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陳榮凱題寫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曾錦溪

1987年5月生於福建省平和崎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師、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執行秘書長、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泉州市政協委員、泉州文化名家、民盟泉州市委委員、中國書協首屆國學班成員、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福建十大青年書法家”,多篇書法理論文章刊登於《中國書法》《書法報》等專業報刊雜誌。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一、復古情結

中國書法所賴以生存的是它展現了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印跡,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與諸多藝術門類有共通兼容之處。而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每個時代所留下來的代表書家,能作為經典為後人所廣泛取法的作品,無不具備這麼一個特點——繼承先人、自成風貌。繼承是永恆的話題,一件書法作品若是看不到它取法的來源,那麼它將很難得到專業界的認可。當今書壇也正在往傳統不斷迴歸的階段,然而從歷代傳世大家書法成長曆程來看,我們當今對傳統的深入挖掘顯然是不夠的。米芾、王鐸等書家三十出頭所寫的作品,我們能看到他們年輕時深厚的傳統功力,對古帖的深入挖掘並運用於創作中。我個人的定位是45歲之前都應該是深入臨古挖掘的階段,只有最大的勇氣打入傳統,才具備走出來並有入古出新的可能。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的書法沒有個性,只是模仿秀,而我認為若是三十歲出頭書法就寫成了個性面貌,那麼日後幾十年的書法之路將如何往前走?蘋果成熟得越早不是掉落得越快嗎?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我這些年對古帖的研習面不斷拓寬,一是,通過大量地購買高清圖書對書法發展脈絡進行梳理探究,當今的出版業十分發達,信息量大,我們所能見到的優秀書籍前所未有的多,這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二是身體力行臨池不輟,追求臨摹的精準到位,只有寫進去才能感受體會到經典法帖的深刻內涵;三是,走出去開闊眼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只有見多識廣,才能有寬廣的胸懷和感悟。時常走訪博物館,觀賞真跡,或是遊歷山水訪摩崖碑刻。看原作能夠感受到印刷品所難以傳達的神采氣韻。四是,拍賣收藏,行走於各大拍場,觀覽真偽作品,通過拍賣學習研究書家各年齡段的風格面貌、書家的交遊、書家的常用印、題跋的信息、作品傳承經歷等等,參與收藏拍賣能讓我們成為一個研究型書家。古代先賢之所以能寫得好,很重要的一點他們觀覽把玩過諸多真跡。例如趙孟頫、董其昌、何紹基等大師在古代真跡上留下了大量的題跋,證明這些力作在他們手裡把玩研習,古代書家的取法對象主要是手裡收藏的碑帖。試想這些作品若是在我們案頭作為欣賞臨摹的東西,我們的書法會不會寫得更加耐看有古意呢?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二、人格外化

劉熙載曾言:“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如其人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灑脫的人寫字瀟灑,老實的人寫字嚴謹,滑頭的人寫字漂浮。可見書法家的修養對於書法作品來說十分重要,書為心畫,內心的狀態能寫在臉上同時也能寫在書法上。當今書壇由於展事繁多,不免有諸多學書者並沒有主觀的學書思路,而是隨波逐流,什麼風格能入展就學什麼。實際上寫出來的作品與作者本人的學識修養、人生閱歷、審美取向毫無關聯。我想一位優秀的書家是應該具備清醒的認識的,有自己主觀的審美追求,尋找自己性格所適合的書風進而一步步深入由簡單到豐富到成熟。一個年輕書家可以沒有個性,但不能沒有自己的藝術理念。雖然作品看不到你的個人面貌,但是人們能從中感受到你的追求,從哪裡來將走向何方。書法不是單一的書寫技巧,它是綜合的藝術。歷代大家,他們都不是單一的只會寫字的,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學習積累,然後變成一種養料來滋養書法,進而潛移默化地滲透於作品的字裡行間。我認為一個書家要熱愛生活,有正氣,這些年我的書法主要取法於顏真卿、何紹基一脈,之所以選擇此,在於我對顏真卿人格的崇拜,在於對顏氏一脈雄渾開闊的書風的喜愛。探究名家成長曆程,往往更能對其書風有深入的把握。於是我從書家生平、經歷、學識、軼事等等去摸索探究作品背後的承載之物,逐步涉足書法理論學習,從“書寫者”進一步向“求知者”轉變,有心得體會則寫成文章記述下來。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國學與書法密不可分,國學為書法提供營養,促進書法的全面發展。除了書法以外,我喜歡品讀詩詞、畫作,從優秀的作品裡面尋找書法相同的能為我所用的東西,比如我的作品空間感很大方面就是得益於畫的構圖。國畫作品的用墨層次多元,黃賓虹、林散之的書法作品就頗有畫意,在當今多以瓶裝墨汁書寫的時代,這是書法作品所無法達到的,而我的書寫用墨方式就多從國畫中學來。這些年喜歡遊學,感受異地人文風情,通過生活感悟、文學作品、風景名勝對心靈的滌盪,豐富自己的內涵,外化於作品當中,我認為一個好的作品不應該只是設計製作的結果,而應該是一個人技藝、修養的綜合傳遞,是一個人人格的外化。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三、社會功用

我喜歡蘇軾的書法,更喜歡他的人生態度。蘇軾屢遭貶斥,最遠甚至到當時的蠻荒之地海南島,儘管境遇可謂悲慘,蘇軾卻始終以灑脫的人生態度對待自己的遭遇,任眼前狂風巨浪,他仍然心繫朝廷安危、百姓疾苦,面對挫折波瀾不驚、心如止水。也正因為他的大愛,加上文學、畫、美食等方面的造詣,蘇東坡書法形成了氣勢磅礴與敦厚俊逸的獨特風格被評為宋四家第一。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一個書法愛好者通過書法的學習、探究、積累之後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成績之後,則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發展,而是除了做好自己以外,應該考慮自己的社會功用。說大了叫文藝走向人民,說小點就是要帶動引領身邊的人。書法於我而言,已不僅僅是愛好或者職業,而是一種信仰與追求。這些年來,我們十多位80後同仁組合成為一個書社,交流書藝,互相砥礪、共同奮進。另外,我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書法教學,希望通過教學把自己積累的一些心得感悟分享給學員們,帶領他們走近古人,一步步深入傳統。平時積極參加公益事業,旨在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做應有的貢獻。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歷朝歷代能成為書法大家者,正是擁有廣博的胸懷、豐富的閱歷、深厚的學識、堅韌豁達又靜如秋水的心態、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懷等綜合因素,才能成就其書法造詣併為後人所景仰!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與古為徒  心寄未來 —— 我的學書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