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陰陽五行學說蘊含養生修身智慧

古人以極簡的方式把握繁複的萬物,有一系列精闢概括。例如,從一數到五,皆有對應的說法。一為太極,太極生兩儀。二為陰陽,陰陽平衡互動。三為天、地、人,可以理解為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地點、人物,三者都會對我們有影響。如果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跟錯誤的人在一起,身心健康自然就容易出問題。這提醒我們應當留意不同性格、不同體質的人在一起的效應,工作和生活中,要關注人與人的匹配。

傳統陰陽五行學說蘊含養生修身智慧

還有四象,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老陰守藏,守住勢能,保持長期穩定;老陽運動,保持閉環中的動態,幫助原局疏通經營;少陰趨靜,要放慢腳步。如果急迫追求財富,沒日沒夜賺錢,有損身心。為追逐名利,把性命搭上,更是不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如果急於求成,關鍵要素就不能沉澱;少陽趨動,保持適當運動,方艙隔離可以打太極,居家觀察可以散步做遊戲,都是好做法。

五行對應五臟,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如果水有傷病,木土過旺,就可能顯示在腎臟,不能排出身體不需要的毒素。如果遇火、金,木對應的肝臟要小心。如果原局火很少,八字流年也缺少助力補給,水土很多,要注意心臟、小腸。金木相戰,土對應的脾胃會受影響,要多加養護。

傳統陰陽五行學說蘊含養生修身智慧

古人講陰陽五行八字等,是為了認識自己。覺察自己,才能在流年連接能量,在把握原局的基礎上進行經營。

智者待天時而動,有大遠見,早做準備。大企業家、政治家考慮的,不是五年十年的前景,而是人類未來數百年的發展。思路跨越的時間足夠長,才能稱為遠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健康觀念肯定要有。健康管理也要有好的方法論,內在修為,外在行為,皆不可缺。

傳統陰陽五行學說蘊含養生修身智慧

古人健康養生理論,主要來自黃帝內經。其中,陰陽五行與八字有極豐富的健康信息。

在庚子年,也有一些可供參考的知識。庚為金,子為水,庚子年是金水結構。金克木,水克火,天剋地衝對應甲午。但還取決於八字流年匹配關係,年為根、月為幹、日為花、時為果,必須全面瞭解。

甲、乙屬木,應注意養護肝膽和脾胃。本氣為木,金克木,面臨壓力和挑戰會知難而進,這種習性會造成身體消耗,要注意肝膽。木克土,土生金、金生水,要注意脾胃,紅棗小米粥等有益脾胃。心性修為上,要知禮知敬,千萬不要看不起人,要培養人格的溫度。

丙、丁屬火,同樣應注意養肝。火主心、小腸,火克金被耗,甲乙木養肝是本氣,丙丁火養肝是因木生火。心性修為上,看起來名利雙收,但要德性承載,要呵護貴生之力,經營好對自己有益的朋友關係,多見良師益友,多做好事。

戊、己屬土,要注意保護脾臟。虛,則容易納邪,可以多食黃小米等土屬性食物。心性上,想法容易落地,但要主動讓自己更有責任心、擔當力。火生土,可以多跟正統的朋友交往,多接觸火屬性的時空方位。

傳統陰陽五行學說蘊含養生修身智慧

庚、辛屬金,要注意保護心臟。心性上,要把自己本性修煉出來,重情重義,做事精深。同時,做事要關注結果,堅持結果導向。多跟屬木的人交往,多做屬木的事情,多去木屬性的地方,修煉木的心性。

壬、癸屬水,要注意祛溼。溼則體寒,寒則陰冷,陰冷納邪。心性上,要修禮敬。水屬性聰明、灑脫、有智慧、有遠見,容易自傲,越聰明越有遠見,越要尊重別人,要對別人禮節到位。水克火為財,宜多接觸火屬性的事物。

無論何種五行屬性,在金水結構的年份,都應吃好睡好,增強體質。修養上,都應超越個性,調整個性配合事理,明事理以營世道。認為對應堅持做到,知道做不到,心存僥倖,不能堅持,猶如吃美食卻不吸收。嘉言懿行貴在堅持,習慣養成重在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