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为什么?他明明机关算尽、心狠手辣,你依然无法恨之入骨,甚至偶尔还会投去一丝怜悯和伤感?为什么在生活中、在戏里你都是心软的那一个?

一、是你太善良,还是太愚蠢?

原谅我一颗玻璃心,怎么也恨不起来《陈情令》的两个人:一个从头坏到尾,坏到骨子里的薛洋;另一个开始可怜,后来坏得令人发指、恨得让人牙痒痒的金光瑶。

因为恨过之后,我的心会微微地一颤!

薛洋是可恨,可他当初只是一个想吃糖果的小孩子,却不幸遇到了无良的恶人。如果有人每天给他一颗糖.......一切也许都不一样。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金光瑶一开始也很是谦卑勤勉,温和有礼,要不是他那个风流成性的爹不肯认他,当中将他踢下金陵台,要不是所有人都不把他当回事......他怎么会因爱生恨,做出借刀杀人、乱伦弑父等不耻的恶行。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嗯呢,每一个坏人背后都有一个很有道理的原因——为非作歹的借口,明明知道如此,我们为什么还狠不下心?

是你太善良,还是太愚蠢?

二、移情: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

1、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即使是最坏的人

罗伯特.麦基指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和正确的,并且想要认同这些正面价值。即使最坏的人都会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只是他们的评判标准和常人不同。

2、戏里移情:因为找到了恶人的闪光点,所以就有了姑息的理由

在影视剧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善之中心”,也就是移情到某个角色的正面价值上,所以,我们会看到金光瑶对蓝曦臣的一心一意,会看到薛洋在晓星尘死后的懊恼与疯狂,并为之感动。

新闻里,我们也会去寻找某个人的闪光点,会发现一个新闻里的连环杀人犯,很孝顺自己的年迈的母亲,原来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那些都是别人的事,不管是在戏里还是新闻里,你的移情并不会对你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最多就是发几个弹幕、或者在微博上发一通吃瓜群众的评论。

可是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三、《陈情令》以善对恶的四重境界

生活中的恶人也有闪光点,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男主在诸多的恶行和毒辣言语之后,对妻子仍有懊悔或改正的心意;但就是屡改屡犯。

这时候,我们发现,很多无原则的善心,就成了滋生恶意和恶行的温床,受伤害的只能是善良的人。

我们以《陈情令》为例,说说处理恶的四重境界,可以看没有智慧的善良、没有方法的嫉恶如仇,都是对恶的姑息和纵容。

第一重:好好人对恶人,没戒心,害人害己

晓星尘,对薛洋根本没戒心,看不见恶。一身武功反而被薛洋利用,错手杀死了很多无辜者的老百姓,甚至包括好友宋岚。

所以,善良的人要是不筑起戒备的堤坝,那么你的善良很可能给作恶铺平了鹅观满意的道路。

可惜了明月清风,却照亮了奸邪之人的作恶之路。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第二重:假好人对恶人,见端倪,却视而不见

蓝曦臣,早就看到了金光瑶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总是听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对其恶行视而不见,掩耳盗铃。

这种看似温良的假好人,往往成为恶的后台和助手,却不自知,甚至间接害死了聂明玦。

这种是是而非的老好人,贻害的正是身边之人。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第三重:刚正之人对恶人:识破恶,却处理不当

聂明玦,一早就看到了金光瑶的险恶用心,认为其品行不善,作恶多端。虽然一再起了杀心,却因为金光瑶的狡辩和蓝曦臣的呵护,而未能做到。

对小人一中不得要害,那就是后患无穷,反被对方暗害。

正是为人行事太过刚硬,而没有了回旋余地。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第四重:智慧之人对恶人:布大棋局,借力打力

聂怀桑,在大哥死后发现了罪魁祸首,无奈能力太弱,于是处心积虑,精心布局。

利用魏无羡追查聂明玦死因,并一步步将金光瑶逼上绝路,就在最后一刻也不放松,设计让蓝曦臣杀了金光瑶。

可谓不动自身一丝一毫,杀敌于无形。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四、用三步智慧法,应对生活中的恶人

可见,我们要做有智慧的善良、有方法的嫉恶如仇,这样才能防止对恶的姑息和纵容,才能够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身边的人。

第一步,有戒心、追究到底,认清真相

1、善,乃人之根本;戒心,乃生存之根本,二者相生相辅,方能称得上完整之人。免得犯晓星尘太过善良之错,我们不当毒蛇,也没必要当被蛇咬的农夫。

2、在善与戒心基础上,还要有对问题一究到底的好奇心,即,透过事物表象,看清楚本质。免得犯蓝曦臣掩耳盗铃、偏听偏信的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探究,这正做一个生活的明白人。

生活中,我们要认清楚身边的人,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才能够把握好分寸。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第二步,不动声色、谋定而后动

1、谋定之前,不要给对方发力、发狠的机会

大凡作恶之人,必有作恶的心,且作恶的能力较强,如果不事先考虑周全,就与其针锋相对,那么还没等处理好对方,就很可能被对方伤害或团灭了。

就像聂明玦,武功一流,却过于喜形于色,对金光瑶表面上发了狠,却没能将他铲除掉,结果自己深受其害。

2、全局谋划,调动一切可用资源

调动一切资源,做好全局谋划。这点聂怀桑很厉害,他以天下为局,把五大世家的所有人都算计进去,为己所用,就连那些乌合之众也被他忽悠和利用,甚至让莫玄羽下舍身咒,来让夷陵老祖复活来为大哥报仇。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大事和小事都是如此。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第三步,意志坚定,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松

1、看清人心,做出决定之后,要坚决执行

聂明玦不是没看金光瑶,也不是没下决心,而总是被金光瑶的花言巧语蒙骗,要不就是被蓝曦臣的求情难为,本身也有点自负自大,所以迟迟没对恶人下手,却终为其所累。

2、对待恶人,即使到了最后时刻也不放松

人到最后时刻,尤其是恶人,是最容易狗急跳墙的,所以绝不要放松警惕。

这点聂怀桑做到了极致,即使金光瑶穷途末路时,他仍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借蓝曦臣之手,又给了瑶妹一剑。可谓是步步为营,一步也不放松。当然,这与他前期的孱弱和后期的无奈、隐忍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生活不是演戏,没有彩排、也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身处其中......所以,

了解移情的作用:即使最坏的人都会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只是评判标准不同。

知晓善对恶的四重境界:好好人、老好人、刚正之人、智慧之人

用好智慧三步法:洞见真相、谋定后动、到最后一刻也不放松

对应对不同善恶的人,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项,都是很有裨益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智慧地处理人生善恶,做到爱己、爱人。

为什么你会喜欢《陈情令》的坏人?小心!他戳中了你最柔软的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