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羊痘和口蹄疫的區別!你知道嗎?分清才能“對症治療”


【微課堂】羊痘和口蹄疫的區別!你知道嗎?分清才能“對症治療”

很多養殖朋友不能從症狀上區分羊痘和羊口蹄疫,今天我們做個對比:

一、羊痘

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季多發,傳染很快。潛伏期6天-8天,傳染途徑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損傷的皮膚,被病毒汙染的飼料、飲水都可成為傳播媒介,病羊痊癒後能獲得終生免疫。

羊痘的症狀

病羊最初精神沉鬱,體溫明顯增高,可達41℃-42℃,食慾減退或廢絕。結膜腫脹潮紅,流淚,流黏性鼻液,2天-3天后出現本病典型症狀,即在羊體無毛或少毛的皮膚和黏膜上發生痘診,如:眼周圍、唇、鼻頰、四肢內側、乳房、陰唇、陰囊、包皮及尾內無毛處。病羊眼結膜潮紅,流漿性或膿性鼻液呼吸快,體溫高,精神委靡,食慾減少。

【微課堂】羊痘和口蹄疫的區別!你知道嗎?分清才能“對症治療”

羊痘對成年羊危害較輕,死亡率約為1%-2%,對羊羔危害嚴重,死亡率達20%-50%。診斷羊痘很好確診,根據臨床症狀如:毛稀處、乳房、四肢內側、陰唇、包皮、尾部發生丘疹、水泡、膿瘡、或幹痂等病變。可考慮是“羊痘”。

二、羊口蹄疫

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後一般經過1天-7天的潛伏期出現症狀。病羊體溫升高,初期體溫可達40℃-41℃,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拒食,脈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現水皰、潰瘍和糜爛。嚴重病例可在咽喉、氣管、前胃等黏膜上發生圓形爛斑和潰瘍,上蓋黑棕色痂塊。綿羊蹄部症狀明顯,口黏膜變化較輕。

【微課堂】羊痘和口蹄疫的區別!你知道嗎?分清才能“對症治療”

山羊症狀多見於口腔,呈瀰漫性口黏膜炎,水皰見於硬顎和舌面,蹄部病變較輕。病羊水皰破潰後,體溫即明顯下降,症狀逐漸好轉。

羊痘疫苗的正確注射方法講解如下:

1、 注射部位

選擇尾根內側皮內注射。該注射法與其他方法不同,注射時有點難度,要注意學習。

2、 注射器具選擇

可選擇連續注射器或5毫升注射器,針頭選用7號,長度1釐米,這種選擇是為了保證疫苗劑量更準確,注射時不滲漏或少滲漏。

3、 羊只保定

要求3人操作,1 人抓住羊角或耳朵,1人倒騎羊背,雙手抓住兩後腿,1人行注射。

4、 疫苗選擇

羊痘疫苗按照使用說明書,用生理鹽水或專用稀釋液,按每頭份注射0.5毫升的量稀釋,不論大小,每隻注射0.5毫升 ,接種後4—5日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5、 注意事項

(1)稀釋後的疫苗限當天用完,未用完的作銷燬處理;

(2)懷孕羊也可注射,但保定時要小心;

(3)羊痘周圍地區流行時,羊群可作緊急預防接種。

對羊痘進行免疫注射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可以提高疫苗的注射成功率,另外在養羊時如果發現羊感染上羊痘,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以免傳播給其它羊只,影響到羊群的整體健康。

【微課堂】羊痘和口蹄疫的區別!你知道嗎?分清才能“對症治療”

羊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1. 疫苗接種。在對羊口蹄疫進行防控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疫苗免疫,同時要提前做流行病學調查,掌握本地口蹄疫的發病史。免疫接種要規範操作,一針一免,防止通過針頭傳播病毒。

2. 做好日常消毒防控。在日常的消毒防控工作當中,要特別強調環境的清潔,定期對牲畜的生活環境進行消毒,制定科學、規範的消毒清潔計劃。在消毒工作中可以選擇的消毒劑有很多,例如10% 石灰乳、環氧乙烷、氫氧化鈉溶液等,帶畜消毒時必須選擇無腐蝕、無刺激性的消毒劑,動物糞便進行集中發酵處理,以免傳播病菌。若發現感染口蹄疫病毒,需要將全體動物進行隔離處理,清空羊舍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隔離觀察2 周確定沒有新發疫情後才能進入養殖場,以免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

3. 口蹄疫的治療與應急機制。羊口蹄疫若是確診之後需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並在發現疫情之後進行緊急處理,及時上報,並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開展隔離、消毒工作。同時將口蹄疫養殖場作為主要疫點,在確診後加強疫病區管理,禁止其他疫區內的動物以及動物製品向外流動,嚴格控制貨物進出,對疫區內的飼料、畜牧產品等進行消毒。發現了陽性病例立刻進行隔離或者撲殺,對疫區外的羊群進行血清學檢測,詳細檢查疫情來源。患病羊群隔離後,要對養殖場實施封鎖。期間要精心飼養,根據病情提供利於病畜消化的食物。一旦確診之後要採取應急機制,立即撲殺、銷燬病畜,與其他控制措施配合使用,消除疫情,有效抑制病情擴散。

結語:羊口蹄疫屬於一種常見的動物病症,在診治期間,患病羊要進行及時處理以免擴大病區,對被汙染的羊圈要及時消毒清潔。對於口蹄疫的診斷還需要通過臨床觀察來分析,熟練掌握病情判斷以及有效控制口蹄疫的負面影響,保障羊群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