。后来他把此帖传给第五个儿子王徽之,通过王徽之一代代传下去,到了第七代孙智勇和尚手里,智永又传给弟子辩才,辩才被御史萧翼哄骗,于是这幅字进了大唐皇宫,最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殉葬在昭陵中,一代国宝从此消失于世间。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帖,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等人的临摹作品。其中,最接近王羲之风貌的当属冯承素双沟填墨的“神龙本”。尽管不是真迹,但也是“下真迹一等”,被乾隆爷列为“神品”。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神龙本《兰亭序》

《黄州寒食诗》的命运更曲折。它诞生后,辗转八百多年,数易其手,至清代列入乾隆内宫《三希堂法帖》集,后有乾隆跋语,并将其列为“神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它躲过一劫;后流入日本,又一次躲过东京地震火灾;二战期间,盟军轰炸东京,此帖仍安然无恙。后由王世杰先生从海外高价购回,归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岂非奇迹!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苏轼画像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寒食诗》


春日读帖:王羲之《兰亭序》及苏轼《黄州寒食诗》之异同

《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和《黄州寒食诗》,文与书可谓珠联璧合——名家、名文、名帖合为一体,不但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因此它们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珍品。“文章千古秀,仕途一时荣。”如今,斯人远去,但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传之万代而不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