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國I卷)模擬試卷(七)

2020年高考(全國I卷)模擬試卷(七)

第I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對於任何一個曾沐浴過先鋒文學的餘澤而有志於小說創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對故事的戒備恐怕已經成為一種先在的常識,所謂“小說在故事終止處開始”的說法就是這種戒備意識的集中顯現。

事實上,就中國本土先鋒文學思潮嬗變的軌跡來看,“故事”其實並未遠離,1990年代以後更是全面回潮,但是當“寫什麼”又一次代替“怎麼寫”去接管小說時,那個時刻被後來的很多文學史家和批評家描述為一個先鋒文學精神終結的時刻,似乎在意味著更具現代性和探索意識的先鋒文學理解中,傳統的故事既已被打倒、拆解或置換,就再也不可能構成驅策文學向前的資源。這一理解導致了兩個至今仍有相當影響的結果——其一,以故事驅動的小說在藝術性上要弱於以敘事驅動的小說成了被廣泛認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義的寫作觀念;其二,除了像莫言這樣的龐然大者,即便一個小說家擅於寫故事,他也絕少以此自矜,似乎講好故事並非榮耀——並最終形成了我們開頭說到的那個認識效應。

然而,最近幾年事情卻有了變化。先是2015年,趙松的《撫順故事集》出版,在讀書圈引起不小的關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說集還有顏歌的《平樂鎮傷心故事集》和寶樹的《時間狂想故事集》;隨後兩年,以“故事集”為名的各類純文學作品越出越多;此外,還有為數不少雖不直接以故事為名,但一看便擺明了要講故事的小說集,如朱嶽的《說部之亂》、馮唐的《搜神記》、劉汀的《中國奇譚》、趙志明的《中國怪談》,以及化身“說書人”身份的張大春的《春燈公子》等。當然,僅以“故事”來命名作品可能說明不了太多,放眼世界,諸如《尼克•亞當斯故事集》《九故事》《東方故事集》之類的名號也所在多有。

但是這一回,中國故事的復歸並不羞澀,不但大張旗鼓地亮出本尊的旗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從張大春、李敬澤到弋舟、馮唐再到趙志明、鄭在歡,這些故事的講述者不但囊括了50後到90後的完整代際,還各自有著文壇宿將或新銳的名號,在文學圈子裡代表著有相當影響的文學品位,他們不約而同,重建小說與情節的友善關係,重塑對故事的敬畏和尊重,這恐怕不能簡單地以巧合來解釋,雖然還不完全明朗,但至少意味著新世紀關於小說理解的又一次深刻轉向:故事,真的重新開始了。

寫作《故事》的羅伯特•麥基說:“故事並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一種載體,承載著我們去追尋現實,盡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諦。”如果說以現代主義為代表的小說之所以要放逐故事是出於對陳舊敘事成規的不滿,因為是故事使小說獲得情節秩序的支撐,要變革這個文體秩序,就必須從破除故事入手。但在經歷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種種“後設”敘事的實踐之後,小說再度召喚故事時,對故事的理解當然也勢必經歷一個螺旋式的上升,或者說,小說家有了一套新的講述故事的方法,既能保持故事應有的情節密度、彈性和內爆力,又能突破單一線性封閉敘述的老套,使小說的文體屬性更鮮明,也更開放。因此,對於故事的再度開始,我們且謹慎地樂見其成。

(摘編自馬兵《故事,重新開始了》,《南方文壇》2018年第4期)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先鋒文學作家關注的是“話語”,對於“故事”,他們有一種集體無意識的防備心理。

B.中國本土先鋒文學並不成功,當“寫什麼”再次代替“怎麼寫”之時,它就結束了。

C.“故事”並未遠離,尤其最近幾年,無論是創作還是影響,都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D.破除故事並非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本意,它因此建立了一套講故事的新方法。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鋒文學對故事的戒備是本文論述的邏輯起點,文章由此又對其影響進行了分析。

B.文章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以突出先鋒文學對故事採取否定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C.從現象到亮出旗號再到創作隊伍的組成,文章對“故事,重新開始了”的論證嚴密。

D.文章在論述故事重新開始了之後,進一步分析了講故事的變化,其論證層次清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鋒文學時代,莫言的創作仍堅持以講好故事為榮,這為他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B.中國的先鋒文學思潮,既影響了人們對小說藝術的評價,也影響了作家的創作觀。

C.《西遊記》和《紅樓夢》這些古典作品承載著人們對現實的追尋和人生真諦的挖掘。

D.近年出現的以故事命名的小說,雖然也講故事,但講故事的方法已與過去有所不同。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我國的網絡直播興起於2005年,到2016年出現井噴式發展。截至2018年,我國直播行業的規模已經超過4.5億人,即超過一半的中國網民都玩過直播。龐大的市場規模,導致主播群體良莠不齊。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主播無所不用其極,出格的直播行為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這說明網絡直播活動和網絡主播的行為亟須規範。為此,2018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聯合推出《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強網絡直播行業的基礎管理。

無論是從維護網絡空間風清氣朗的角度,還是從維護網絡主播長遠利益的角度,對網絡主播進行教育培訓都十分必要。黃軒婷呼籲更多直播平臺加入對主播的培訓中,通過人才教育培養的方式為行業孵化賦能,早日把網絡主播變成能出狀元的“第361行”。

(摘編自韓業庭《網絡主播能否成為“第361行”》)

材料二:

網絡直播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線,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來直播。為何網絡直播亂象屢禁不止?新時代如何利用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來弘揚網絡直播正能量,是當前亟須正視和解決的新問題。

網絡直播為廣大網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了普通大眾的創造力。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網絡直播的這些優勢,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近年來,“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貧”“直播+非遺”等模式也日臻成熟,網絡直播的社會價值日益凸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善用“四力”,引導網絡直播健康發展,已在學界業界達成共識。做好了前三力的建設,公信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使網絡直播不僅有流量,還有受眾的信任。同時公信力也會與其他三力產生合力,發揮良性的綜合效應,使網絡直播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

(摘編自劉曉燕《網絡直播為何“獵奇”不止》)

材料三: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體現參與式文化的社會媒介,在傳播資源盈餘的時代,具有全民參與性、場景豐富性、場景互動性和即時性的特點,這些特徵讓網絡直播滿足了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社會心理需要,因而吸引了大批用戶。許多針對用戶的調查報告顯示,休閒娛樂是網民選擇觀看網絡直播的主要原因。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使得適時和適當的休閒娛樂成為調節身心健康的必需品。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在技術上為網絡直播賦能。直播的便捷性和參與式互動,結合豐富多元的內容,為有休閒娛樂需求的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直播的低門檻,為幾乎所有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傳播信息的機會,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性。網絡直播在創造了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副產品”,比如消極的網絡亞文化。低俗的網絡亞文化在直播平臺發展初期或許可以帶來一定的流量,但短期的飲鴆止渴無法為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規範化的核心對象是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一方面,直播平臺應主動作為,加強對直播內容的審核把關,加強對網絡主播的引導、管理甚至線下培訓,通過建立一定的協同和聯動機制,如灰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嚴格規範主播的直播行為與內容;另一方面,直播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用技術手段減少不良直播內容的生存空間。

(摘編自何禕金《網絡直播:要“顏值”更要價值》)

4.下列關於網絡直播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網絡直播可為網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能夠激發普通大眾的創造力。

B.圖表顯示,2015~2019年中國直播用戶人數逐年增加,增速逐年下降。

C.網絡直播具有全民參與性、場景豐富性、即時性、場景互動性等特點。

D.網絡直播規模龐大,2016~2018年,中國半數以上網民都在玩網絡直播。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的網絡直播到2016年出現井噴式發展,但是一些主播為了吸引眼球,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網絡直播市場亟待規範。

B.不少網絡直播利用自身優勢,傳遞正能量,社會價值日益凸顯,如“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貧”“直播+非遺”。

C.網絡直播也會帶來不好的“副產品”,比如低俗的網絡亞文化雖然能夠不斷地帶來一定的流量,但不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D.直播具有便捷性和參與式互動的特點,內容豐富多元,許多網民在快節奏的工作之餘選擇觀看網絡直播作為休閒娛樂的方式。

6.請結合材料,說說如何解決網絡直播中出現的問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踵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吃飯

錢鍾書

吃飯,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這種主權旁移,包含著一個轉了彎的、不甚樸素的人生觀。辯味而不是充飢,變成了我們吃飯的目的。舌頭代替了腸胃,作為最後或最高的裁判。不過,我們仍然把享受掩飾為需要,不說吃菜,只說吃飯,好比我們研究哲學或藝術,總說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樣。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把國家分成三等人,相當於靈魂的三個成分;飢渴吃喝是靈魂裡最低賤的成分,等於政治組織裡的平民或民眾。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樣來敷衍民眾,把自己的野心裝點成民眾的意志和福利;請客上館子去吃菜,還頂著吃飯的名義,這正是舌頭對肚子的籍口,彷彿說:“你別抱怨,這有你的份!你享著名,我替你出力去幹,還虧了你什麼?”其實呢,天知道——更有餓癟的肚子知道——若專為充腸填腹起見,樹皮草根跟雞鴨魚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區區消化排洩的生理過程裡還需要那麼多的政治作用。

不過,可口好吃的菜還是值得讚美的。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是磨擦衝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一碗好菜彷彿一支樂曲,也是一種一貫的多元,調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濟,變作可分而不可離的綜合。最粗淺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鴨和甜醬,或如西菜裡烤豬肉和蘋果泥、滲鰵魚和檸檬片,原來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東西,而偏偏有註定的緣份,像佳人和才子、母豬和癩象,結成了天造地設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屬。到現在,他們親熱得拆也拆不開。在調味裡,也有來伯尼支的哲學所謂“前定的調和”,同時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協,譬如胡椒和煮蝦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樂裡,商角不相協,徵羽不相配。

音樂的道理可通於烹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論語》上記他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雖然在《鄉黨》一章裡頗講究燒菜,還未得吃道三昧,在兩種和諧裡,偏向音樂。譬如《中庸》講身心修養,只說“發而中節謂之和”,養成音樂化的人格,真是聽樂而不知肉味人的話。照我們的意見,完美的人格,“一以貫之”的“吾道”,統治盡善的國家,不僅要和諧得像音樂,也該把烹飪的調和懸為理想。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追隨孔子,而願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國第一個哲學家廚師,在他眼裡,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呂氏春秋•本味篇》記伊尹以至味說湯那一大段,把最偉大的統治哲學講成惹人垂涎的食譜。這個觀念滲透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所以自從《尚書•顧命》起,做宰相總比為“和羹調鼎”,老子也說“治國如烹小鮮”。孟子曾贊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為“聖之和者”,這裡的文字也許有些錯簡。其實呢,允許人赤條條相對的柳下惠,該算是個放“任”主義者。而伊尹倒當得起“和”字——這個“和”字,當然還帶些下廚上灶、調和五味的涵意。

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複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為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至於請飯時客人數目的多少,男女性別的配比,我們改天再談。

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鑑》,在研究吃飯之外,也曾討論到請飯的問題。大意說:我們吃了人家的飯該有多少天不在背後說主人的壞話,時間的長短按照飯菜的質量而定;所以做人應當多多請客吃飯,並且吃好飯,以增進朋友的感情,減少仇敵的毀謗。這一番議論,我誠懇地介紹給一切不願彼此成為冤家的朋友,以及願意彼此變為朋友的冤家。至於我本人呢,恭候諸君的邀請,努力奉行豬八戒對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說的話:“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將來。”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吃飯”這一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慾望為思辨對象,廣泛聯繫古今中外的現實與歷史,藉以揭示人類某些文化真相。

B.本文是典型的“微言大義”文本,既包含對人類世相文化的破解,又充滿對精英政治文化、古代封建社會政治思想的譏刺。

C.文章告訴我們,名義上是主要的東西,實則是次要的;名義上是陪襯的東西,實則是主要的,世間萬物,名與實無不背離。

D.作為議論散文,本文入微透骨的析理,汪洋恣肆的文字,橫無際涯的文思,含笑談哲理的幽默,無不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8.評論者把錢鍾書先生的散文稱作“學者型散文”,其“學者”的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9.本文語言幽默的風格是怎樣表現的?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王若虛,字從之,藁城人也。幼穎悟,若夙昔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國,還授同知泗州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實錄》成,遷平涼府判官。未幾,召為左司諫,後轉延州刺史,入為直學士。天興元年,哀宗走歸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乃謂奕輩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後世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日:“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祁等固辭而別。數日,促迫不已,祁即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後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歸鎮陽,與渾源劉鬱東遊泰山,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遊日:“汩沒塵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願畢矣。”乃令子忠先歸,遣子恕前行視夷險,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遺老》若干卷,傳於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官/

B.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

C.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官/

D.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官/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實錄,依照真實情況記錄。編年體史書的一種,一般以皇帝的諡號或廟號為書名,也有以王朝命名。

B.刺史,原為巡查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

C.尚書省,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隋唐後與中書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

D.泰山,與華山、衡山、廬山、嵩山並稱五嶽,古時有天子到泰山封禪祭天地,後也以“泰山”比喻岳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虛少有高才,仕途頗為順利。他年少聰明慧悟,彷彿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歷任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左司諫、直學士等職。

B.若虛身處官場,做實事重名節。他為官頗有成就,曾出使夏國,編成《宣宗實錄》;對翟奕等人作碑文的要求,他用道理來回絕。

C.若虛不畏權貴,碑文交由他人。翟奕等人對他不寫碑文很惱怒,最後碑文由劉祁寫好,經他和元好問刪定後,只是直接敘述事件。

D.若虛不仕元君,東遊泰山而逝。金國滅亡後,他穿平民服裝北歸;與友人遊歷泰山時感慨人生,希望終老於此,在一大石上坐逝。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立見屠滅。

(2)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題。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宋•林逋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注)①葑上田:又稱架田,在沼澤中以木作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於水上的農田。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詩圍繞“望”字構思,抒寫了詩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遠望的所見所感。

B.首聯以設問起筆:詩人在何處憑欄遠眺?在那孤山塔後小閣西邊幽僻處。

C.詩人寓情於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飛鳥和縈繞的寒煙使作者愁緒更加深厚。

D.詩人久留此地,並期待再來,“吾廬近”也暗含他與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5.本詩頷聯寫景造境獨具匠心,請簡要賞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兩句常用來表達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

(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一句運用數字,誇張地表現了蜀道中青泥嶺上山路的曲折盤旋;攀行在高險摩天、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的蜀道,人們會緊張、驚恐得“ __________”。

(3)《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流水為喻,告訴客人“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