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Coco來到公司上班一直能力都很強,也得到了老闆的肯定,上升到部門主管,幾年之後公司的經理被別的公司高新挖走,老闆想在公司內部提拔一個人上來,Coco以為會是自己的時候,老闆確選擇了Amy。



Coco非常失落,正好到了年底繁忙季節,Amy做了經理,Coco的一些工作職責就承擔了更多。Coco一時感覺壓力非常大、又總覺得前途渺茫,她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在Coco心裡沒得到升職是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行。其實老闆沒有選擇Coco只是考慮到她剛結婚不久可能要孩子了,而 Amy家庭穩定孩子上幼兒園了,並非不認可她的能力。



Coco這便是職場上典型的僵固型思維模式。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一、什麼是僵固型思維?


僵固型思維是由斯坦福大學的德韋克(Carol Dweck)教授提出的。


僵固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相對固定的,並把注意力集中在“證明自己行還是不行”上。


擁有僵固型思維模式的人都有這些特徵:

1. 在面對挑戰時,容易放棄,擔心困難的任務會證明自己不行;


因為害怕證明自己不行,所以乾脆不去做,這樣就避免了自己的擔心。


2. 把批評當做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自己的價值由別人評價決定;


如果領導指出哪裡可以做到更好,就覺得是對你能力的否定。


3. 覺得努力是一件可恥的事,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說明你能力不夠,所以就算努力,也會偷偷努力;


在公司開月會,第一次老闆要求做ppt的時候,小李就做的很好,我們都說“你是不是準備了好久”,他趕緊回答說“沒有、沒有,自己也是早上來公司現做的”。


4. 別人成功時,會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敗,因為別人做到了而自己沒做到,那就是證明自己不行;

好比兩個人寫同一個主題的稿子,另一個人中稿了,而你確沒有中,就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5. 本質是一種防禦的心態,會把注意力從關注怎麼做事轉移到關注怎麼維護“我很強”的自我形象上去;


如果一心想著怎麼把事做好可能需要花5個小時,而你覺得我如果要5個小時才能做好,那同事覺得我有多Low?所以我必須在2個小時內完成,結果肯定不如花5個小時做的好。


通過以上特質我們可以看到擁有僵固型思維的人,他們很容易一次失敗後徹底放棄,就認為自己不行,沒有能力。

他們很害怕犯錯,為了避免證明自己不行,他們寧願選擇自己不去做,他們只想人生一帆風順害怕經歷任何失敗。


其實也是內心的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而這種不安全感則來源於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常常都會遇到批評、挫折、困境、挑戰,而這種僵固型思維往往就成了我們職業生涯發展的最大阻礙。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二、僵固型思維會對我們職業發展造成什麼阻礙呢?


僵固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而能力如何?其實就包含著我們看待挑戰、失敗、努力、批評、它人評價......的態度,態度決定我們做出什麼行動,進而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

1、影響職業生涯的穩定

我們一生最長有40年會在職場上,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不去想辦法解決。只想通過換工作來解決問題,結果會發現換來換去,問題從未得到解決,只會陷入“出問題換工作,換工作出問題”這樣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中。


2、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很難進步

在心理學中,有種思維方式叫「確認偏誤」:如果你已經開始相信一個信息,那麼你很難接受和這個信息相悖的其他結論,你會不由自主地挑剔對方的錯誤,以便維護原有信息在自己心目中的正確地位;

因為你把批評當作了否定自己,你就很難意識到通過對方的信息來總結經驗,提升自己。人需要自省,更需要認真分析為什麼別人會批評你,他的角度是不是有什麼不同,看到了我沒有想到的東西。

3、會錯失很多機會

因為你認為能力是固定的,比如公司有一項新業務、新的模式出來的時候,領導會叫大家主動的自薦,而你對自己的本能反應是“我沒做過“我不行”“我不會”,於是就放棄了。你沒想過“我試試”“我突破一下自己”“我可以邊嘗試邊學習遇到困難再解決”,這樣可能就抓住了良好的機會。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三、如何突破僵固型思維,實現職場新突破

1、轉變思維,把僵固型思維轉換為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簡單的說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後天的努力、不斷的反饋、積極有效的策略。

成長型思維的特點:

1. 關注能力成長,歡迎挑戰,把挑戰看作能力成長的機會;

2. 把批評當做一種幫助自己改進的反饋;

4. 以努力為榮,當做激發能力的手段;

5. 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吸取經驗,變成自己經驗的一部分;

6. 相信變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重要,怎麼發展才重要:


真正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最主要就看他的成長性思維,因為他們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可以後天鍛鍊的,努力也無比光榮。


即使沒有生來的能力和天資聰明,他們依然選擇努力去超越現在的自己。


邁克爾•喬丹說:你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他看過,他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喬丹也不是籃球天才,他其實也許是體育史上最刻苦的運動員。


眾所周知,喬丹都沒有入選大學籃球預備隊;在NBA選秀中,頭兩支球隊也放棄了他,真是個不小的挫折!只要提起喬丹,我們就能想到他有多麼了不起。但在那時候,他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球員。


喬丹被踢出大學籃球預備隊後大受打擊,他重新回到高中隊裡繼續努力。


他每天清晨6點就出門練球,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裡,他在自己的弱項上也下了很大工夫——他的防守能力,以及運球和投籃技術。


教練也很驚訝他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有一次,當球隊輸掉賽季最後一場比賽後,喬丹連續練了好幾個小時投籃才停手,他是在為來年作準備。


即使在名利雙收之際——被公認為一名運動天才之後——他對練習的執著依然讓人唏噓不已。前公牛隊助理教練約翰•巴赫稱他為“一個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天才”。


喬丹為什麼能成功就是因為他擁有成長型思維,雖然前兩支球隊放棄了他,他並不覺得他就不行。而是回到了高中隊裡來繼續努力,不是沒有策略的努力,是找到自己的弱項一項一項來突破。


即使輸掉了比賽,也沒有半分鐘的沮喪,吸取經驗馬上投入練習,來年再戰。名利雙收後也是同樣執著練習,我們可以看見在喬丹的眼裡能力沒有極限,自己超越自己。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2、 把錯誤看做學習的機會


阿里雲的總裁王堅老師在給浙江大學校友做演講的時候。


他毫不諱言地講起自己最初在阿里雲時,所犯的各種錯誤。談到這些錯誤時,他說:

學費是一定要交的,我很高興,這些學費一開始就交了。如果是交在後面,那也許阿里雲的發展就不一定能夠承受得起。

正是這種對錯誤的開放態度,支持著他從一個大學老師不斷轉型,最終把阿里雲這件事做成了。

(1)總結錯誤,把錯誤當作學習


《原則》這本書裡還講到了橋水公司對錯誤的態度,就是公司不會懲罰員工犯的錯誤,而是鼓勵員工討論所犯的錯誤。


為此,公司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錯誤檔案,把所有人所犯的錯誤記錄下來,供公司其他員工來學習。


在提到為什麼要對錯誤保持這種開放的態度時,這本書的作者說:


錯誤是一定會犯的。如果我們懲罰錯誤,其實就是鼓勵大家把錯誤都藏起來。這樣,我們就失去了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這對公司的損失會更大。


美國的奈飛公司也是有一套透明的反饋系統,透明文化,讓錯誤無處遁形,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可以學習。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2)制定犯錯計劃


很多人都會為說錯話、做錯事懊惱不已,影響工作和生活,該怎麼辦?”

這對於他們來說,錯誤意味著失敗和對自己的否定,他們很少從反饋的角度理解錯誤。


成長究竟怎麼發生的?


人的大腦有儲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讓我們焦慮,另一方面也在不斷訓練我們的大腦。挑戰越多,大腦就會變得越複雜,相應地,人的能力也在不斷增長。


我們與環境的互動越多,獲得的反饋機會就越多,我們就成長的越塊。所以要從反饋的角度看待錯誤。

陳海賢老師在自我發展心理學還說到:


另外我們還可以給自己制定犯錯計劃,每週範五個錯誤,記錄下這些錯誤,反思這些錯誤的後果是否如你所想的那麼嚴重,並思考你從這些錯誤中學習到什麼。多做多錯,如果你沒能在這一週之內犯足五個錯誤,可能證明你做得不夠多。

亞馬遜CEO傑夫.威爾克,就經常以兩種方式挑戰自己的思維模式。第一種是通過創造“嚴酷”的經歷,身處逆境時,激發深層次的自我反身。第二種是故意提出問題,推倒自己原有的想法,挑戰自己的思維模式。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3)把失敗當作學習

愛迪生當時在發明電燈泡的時候,曾經嘗試了1600多種不同的耐熱材料。據說當他試驗到第1000種材料的時候,有一位記者過來問他說:“愛迪生先生,為了發明電燈泡,您已經失敗了1000次了,為什麼還不放棄啊?”


愛迪生說:“我沒有失敗1000次,我是成功了1000次。因為,我成功的證明了哪些耐熱材料是行不通的。”


愛迪生面對失敗很樂觀,當作學習了這麼多材料不行。換作僵固型思維的人,哪敢想失敗1000次,恐怕心早已支璃破碎。


如果愛迪生不把這1000次看做學習的機會,都當成了失敗,而停止了試驗。也不會有後面1600次實驗後的成功。


從失敗中總結學到了什麼寶貴的經驗,下一次才能避免範同樣的錯誤,一次一次推動事情的進步。更要懂得追求怎麼改變自己,取的下一個成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失敗上。

職場快速逆襲的人都有同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3、擅於學習,勇於突破自己

學習首先你要知道自己不足的方面,再專門找到解決的辦法,然後在實踐中刻意練習。


比如做電話銷售,為什麼你的電話別人總是不聽完就掛了,那就先總結有哪幾次是別人聽完了的,是那幾個關鍵點掌握的比較好。


沒聽完就掛了的,是在哪幾個關鍵點。這樣就知道如何更好的控制節奏與客戶溝通。


還可以認真聽比你業績好的人他們打電話的話術是如何說的。他們搞定一個訂單,去請教怎樣從最開始談判下來的,學習它人所長利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接下來就是把感悟和訓練結合在一起來使用。


很多人接到電話銷售賣房子、賣保險、做貸款、賣理財產品的銷售員電話,都是沒聽完就直接掛掉了,被拒絕後,首先要思考存在的不足,分析不足,學習如何改進,再接試驗,總結經驗,不斷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想在職場越混越好,關鍵因素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把你的僵固型思維轉變成成長型思維。通過正確看待失敗、把錯誤當作學習的機會、勇於突破自己來實現。

以上,共勉!

參考:《遇見成長的自己》《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陳海賢自我發展心理學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