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因參加同學聚會來到宜昌市,在遊玩途中經過石牌鎮,它位於三峽大壩與葛洲壩之間的西陵峽段,是長江三峽最險要的關口,也是抗戰時期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的門戶,中國軍隊就在石牌要塞據險而守。1943年5月~6月,國軍十八軍第十一師師長鬍璉率部在此頑強拼死阻擊日軍。此役國軍以15萬人面對日軍10餘萬人的進攻,連日血戰,最終擊退日軍,粉碎了日軍佔領石牌進而威脅重慶的戰略企圖。當時此役被西方軍事家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國國家地理》曾這樣描寫在這場白刃戰中戰死的少年:"那時候,中國農民家的孩子營養普遍不好,十六七歲的小兵,大多還沒有上了刺刀的步槍高。他們就端著比自己還長的槍上陣拼命。如果他們活著,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他們也會在自家的橘園裡啜著小口的香茶,悠閒地看著兒孫,溫暖地頤養天年。可他們為了別的中國人能有這一切,死掉了。在1943年的那個午後,15000名中國士兵靜靜地躺在中國最美的江山中。他們曾英勇地戰鬥,此時卻安靜、靦腆,猶如他們短暫生命中的大多數時間那樣。

今日石牌鎮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石牌鎮位於照片左下方長江南岸。長江在這有一個近似垂直的大轉折。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岸邊石牌鎮東頭山坡上一個青褐色巨大石碑上,正面鐫刻著"最後的國門"五個大字,透過這血紅的五個大字我彷彿能感受到當年國軍將士拼死抗擊日軍的悲壯氣概和勇敢的擔當。碑體上部的國民黨青天白日黨徽十分醒目。側面刻有"石牌要塞"字樣。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石碑側面(照片來自網絡)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當年守衛石牌的國軍將士誓死抗擊日軍(歷史照片)。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石牌守軍最高長官胡璉是蔣家悍將,淮海戰場上親自駕駛坦克衝出解放軍的包圍圈,守金門時又讓解放軍吃了大虧,是葉飛將軍心中的痛,所以一直不提。

早先到宜昌問石牌,什麼都看不到,這是近年來才恢復的一部分,老百姓挖出當年犧牲的國軍將士屍骨坑也見諸報端。幾年前石牌戰役尚不為大陸人知,竇文濤到過宜昌,隨即在鳳凰衛視介紹,說到胡璉遺書,以及當時胡璉回答陳誠的電問--"成功我沒有把握,成仁卻已下定決心"--時,竇當時哽咽得說不下去。

長江第一壩——葛洲壩修建前,西陵峽段的水位比現在要低二十多米,當初的西陵峽是三峽最險的一個峽。長江在石牌鎮這裡有一個近90度的大轉折,從軍事角度看應該是十分有利於扼守防禦的。照片後方遠處是石牌鎮,長江在那大轉折。

沉重的歷史——過石牌要塞有感

最近這些年,當年國軍抗擊日軍的一些史實逐漸被報道出來,今年央視也播放了包括反映石牌保衛戰內容的電視劇《宜昌保衛戰》,雖然石牌鎮這座碑是近年才修建的,儘管也有旅遊開發的需求考慮,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正視歷史、尊重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坦蕩面向未來。這是我希望遊人們在看到這座紀念碑時的感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