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教師覺悟生命意義才能有好教育

未來對教育者的要求需要提高到完善生命的高度,教師的生命覺悟如何,必將影響更多的生命覺醒,這應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

北師大教授:教師覺悟生命意義才能有好教育

當人們被疫情關在“籠子”裡,當災難將世俗生活的外衣一層層剝下,面對吃飯和健康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時,人們才能停下匆忙的腳步,迴歸生活和生命的本質。只是危機和生命的代價太痛,如果還有人不能醒來,或許真的無藥可救了。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又一直沒有清晰答案的問題。但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涵蓋職業、愛情、婚姻和家庭,如果沒有找到答案,其他方面的問題也不容易解決。

出於生存的基本需求,許多人不假思索地跟隨潮流,以金錢和職位作為人生成功的目標。比如,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就提供各種培訓機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培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就提高待遇,後來發現待遇同樣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在潛意識中預設了一個假定,如果物質需求和慾望得到了滿足,人們就會感到幸福。這從根本上低估、忽視了人們對於精神的需求絲毫不少於對物質的需求,不知道精神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

事實上,所有的痛苦都源於自身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且慾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因此,深陷慾望的牢籠無法掙脫的人就會永遠痛苦,難以解脫。如果有心留意,人們什麼時候才能感受到幸福?許多人會回答,幫助他人的時候最幸福,被需要是對於生命最高的獎賞。需要指出的是,這不能依靠灌輸與說教,經過人生體驗獲得的認知才真實可靠。

北師大教授:教師覺悟生命意義才能有好教育

僅僅是偶爾的善行就足以使人愉悅,那麼對於真正的“明師”而言,更應該超越“小我”,從一己私利跳出來,處理好與他人、社會、世界的聯繫,不斷擴大自己的格局。“明師”必須深入沉澱到生命層面不斷審視自己:利他無我的信念是不是更堅定,決心是不是更有力,行動是不是更踏實。有人說:“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更善良、更懂得愛和寬容,如果把這樣的一天一天連起來,就是成功的人生。”在生命的轉化和提升上,利他、無我對於人生意義無可替代。

認清生命的意義和使命,有利於人擺脫人性中的低級趣味,修剪生命中原本不那麼美好的部分,不斷捨棄關注得失的小我,成就大我;不斷與更高的“高我”相連,生命才能擺脫慾望的束縛,找到生命的目標和意義。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努力、一點點影響,讓周圍的親人、同事和學生有所獲益和幫助。如果每個人都有所改變,國家就會越來越好。

國學大家南懷瑾多年前在《論語別裁》中說:“今天這個階段,站在哲學的立場來看,全世界人類文化的思想正陷落在癱瘓狀態,空虛貧乏。講好聽點是物質文明在發達,講難聽點是物質的慾望在擴張,矇蔽了人類的智慧。”如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切膚之痛。在所有的職業中,教師職業是能夠影響他人生命、啟迪智慧的職業。在這個頻現危機、腳步加快的世界,只有精神的成長才能拯救不斷索求無度的慾望。未來對教育者的要求需要提高到完善生命的高度,教師的生命覺悟如何,必將影響更多的生命覺醒,這應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