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批獨立理財師親訴發展現狀與未來

目前,中國每年都會新增數萬名認證理財師,但是其中95%以上都在傳統金融機構,真正的獨立理財師不到5%,這裡存在著一片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發展,科技+獨立理財師的時代正在拉開帷幕。

9月7日,由海爾衛璽贊助、以“獨到·獨立·不孤獨”為主題的慢錢科技第四屆理財師節成功舉辦。作為理財師的專屬節日,此次理財師節邀請到了黎勤偉、鄧楚民和陳宇波3位資深的獨立理財師,與慢錢財商首席金融專家王俊峙一起展開了主題為“獨立理財師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圓桌論壇。

在現場的探討中,3位理財師嘉賓結合他們的從業經歷,圍繞著選擇做獨立理財師的原因、困難和未來展望等幾大問題暢所欲言,表達了他們真實的想法,同時也與現場同業們真實分享了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從大型三方機構獨立出來的理財師黎勤偉表示,過往在機構工作時基於銷售任務的壓力,無法真正站在客戶的立場去為他們做資產配置。所以後來遵循自己的內心想法,成為獨立理財師。但是,他也提到了獨立理財師土壤並不是特別成熟,需要理財師有更多的自律和堅持去迎接挑戰。現在的他合夥創建了慢享理顧空間平臺,幫助更多的獨立理財師展業。他認為,獨立理財師將會是他最後一份職業。

擁有40多人團隊的獨立理財師鄧楚民,經歷了從國有企業到保險公司,再到獨立理財師的從業過程,如今的他已經實現了年薪百萬的財富自由。他用實際經歷為現場的獨立理財師打了一劑強心劑,他表示,獨立理財師是一份可以成人達己的事業,只要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提升自己,為客戶提供客觀、專業、中立的資產配置,就一定會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

另外一位理財師陳宇波,是從國有銀行到大型三方轉型到獨立理財師這一職業。專業功底紮實、從業經驗豐富的他表示,獨立理財師能夠獨立於平臺之外,真正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但是同時,他也表示離開了平臺,獨立理財師需要更多靠自己的專業度去打動客戶,需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培養過硬的專業能力去贏得客戶的信任。獨立理財師的未來儘管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是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發光發熱。

國內首批獨立理財師親訴發展現狀與未來 | 慢錢科技理財師節

以下是圓桌論壇實錄:

王俊峙:最近這些年,獨立理財師在國內逐漸興起。有越來越多的理財師在考慮轉型成為獨立理財師,但是他們的心裡也存在著很多顧慮。今天我們邀請到3位已經身體力行多年的資深獨立理財師,和我們交流一下獨立理財師的未來,首先我們有請3位一一介紹自己。

國內首批獨立理財師親訴發展現狀與未來 | 慢錢科技理財師節

獨立理財師黎勤偉

黎勤偉:我是從2017年底的時候從大型三方獨立出來。出來之後走過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諮詢費,但是我走了半年並沒有做成,因為現在中國土壤沒有成熟。半年之後,我就做理財工作室,重操舊業,現在也慢慢摸索出一些方法,在市場上活下去。

鄧楚民:我最早是在河源國有企業工作了7年多,對於技術工作不感興趣,行業發展空間有限,升職加薪機會少,所以就開始想轉型。那段時間,我也在中山大學讀了NBA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了河源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了半年左右,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單一公司的產品線非常侷限,於是考慮轉型做三方。

後來我覺得單做保險也有點侷限,直到接觸到獨立理財師的理念,我就決定2年前來到深圳,開始幫助客戶做全球化、全方位的財富管理的服務,現在我有一個40多人的團隊。

國內首批獨立理財師親訴發展現狀與未來 | 慢錢科技理財師節

獨立理財師陳宇波

陳宇波:我是2005年畢業,去了一家央企做金融工作,後來在國有銀行做網點負責人,主要是零售這塊。2017年,去了國內排名前五的一家三方公司工作了1年多,後來基於職業發展考量,就獨立出來了。

  • 為什麼選擇做獨立理財師

王俊峙:三位過去經歷都不同,現在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獨立理財師。今天我想問在座各位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勇氣讓你們最終選擇獨立理財師這條路?

黎勤偉:有人說,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職業過程中我非常同意這句話。但是在金融機構展業過程中,我發現背後的金融機構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無法真正站在客戶的立場去為他們做資產配置。所以在機構裡面工作,我內心是很掙扎,業績做得越好越掙扎,最後就追尋自己的內心想法,獨立出來了。

國內首批獨立理財師親訴發展現狀與未來 | 慢錢科技理財師節

獨立理財師鄧楚民

鄧楚民:當時也有考慮去傳統三方工作,但是最後還是覺得不適合,因為這種公司每個月都有銷售任務,產品線也有所侷限。後來,我瞭解到歐美的發展現狀,我覺得獨立理財師是未來趨勢,所以就選擇了獨立理財師這條路。

陳宇波:從2009年開始,財富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慢慢也發現了機構產品無法匹配客戶多元化需求。後來,我開始接觸到獨立理財師的理念,特別是考CFP證書之後,整個理念發生了變化,想真正為客戶提供價值,所以這兩個原因促使了我從傳統金融機構到三方,再到獨立理財師。

  • 獨立前後的變化

王俊峙:那麼在獨立前後,你們的生活和工作有什麼變化呢?

陳宇波:原來在三方工作,產品選擇面廣,收益率高。但是很多產品一出來,大家都是瘋搶,你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底層資產、客戶需求、產品背景等,都是被動式的。做了獨立理財師之後,會更拋開平臺,不再是純銷售,你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會更看底層資產,研究客戶真實的需求,真正有為客戶做理財規劃的意識。

鄧楚民:我在做獨立理財師之前,是做了半年的保險。當時有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客戶,他覺得我在保險公司工作之後,越來越不客觀,只說所在公司的保險產品好,這對我的觸動很大。後來做了獨立理財師之後,我完全不擔心客戶質問客觀性的問題,因為我可以更好地做到客觀、中立,更好地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問心無愧。

作為一名獨立理財師,需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理財服務,客戶會問我們很多金融方面的問題,對我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兩年我在不斷學習、奔跑,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這樣子才能在未來贏得一席之地。

黎勤偉:第一,變得自由了,可以隨時去安排自己的時間;第二,你需要非常自律,如果你過度自由沒有自律支撐,可能整個人就非常懶散;第三,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事務,以前老東家產品、後臺都會幫你弄好,投後管理也會有人輔助你一起做,但是現在你要自己採產品、談合作,可以說有80%的時間都在處理瑣碎的事務。不過我現在也開始慢慢找到了解決方法。

  • 獨立理財師的困境

王俊峙:我相信臺下很多理財師想轉型,但是他們心裡面有很多嘀咕,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收入不穩定怎麼辦,過去在機構工作至少還有底薪,所以第三個問題想問一下你們在做的過程,遇到了什麼困難和挑戰?

黎勤偉:最大的困境就是收入無保障,就像創業一樣,所以我們要探討收入的模式。我之前有試過向客戶收諮詢費的模式,但是收入微乎其微,中國還沒有這樣子的土壤去支撐,所以理財師一定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需要有個平衡。半年之後,我就說服了自己還是要賣產品,後來我就慢慢迴歸正軌了。

鄧楚民:首先我回答一下如何生存下來的問題。我從體制內辭職出來有快3年時間,我是2016年10月底辭職的,我過去的收入是每年20萬左右,平均每個月是將近2萬。

然而做獨立理財師是沒有底薪的,從收入非常穩定的單位到半創業的狀態,但是我相信行業的未來是非常美好的,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經過兩年的努力,我現在平均每個月都在10萬以上,實現了年薪百萬。

所以我覺得,只要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提升自己,遇到每一個客戶諮詢時,都能夠給到客觀、專業、中立的建議,我們會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獨立理財師是可以活得很好的,大家一定要有這種信念,要對自己我們有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陳宇波:銀行從業人員會偏向於保守,因為我們背靠的平臺非常強大。做了獨立理財師之後,最大的挑戰是定位問題,如何去定位職業發展的方向。如鄧總所說,你一定要有自己過硬的專業能力,能夠支持你在行業裡面生存。要把原來依靠平臺做背書的習慣,改成以你專業度去打動客戶,獲取信任。另外,你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獨立理財師需要什麼支持

王俊峙:未來階段,作為獨立理財師,你覺得最想獲得什麼樣的支持?

黎勤偉:首先就是一站式的產品服務,而且這些產品是有經過嚴格風控篩選的。去年很多同業給我推產品,我都不敢做,後來也證實了保守是在當前環境下最好的選擇。

第二點就是氛圍,很多獨立理財師散佈在各個地方,可能有些人在小的工作室,可能有些人在家裡,有些人在咖啡廳,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因為太孤獨最後就放棄了。所以後來我們和慢錢一起合作,創建了慢享理顧空間平臺,現在慢享也從一個獨立理財師工作室慢慢發展成獨立理財師工作室的孵化器,已經有不少的小夥伴聚集在這裡,歡迎更多有相同理想的小夥伴加入我們。

鄧楚民:第一點是客戶,非銷售出身、無客戶基礎的新人如何去找到客戶;第二是綜合金融知識的學習,我認為相對於傳統的機構,獨立理財師應該要更專業,具備一定產品的把控能力;第三就是培訓,能夠為理財師及其團隊持續賦能。

陳宇波:第一是五臟俱全的IT系統支持,比如說我想給客戶一個規劃書,如果有個支持你展業的IT系統來輔助,會更方便快捷;第二是有一套助力你去識別產品的信息系統。

  • 獨立理財師的未來展望

王俊峙:最後,我想問一下你們如何看待獨立理財師的未來?

黎勤偉:雖然有困難,但是我是非常看好獨立理財師的發展。我相信很多理財師心裡都有一顆獨立的種子,我相信早晚都有放飛的一天。中國的獨立理財師比例小於3%,但是我們看美國及歐洲,他們佔了半壁江山。有人說這種落差是因為中國沒有這種環境,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往往是機遇。

如果你想從事理財師這個職業,我相信獨立理財師一定是理財師的最後一站。既然終點是這個形態,為什麼我們不早點去追求它呢?提前去經歷這些辛苦、困難。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最大的幸運,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能發現自己的使命,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我在機構從業的過程中就發現了我們要從客戶利益出發,要做真正的第三方。我提前去學習、摸索、經歷,最後能夠摸索出適合中國土壤的道路,那我相信既可以在財富上能夠獲得自由,也可以在心靈上獲得自由。

所以我非常看好理財師這個職業的發展,而且經過這兩年的洗牌,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的人加入這個群體。

鄧楚民:我是非常看好這種模式,這是行業發展規律所在。我從事獨立理財師的道路,也是我的客戶建議我去做的。他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理財師能夠幫他一站式搞定保險、投資、房產投資等,他會覺得非常好,而且獨立理財師也會更加客觀。

從數據來看,歐美保險和基金產品大部分是通過第三方來銷售的,英國標準人壽來舉例,它的保單有85%都是來自獨立理財師銷售的,只有15%是公司直銷隊伍銷售的。歐美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未來。

作為跨界轉行,我要做最超前的模式,這樣子我才能夠實現彎道超車。而且我覺得獨立理財師是個成己達人的事業,我們在幫客戶做好家庭資產配置,實現保值增值的同時,我們也收穫了客戶的尊重,也能賺到錢。

我有個客戶對銀行的理財經理完全喪失信任,他說,以後我家所有的資產都交給我們打理。他這句話對我特別觸動,堅定了我在行業發展下去的決心,也堅定了我帶著我的小夥伴去做好事業的決心,獨立理財師是能夠幫助我們實現身心和財富自由的職業。

陳宇波:雖然出現了產品爆雷潮,但是我相信這是一個過程。國家對產品的監管力度在逐漸加強,市場和產品越來越透明,獨立理財師在未來是具備生存條件的,而且這種條件也會越來越好。科技、法律法規的發展都在給予我們力量和保護。

雖然現在獨立理財師的道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可以提前去佈局,等待時機到來。

王俊峙:最後,我想每個人用一句話來展望獨立理財師。

陳宇波:堅持做下去,雖然這個環境不是特別完美,但是如果你能夠堅持下來,總有一天會發光發亮。

鄧楚民:我覺得獨立理財師可以成人達己,同時實現身心自由、財富自由。

黎勤偉:人的一生都在尋找終點,尋找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我覺得我找到了。獨立理財師是我最後一份職業。

王俊峙:正如三位理財師所提到的,我們在從事獨立理財師的時候,有彷徨、有猶豫,也有很多的困難,在過程中還會面對很多的挑戰,但是我想肯定不會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獨立理財師可以讓我們更加自由,更加成人達己,就像這屆理財師節的主題:獨到、獨立、不孤獨。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臺下理財師能夠擁抱獨立理財師的明天,再次感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