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產業為什麼能贏來絕佳機會?

從簡單的高純度單晶硅切片"晶圓"到能夠每秒進行上億萬次計算的芯片,被業內人士稱為"Foundry"的晶圓代工廠向來必不可少。而在這個行業中,臺積電更長期擁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霸主。

但就是這個佔龍頭地位的臺積電,卻在近日"連發"兩起化學品汙染生產線的嚴重事故:受到影響的16/12納米兩種製程晶圓數量達到上萬片,再加上工廠隨後的停工檢查,這無疑將極大影響下游產品的正常出貨——值得一提的是,在事故波及的客戶名單上,華為也赫然在列。

中國芯片產業為什麼能贏來絕佳機會?

圖為加工中的完整晶圓,其上包括數十張芯片。

具體來說,這些16/12納米制程的晶圓的客戶實際不止華為一家:作為當下市場性價比最高的芯片產品,諸如英偉達、聯發科、AMD等芯片大廠也將旗下產品交由臺積電進行生產,這些客戶一併把臺積電16/12納米制程業務的營收佔比推到了五分之一以上,僅次於最先進的7納米芯片業務,後者的主要客戶就是蘋果公司。

而多達上萬片受影響的晶圓必然將嚴重打擊臺積電的加工業務——上千萬美元的損失尚在其次,關鍵是客戶各類產品急需的數十萬芯片無法及時供應。

中國芯片產業為什麼能贏來絕佳機會?

圖為索尼和微軟的兩款主力遊戲機,它們的視頻芯片都由AMD供應。

儘管臺積電方面聲稱這些產能的落空將在本年第一季度內補全,但下游產品因供應不足的漲價將無可避免:包括英偉達暢銷的"帕斯卡"系列架構顯卡(10系列)、最新上市的"圖靈"系列架構顯卡(20系列)、華為低端系列手機處理器,以及高端的P90處理器、以及AMD供應個人電腦以及各種遊戲機的顯卡,這些產品的芯片供應都高度依賴臺積電的12納米/16納米晶圓生產業務,而它們又無一不是當前國際電子消費市場炙手可熱的當紅產品。可想而知,"斷人財路"的臺積電今後的訂單情況可能不會太好看。

中國芯片產業為什麼能贏來絕佳機會?

圖為SK海力士的晶圓、內存芯片和移動硬盤成品。漲價風波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慾。

當然,在這起晶圓遭"汙染"的事故當中,臺積電其實背鍋背得有些冤,因為直接造成事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臺積電本身,而是臺積電從其它化學供應商手中購買,用來進行光刻製造的輔助化學產品"光刻膠",晶圓遭汙染的原因自然是光刻膠中摻雜了有害雜質。

儘管臺積電已經將直接責任釐清,並向上遊供應商提出追償,但在整起事故中臺積電疏於管理、有偷工減料之嫌的責任依舊難以撇乾淨:最起碼在驗收光刻膠的質量環節上,臺積電的內部管控出了大問題。

中國芯片產業為什麼能贏來絕佳機會?

圖為不同光刻製程的精細度對比,可見整體工程難度呈倍數上升。

問題就在於,這已經不是臺積電最近第一次犯錯了:在去年8月,臺積電的信息安全管控同樣破了個大洞,導致機臺的硬件遭遇計算機病毒汙染並停產,該事故預計損失可能超過上億美元,並同樣極大影響了7納米和12納米制程生產業務。

而可以肯定的是,在一手創辦臺積電的張忠謀於去年年中退休之後,這些密集的安全事故將動搖臺積電在晶圓代工行業的佔有率,這對於下游行業而言自然難免有影響,但留下的市場真空對"同行"來說將是難得的機遇:如果中國大陸的晶圓芯片代工業不能迎難而上,這些空缺就將很快為西方和日韓的競爭對手填補,從而失去芯片製造全產業鏈不受制於人的絕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