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告訴你,在備考研究生的同時如何準備法考?(六千字詳細版)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15級胡俊良

寫在前面

2018年裡作者的個人考試經歷:

師兄告訴你,在備考研究生的同時如何準備法考?(六千字詳細版)

6月16日,英語六級;

7月1日,日語N2;

9月22日,法考客觀題;

10月20日,法考主觀題;

12月22日、23日,研究生入學考試。

師兄告訴你,在備考研究生的同時如何準備法考?(六千字詳細版)

去年這時想到這些完全還沒著手準備的考試慌得一匹,但一場場考試還是都過來了,也沒耽誤每個週末打球看劇看電影。

關於過去一年最想分享的經驗其實是一句話:

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省下來的。

面臨畢業的同學們往往會在多個選項之間猶豫,艱難取捨。而我的建議是,作為朝氣蓬勃的青年大學生,不要輕言放棄。去多挑戰,去多學習,去期待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才是大學。今天在苗sir的平臺,和大家分分享一些關於法考的經驗,希望能對正在備考的同學有一點幫助。

開始正文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作為2018年改革後的第一次考試,去年的我們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特別是主觀題考試,更是在摸索中前進。但不管怎樣改革,考試形式,甚至考試內容(比如今年刑訴法應該會大改)怎樣變化,這些我們都不用擔心。面對考試,有一點,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收集信息,選擇資料,有的放矢地安排學習進程,協調備考與其他工作的關係,這些能力本身就是考試的一部分,甚至是我們未來生活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回到乾貨

關於考試本身,備考今年法考的同學們想必已經耳熟能詳,這裡就省略吧。

一、複習科目的順序建議

對於法考8門專業課(主觀題7門),一個科學的學習流程可以事半功倍。這裡我推薦的科目順序是:

刑法(最成體系,最容易整理出知識框架,後面也不容易忘)

民法(比較繁瑣,因此更要花時間整理出自己的記憶框架,基礎知識必須牢靠)

商經(更加繁瑣,而且沒有知識框架可言。但是民商互通,應該結合學習)

民訴(實體法接程序法。而且民訴是法考相對簡單的科目,此刻可以放鬆一下下)

行政(同樣也較繁瑣,注意各部分比較學習)

理論(理論包括法理、憲法、法制史等。其中憲法與行政法聯繫密切,因此建議結合學習)

刑訴(兩門訴訟法錯開學習。刑訴歷年都是難點,今年應該還會大改,但個人認為主要會加入監察法內容,因此反倒會重點突出,不要太慌)

三國(最簡單的一門,好好記下背誦版即可)

二、第一輪——精講階段

第一輪的學習,按照各機構進度首先是精講階段,八本厚厚的教材夠從3月喝到5月(這時我還沒開始學習,當然我沒看過……劃掉)。

不過其實也不是每一門都需要從精講開始。民刑兩門當然需要多花時間,特別是今年的刑訴一定要格外重視。商經大部頭也要多花些功夫,不過也要學會取捨,突出重點。商法特別是公司法部分多熟悉幾次,特別是改革後18年考試中商法比重很大,經濟法部分不難但太過瑣碎,很難記憶,挑重點去學。

理論法前期後期都只需要聽法理和憲法就夠了,歷年來很少有人會花時間去學法制史和其他部分。行政法中國家賠償法部分根據時間可以放一放。至於三國,如前所述,只看背誦版也夠了。上面曾經明確說過,國內的法那麼多都考不過來,考什麼外國的法。所以能節省時間就多節省吧(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有多寶貴)。

我在這一階段雖然沒看精講教材,但我找了各家機構的內部講義,內容相對較少一些。但我還是不推薦在不報班的前提下使用這些內部講義,會很坑的。一來報班學員肯定會有其他材料輔助,二來內部講義是針對時間緊張的在職黨,儘量不要讓自己成為時間緊張的一份子,時間是過關的最好保證。

三、第二輪——精講後的真題

一輪複習過後要緊接真題,最好是聽完一門課程,就跟一科真題,有助於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當然先過一輪講義再統一做題也行,看個人風格。

關於真題,前期先做章節練習,考前再做編年真題。在刷題過程中,還是要把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及知識點記下,將來重點複習。要把刷題作為一種記憶方式,通過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以點帶面,逐步掌握整個知識體系。

法考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抱著教材機械記憶,而要在理解老師講解的基礎上,在做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記憶,最終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到了背誦版階段,也不要著急一拿到背誦講義就去背,還是要先聽一遍老師講解,聽各科老師的重要考點和背誦技巧,當然儘可能的高倍速聽課。

關於聽課筆記,看個人習慣,個人建議此時劃重點勝過做筆記,對於那些需要對比學習的內容,可以自己建立表格、公式輔助記憶。當然,一些機構的背誦講義的表格已經夠用。

記憶的方法,是一個將廣泛的知識壓縮再展開的過程。通過口訣或者邏輯把龐雜的知識壓縮進順口的一句話幾個字中,到了考場上又能把他們展開,應用到題目中去。法考的記憶不要求精確背誦,而是識別,是在我們面對選擇題時能夠準確定義考點和選取知識。主觀題會提供法條,同樣不需要太多記憶任務。

此後按機構流程,會有他們的模擬題階段,但我不建議留大段時間給模擬題。真題是最好的資料,刷多少遍都不為過(能刷兩遍就不錯了),而模擬題質量參差不齊,對真題把握也不一定準確,建議不要輕信,可做適當參考。

四、最後一週

不過,不論你是從幾月份開始的,前面的講義、真題刷了有多少遍,到了最後一週,我和身邊的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忘光了。

到最後一週前,所有的學習進度都已差不多到頭了,該要做最後衝鋒的時候,反倒會因為不知道該幹什麼而慌,進而感覺自己什麼都記不起來了,這很正常。想想我們大學這麼多年過來,哪一次期末考試不是靠著最後一週的功夫拼命過關。其實法考,以及大部分考試也都一樣。備考最關鍵的,往往都是這最後一週,甚至考前幾小時(說不定進考場前看到的就考到了)。所以,到下考場之前的任何一秒都不得鬆懈。這個時候,如果背書背不進去,那就去刷題,去刷編年真題,不用管正確率,注意自己知識掌握的薄弱點,重點強化。如果做題也做不進去,那就聽課。我們當時和同學一起拼了瑞達和指南針的考前聚集(沒錯我們都買了,他們考前衝刺的方式不同,瑞達靠預測題帶知識點,指南針重基礎還是過講義),最起碼,看著這些老師熟悉但不想再見的面孔,心裡還是更踏實一點。

五、主觀卷

至於主觀題,因為是第一年考試,不光是我們考生,連機構也沒有做好準備。10月20日的考試,指南針的書到10月初才發貨。某些機構倒是早,但也早不到哪,講的也不太好,還特別的貴,是真的坑。

所以我們很多人都充分發揮資源收集能力,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講義以及課程(獲取方法涉及版權,不宜公開傳授——其實怎麼找資料大家都懂)。主觀題不考三國,也就是7門。但是今年的考題很有改革風貌,不是傳統的一科一題,而是將民法、商經、民訴結合成一道13問的大案例。刑訴更是直接給了一堆案情和證據材料,只問你該案如何如何,自由發揮去吧。甚至對商經和行政設計了選做題。

法理去年沒有與其他單科結合,只有一道單獨命題。關於法理,在此強推指南針的杜洪波老師,關於破解論述題的技能實在太強,考前聽到他的人都感慨相見恨晚。

今年題目還會怎樣出新,聽法考老師們預測吧。不過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牢牢掌握基礎知識,認真複習此前幾年案例題,總是沒錯的。

我自己聽過的比較推薦的老師們

好了,最後我把自己聽過比較推薦的老師請上。有許多同學直接選了某一家機構,全程跟學習包。當然無論跟誰,只要認真複習,最後都能通過。只是發現更適合自己的老師,會讓學習更加輕鬆,甚至愉快(假的,愉快是不可能愉快的,老師講笑話時候能偷著樂一下就不錯了)。

民法:鍾秀勇,孟獻貴

民法鍾秀勇是男神了。我全程民法幾乎只聽了他的,特別是在主觀題時候看到那13道題的大案例有很多難點他都講到了的時候別提有多感激。

優點:講授內容豐富詳實,理論功底深厚,同時也是特別有法學情懷的一位老師,正能量爆棚。對於剛開始備考的同學能提高學習興趣。

缺點:書厚,課程時間法考最長。而且將知識點逐個拿下,缺乏知識體系,容易散落。

孟獻貴的優缺點與鍾秀勇剛好相對。孟的書薄,重點突出,適合時間少的人,而且強調體系化,在交流中有同學表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建立知識框架。缺點嘛當然就是不夠全面和深入,更偏應試。如果願意學好民法,當然推薦老鍾;只希望能法考民法過關,也可以只聽孟獻貴。

其他老師還有方誌平,前法考出題人,不過我沒聽過,不贅述了。

刑法:柏浪濤

我全程也幾乎只聽了柏浪濤。柏神優秀的邏輯思維,強大的知識體系,以及獨到的解題思路,無可挑剔。最關鍵是人帥還聲音清脆,這在考試的苦海里可是一葉方舟!缺點......原諒我挑不出他的缺點。

據說徐光華也很優秀,同樣我沒聽過,也沒辦法推薦了

商經:鄢夢萱、郄鵬恩

鄢夢萱老師乾貨滿滿、雷厲風行,講課重點突出,敢於捨棄非重點,口訣實用,而且被認為聲音是最好聽的女老師。相對更適合有基礎的學生。

郄鵬恩則也就更適合沒有基礎的學生,而且更有體系。不過個人感覺講的太淺、範圍太窄。

商經在將來的法考中比重會越來越重,還好商法比較穩定,而經濟法和知產相對更不可控,考到冷門知識也是正常。備考時要掌握複習技巧,懂得適當放棄。

行政:李佳

其他老師我就不推薦了,聽過李佳課的人都懂。指南針技術流三劍客之一,教學認真、人特善良,時而嚴肅時而逗比,是很用心在為考生著想。我一個對行政法如此不感興趣的人,如果不是李佳,甚至可能整個放棄行政法。李佳老師一樣無可挑剔。

民訴:戴鵬

同樣,民訴我只聽了戴老闆的。指南針技術流三劍客之二,戴老闆的“步驟式”層層推進方法解剖知識點非常高效,個別難點也可以結合老師的圖表充分理解。民訴會是一門越學越簡單的課程,戴老闆作為一個司考前三卷359,總分460的男人,曾被呼籲一人來講8門科。法考民訴,有戴老闆就夠了。

刑訴:向高甲、左寧

向高甲的口訣容易記憶,講義精煉,化繁為簡,也很用心。缺點在於不夠詳細,不夠深入,當然應付法考也足夠了。

左寧,指南針技術流三劍客之三。理論比向高甲更深入一些,也更容易把握體系。字正腔圓,聽課體驗更佳。

關於刑訴,前面已經多次強調,歷年來是重點難點,今年尤其要格外重視。傳說中的“可以”、“應當”傻傻不分只會在刑訴中出現,知識點易偏,難起來變態。一定要先牢牢記憶基礎概念,理清程序不同階段,不同階段甚至可以單獨學習,最後再串聯到一起。當然也一定不要有畏難情緒,相信會者不難,難者大家都不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理論:白斌、杜洪波

客觀題階段推薦白斌。講課風格獨特,口訣魔性高效,講義足夠精煉,標明重點還註明躲坑。白斌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充滿法治理想,同時幽默風趣,法考期間聽他的理論課還是不錯的體驗。當然要說缺點,他的口音有點...

主觀題階段找不到白斌,就聽了杜洪波,結果如前所述,相見恨晚。他的主觀題破解方法,不僅能讓我們在一週之內對一無所知的論述題變得得心應手,而且他的方法可以應用到將來的考研甚至文書寫作當中,聽他開口便見其功底深厚。

理論法是法考中性價比最高的一門學科。沒什麼難度,背到了就有分,而且分值佔比極大,和刑法、刑訴放在一張卷裡,要拿分就靠它了。當然法制史和法治道德、司法制度部分就靠樸素的法感覺吧,重點要放在憲法和法理兩部分。

三國:楊帆

三國第一人,毋庸置疑。楊帆對於考點和命題風格的掌握已經遊刃有餘。三國本身難度不大,分值也不高,得分率最高,所以佔用時間也最少。踏踏實實跟好楊帆,而且之從背誦版開始,做好真題和模擬題就夠了。

其他

師兄告訴你,在備考研究生的同時如何準備法考?(六千字詳細版)

(一)關於要不要報班

還是因人而異。個人感覺報班最大的好處在於學習氛圍,適合自制力不強的同學,這和學習語言的報班作用是不一樣的。

但報班只跟一家機構,老師選擇上不太自由,時間規劃上也不太自由。

現在學習資源遍地都是,有基礎又有自制力的同學還是更建議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制定計劃,安排學習。

(二)關於機考

這個也不用擔心,適應一下,反倒可以省下塗卡時間。將來面臨的許多考試都會機考化,要習慣計算機時代的變化。當然,考前還是要做在電腦前模擬幾套,畢竟盯著屏幕一坐三個小時還是很累的(像我寫完這篇現在就很腰痠背痛了……)

(三)關於學習或者備考的時間安排

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不太適合經驗共享。不過既然是經驗貼,我還是該把自己大致進度貼下來,以供參考,但絕不推薦。

7月中旬開始第一輪複習,只看上面提到的內部講義,基本三天或兩天一門,當然法理和三國沒聽,日聽課時間10小時左右,半個月時間刷完了第一輪,基本啥也沒記住。

8月1日切割第一輪未完成進度,開始背誦版聽課記憶,還是平均3天一門,趕在月底完成第一輪記憶。

8月底緊接著開始真題,依然2-3天一門,同時進行第二輪背誦本記憶。

可想而知,刷完一次真題已經距考試不到10天。此時如前所述購買了考前聚焦課程,在聽課、背書、刷套卷、整理筆記中度過。

這不科學的進度和強度,實在不推薦。為了減壓,每天中午聽著音樂劇裡聽高音狂飆,反倒更不利於晚上睡眠。

主觀題階段要兼顧法考和考研,主觀題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時間安排比較混亂。大致是前半個月白天覆習考研,晚上覆習法考。最後十天全面複習主觀題,只留下英語每天繼續。其實主觀題階段的複習計劃更要見仁見智,大家也都在探索中前進。當然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注意健康和休息,給自己安排合理的放假時間,同時更要有豐富的業餘生活來調劑備考的枯燥。比如過去一年我們每週六晚的打球是沒有中斷的,每天的跑步也是直到考前最後一週。

推薦:蔣四金的司考411,及時瞭解各階段重要乾貨。

寫在最後

這一年緊鑼密鼓的考試生活說不累是假的,但這也都是必須經歷的。選擇某一條路總意味著要犧牲很多。不過,當聽到8月底日語N2通過、六級通過;9月底法考客觀題通過,11月底法考主觀題通過的時候,雖然最重視的考研結果還懸而未決,也算自己這一年不白遭水逆。

最重要的是,拋開結果不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收穫滿滿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會激發人的思考,理清許多思緒,積累應對問題的能力,以及平和麵對困難的心態。這一切,都是我們將會終身受用的。

對於即將準備法考+考研的師弟師妹,要知道在這接下來的一年裡,不是隻有考試,還有真實的生活。考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休息和娛樂才能更好的面對考試。合理安排時間,特別要注意身體,健康是一切工作最重要的基礎。

最後祝各位朋友們在新的一年都能取得好的成績:

At New Year and always, May peace and love fill your heart, beauty fill your world, and contentment and joys fill your days.

Wishing you a sparkling, bright and happy new year!May the season bring much pleasure to you!

——by Kev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